拍完職場綜藝,她們辭職當網紅了

近幾年國內的綜藝節目風生水起,各種型別的綜藝層出不窮,百花齊放。
最近,《令人心動的offer5》中的張雅琪,宣佈辭去年薪十幾萬的香港上市公司法務一職,安心當起了網紅。
《令人心動的offer5》最受爭議的嘉賓之一張雅琪的辭職,在網上引發巨大的爭議。

@塔塔會去巴黎 
種種操作,莫名和《初入職場的我們》裡辭去格力秘書一職,轉身當自媒體博主的孟羽童有些相似。
明明都是萬里挑一競爭來的工作機會,最後卻都輕飄飄的放棄,引得看客們一陣唏噓。
她們的選擇,當真做錯了嗎?
我希望她在我身邊,把她培養成未來第二個董明珠
當年董明珠在中國製造業領袖峰會上說出這段話時,沒有畢業生不羨慕孟羽童。
剛從大學畢業,就成為格力董事的秘書,彼時她的簡歷上還是一片空白,只因一檔堪稱「BOSS直聘」的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
當年的孟羽童就是這檔節目的話題人物,有諸多名場面。
首次面試時,其他人都毫不猶豫的坐上代表高薪的那把椅子,孟羽童卻選擇了轉正期望月薪四千元的座位。
董明珠對她的選擇極為稱讚:

你身上具備一個最大的競爭力,

就是能比別人吃苦。

不得不提的是她最出圈的一幕,憑藉跳女團舞給面試官留下了深刻印象,打破了以往大家對於職場面試的認知。
董明珠很欣賞新鮮的東西,而孟羽童恰恰最擅長這點。
策劃方案裡大方使用「Z時代」等網際網路時興詞語,還設計讓董明珠與網紅雪梨進行直播PK,大膽又創新。
她還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節目中找張萌溝通活動流程時,上來就熱情打招呼「萌姐就是我小時候的白月光。」
很會拉近距離,但又不會顯得太過「討好」,而是大大方方的。
所以即便她並不是節目裡簡歷最亮眼的,卻因為自己對於優勢的全面展示和對職位的熱切向往,成為董明珠最看中的。
成為格力董事秘書後,她身上的話題度就更多了。
大家猛然發現,她的重點並不在如何做好秘書上,反倒花費了很多精力來打造自己的社交平臺。
記錄自己工作的日常,傳遞年輕人需要的「心靈雞湯」,總結自己的階段收穫,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個「大女主」的形象。
一個職場領域的網紅新星,似乎正在冉冉升起。
於是觀眾們也納悶了,這怎麼和當時參加節目時表達的職業願景不一樣了?
張雅琪的離職,無疑是這一情節的再次上演。
節目中她很「勇」,幾乎是最不怕出錯的那個人,敢把自己最擅長的一面完全表現出來,也完全不懼怕尷尬、冷場的交際場面。
甚至敢將自己做影片內容創作的經歷,也就是當博主,視為工作經歷之一,與其他「正經工作」排列在一起。
所以雖然沒有在節目裡拿到律所的offer,但她的表現還是被注意到,進入香港一家上市公司擔任法務一職。
而後她幾乎和孟羽童一樣,開始了自己在香港的上班記錄、日常生活的vlog拍攝。
憑藉在節目中的亮眼表現,她的粉絲量增長極快,如今也輕鬆收穫近五十萬的關注者,影片流量極好。
可以說,兩人都是在履歷近乎空白的情況因節目而拿了優越的offer,一邊工作一邊做自媒體。
因為參加節目的流量輕鬆獲得龐大的粉絲量,然後轉眼拋棄了曾經的「職業理想」,選擇辭職當了博主。
在人生重要的選擇路口上,她們無一不是走向了「旁人理解不了」的一邊。
頗有種董明珠曾內涵的那句:「有人吃著碗裡,還看著鍋裡的。」
孟羽童選擇離職時,網上爭議很大,很多人篤定了她必會後悔。
結果卻似乎完全不同。
成為職業博主一年後,孟羽童總結自己這一年的收穫,還宣佈了要籌備自己新公司的計劃,儼然是要發展新事業的架勢。
這番頗有拼勁的勢頭,不禁令人聯想到她在格力時期的日常分享,充滿著疲憊與自我安慰。
而這樣的工作節奏下,孟羽童的收入卻並不可觀。
如今她成為小紅書百萬博主,前段時間還被爆出「一年半廣告收入或達400萬」。
雖然她並沒有正面回應自己做博主後的收入,但還是驕傲地提起給媽媽買珠寶的事:
很享受讓媽媽刷我的卡,像霸道總裁。
如今她的平臺分享裡,也大多是參加各種正式的公開活動。
受邀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聯合會
@徐峰立 
出席ESTEE LAUDER高階珠寶晚宴
登上TEDx舞臺演講
甚至還在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進行演講
如今看來,這番選擇對她而言非但不是人生高光的隕落,反而讓她挖掘了全新的自己,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
不怕暴露自己的問題,不怕別人嘲諷的眼光,不會「看不清」暫時笨拙的自己,不會因為暫時的囧境而對未來無望。
渴望風浪,也準備好重生。
與孟羽童選擇相似,張雅琪離職的原因也很果斷。
她發現自己所向往的法律行業,並非想象中的那般,現實中每天做文書的工作令她感到迷茫。
她更嚮往創業性的事業,而非聽從老闆的指令做一些重複性的工作。
未來一眼看到頭,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
思考了兩三個月,和很多朋友交談後,又慎重地列表寫下辭職和不辭職的理由,前者有13條,後者只有一條。
然後又把自己辭職後可以做什麼,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才向老闆提出了離職。
不難看出,辭職並非她們頭腦一熱的衝動,而是權衡了利弊後的選擇。
其實關於素人參加綜藝後選擇當網紅,一直都是近些年的熱門討論。
重災區應當屬「戀綜」,韓國戀綜裡的嘉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辭去了原有的工作,做了博主。
韓國戀綜嘉賓職業前後對比@duck不必真情實感 
國內戀綜中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南瓜碎碎念 
或許會有人覺得,這是在職業長遠發展與「來錢快」之間選擇了後者。
但事實上,時代已經變了,網紅早就成為一份正經的工作。
能把博主做好,未必是一件簡單的事。
其實從張雅琪的辭職影片中不難看出,她未必有那麼適合從事法律行業,但她的表達能力和性格其實很適合出鏡。
同樣的還有孟羽童,在當時節目中被視為能力相對一般的,但在所有人中,她最會表達自己。
不但把自己性格巧妙比喻為鴛鴦火鍋,還敢當著董明珠的面大方跳起女團舞。
再者,在這檔節目中格力的第五輪考核,是讓實習生講脫口秀,然後讓現場觀眾和董明珠共同打分。
這當然不是考核職業相關的業務能力,反倒是表達能力佔了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孟羽童看起來格外出挑的原因。
說白了,選擇做網紅其實就是轉行罷了。
有些人雖然曾對自己嚮往的行業抱有熱情,但當發現自己更適合別的行業,選擇改變未嘗不是一種勇氣。
年輕人早已轉變了對職業發展的看法,比起需要深耕的未知未來,當下能夠即時獲得的,更容易給她們帶來安全感。
自然,對於眾人的唏噓,也不難理解。
她們因參加節目獲得的機會,是他人無法輕易得到的,放棄未免太過草率。
但換個角度來想,能被選擇參加節目,並從節目中脫穎而出,又何嘗不是一種過人的能力呢?
至於她們的選擇未來是會後悔,還是能發光,都是自己要承擔的因果。
作為觀眾,我們大可不必太過共情。
人生選擇,從來都是個人自己的命題。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撰文丨姜姜
編輯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