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請大家關注留學字典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正文
從投行到醫療健康 她如何在MBA中重塑自己
Claire出生於重慶,成長於一個普通卻充滿溫暖的家庭。她的求學生涯從重慶延伸到新加坡,高中畢業後,她來到這座國際化都市深造,本科選擇了金融專業。
這似乎是一條既定的成功軌道——畢業後,她順利進入金融業,在資本市場的浪潮中打拼,分析資料、加班到深夜,投身一個個價值百萬、甚至上億的專案。
但隨著時間推移,Claire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職業軌跡並不一定要被這條單一的道路所限定。“當時的工作很充實,但我總覺得缺少了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或者說,我想知道,除了金融的世界,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
她開始思考更長遠的職業發展,想要去探索不同的領域,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回到學校,讀MBA。
她申請了多個歐洲和北美的MBA專案,最終選擇了耶魯。“這不僅僅是因為耶魯的聲譽,更重要的是,這個學校在商業之外,特別強調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這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

進入MBA之後,Claire最深刻的感受是,自己的職業觀念被徹底重塑了。
“在讀MBA之前,我對職業的定義很狹窄,覺得如果要做投行,那就必須是頂尖的投行;如果要做諮詢,那就一定要去MBB(麥肯錫、波士頓諮詢、貝恩)。”
她坦言,過去的自己特別容易被這些行業“標籤”所限制,但在耶魯,她遇到了許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他們的職業路徑千差萬別,卻都無比優秀。
“有些人來自不知名的小公司,但他們的經歷極具深度和影響力;也有人從NGO或者創業公司走來,他們的思維方式獨特而充滿創新。”
這些人的故事讓Claire開始反思,職業的價值並不是由外界賦予的,而是由自己創造的。“我開始不再執著於那些頭銜,而是更加關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以及如何讓職業選擇與個人價值觀匹配。”
在MBA的兩年裡,Claire不斷嘗試不同的職業方向。她首先進入了一家北美的風投公司,專注於科技公司的投資。
“風投的節奏很快,每一個投資決策都需要深度研究,容不得半點馬虎。”她享受這種高強度的學習,“因為我們拿的是投資人的錢,做出的每一個判斷都要有充分的邏輯和依據,這讓我在短時間內成長了很多。”
但這段經歷也讓她看到現實的一面——風投的文化並不一定適合自己。“這家公司人員流動性很大,很多專案推進到一半就被擱置,許多同事在短時間內就選擇離開。”
她漸漸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想要分析資料和做決策,更希望看到一個專案從零開始,到落地生根,真正產生影響。“如果一個工作環境不能讓我感覺到成長和價值的延續,那它可能就不是最適合我的地方。”

隨後,她又嘗試了自己一直感興趣的諮詢和策略行業。“我一直覺得自己適合做諮詢,因為它需要邏輯清晰、思維縝密,同時能夠快速學習新行業。”
經過幾輪實習和專案實踐,她發現自己確實喜歡諮詢的挑戰性,但同時也發現,自己更傾向於在企業內部深度參與戰略,而不僅僅是提供外部建議。
畢業後,她最終選擇了一家醫療健康公司,擔任內部戰略顧問,與CEO直接合作。她的工作涉及消費者研究和資料分析,幫助公司拓展市場。“這份工作讓我覺得,我所做的決策真的在影響人們的生活,而不僅僅是讓資本流動得更快。”
MBA不僅僅是學習,它同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Claire在學校裡積極參與領導角色,甚至競選成為MBA學生政府的CFO。
“剛入學的時候,我看到學生政府的宣傳螢幕上,沒有中國人,也沒有女性代表。我想,耶魯這麼多元化,為什麼在學生領導層裡,不能有更多不同背景的聲音?”
她決定嘗試競選,儘管在此之前,她從未有過類似的經歷。作為CFO,她需要管理全校學生社團的資金分配,這對她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我的優勢是透明和公平,每個社團的預算我都會認真稽核,確保資金能夠合理分配。”但與此同時,她也發現了自己的弱點——她是一個很難拒絕別人的人。
“每當社團負責人來找我爭取更多資金時,我總是想盡量滿足大家的需求。”但現實是,資金有限,而學生政府的角色,必須要做出果斷的決策。
“我必須學會說‘不’,而且要說得有理有據。”這段經歷不僅提升了她的領導力,也讓她在面對職業選擇時,更加懂得如何權衡取捨。

在MBA期間,Claire進行了無數次的Coffee Chat,但最關鍵的一次,是她與現在這家醫療健康公司CEO的對話。
“當時,公司CEO親自面試我,他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的背景是金融,為什麼會對醫療健康感興趣?’”Claire知道,自己需要一個有力的回答,而她想到的,是自己母親的經歷。
“我媽媽曾經經歷過一場重大手術,術後她才告訴我,當時失血過多,差點無法挺過來。而正是因為有充足的輸血資源,她才能活下來。”
Claire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內心依然充滿感慨。“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一直以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其實是很多人拼盡全力才能獲得的。”
CEO聽完後,點了點頭。“在美國,個人故事往往比你的履歷更能打動人。”Claire明白,這不僅是一次面試,更是一次真實的對話——關於她的動機,她的價值觀,以及她為什麼選擇這個行業。
回顧自己的職業軌跡,Claire意識到,MBA不僅僅讓她獲得了一張文憑,它真正改變的是她看待職業的方式。
她不再執著於行業的“光環”,而是更加關注工作的實際影響;她不再僅僅考慮職業的回報,而是更在乎它能為社會帶來什麼價值。“我想做的,不只是一個商業成功的決策者,而是一個能夠真正影響世界的人。”
在MBA的旅程中,她經歷了迷茫,也做出了一次次選擇。而如今,她已經站在一條自己認同的道路上,堅定地前行著。

Claire的MBA輔導經驗:如何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申請者
除了自己的MBA求學經歷,Claire還成立了“知善教育”,輔導過超過50位申請者成功拿到頂尖商學院的錄取,並作為面試官深入瞭解招生流程。
在她看來,MBA的申請不僅僅是一次學術和職業背景的評估,更是一場關於個人故事的競爭。許多申請者往往將重點放在成績和工作經驗上,卻忽略了招生官真正想要看到的東西——一個有潛力、有領導力、有故事的人。
“首先,MBA的申請是一個綜合評估的過程,招生官不會只看某一項單獨的因素。”Claire解釋道。
最基礎的要求是展現出強大的學習能力,這通常透過本科學習成績(GPA)和標化考試成績(GMAT、GRE)來體現。
“中國學生通常在學術能力上沒有太大問題,畢竟大家從小就在高壓教育體系中成長,學習能力是我們的強項。”但她也提醒,成績只是進入篩選的第一道門檻,真正決定你能否脫穎而出的,是你的職業背景和個人故事。
“申請者的職業經歷是最能拉開差距的部分。”她強調,如果你曾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或者進入了具有競爭力的管培生專案,這確實會讓你的申請更具優勢,但這還遠遠不夠。
“他們不會單純因為你在某個知名公司工作就錄取你,而是會去看,你在這段經歷中是否真正展現了影響力。”
具體來說,MBA專案最喜歡的申請者,是那些在職業生涯中主動承擔責任、推動變革、甚至創造價值的人。
“比如說,你是否曾在公司內部被破格提拔?是否在某個關鍵專案中擔任核心角色?是否曾帶領團隊在複雜的環境中解決問題?”
這些經歷才是決定競爭力的關鍵。“他們想要看到的,是你如何在工作中展現領導力,而不僅僅是你在哪家公司工作。”

面試環節往往是許多申請者容易忽略的一環,但在Claire看來,這其實是決定申請成敗的核心。“面試不僅僅是對簡歷的補充,更是招生官瞭解你這個人真實面貌的機會。”
她指出,MBA課程的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因此,面試官會特別關注你的溝通能力、情商以及思維方式。
“很多申請者在面試時,過於關注如何展示自己完美的一面,卻忽略了真正的表達。”
她曾在面試中遇到不少優秀的申請者,他們的簡歷和職業經歷都很出色,但在表達時顯得拘謹、不自然,甚至對自己的成就一筆帶過。
“特別是中國背景的申請者,很多人習慣了低調,不願意‘吹噓’自己。但MBA的申請,本質上是一次‘銷售自己’的過程。”
Claire解釋道,一個好的MBA申請者,不僅僅是列舉自己的成就,而是要講述自己如何取得這些成就的過程。
“最重要的,不是簡單地告訴招生官‘我完成了某個專案’、‘我領導了一個團隊’,而是讓他們看到——你是如何從A點走到B點的?”
她進一步舉例,如果你曾經在工作中面臨一個重大挑戰,你要如何描述這個挑戰?你是如何分析問題的?你又是如何一步步解決的?最終的結果如何?
“招生官最喜歡的故事,不是那些完美無缺的成功案例,而是那些充滿挑戰、充滿反思、充滿成長的經歷。”
她強調,當申請者能夠用真實、生動的方式講述自己的職業成長曆程,而不僅僅是列資料和成就,這才是最能打動招生官的方式。

在輔導眾多申請者的過程中,Claire發現,很多人忽略的關鍵點在於如何講述自己的故事。“MBA的申請,最重要的不是你做到了什麼,而是你如何做到的。”
她提到,許多申請者的文書寫得很機械,只有事實的堆砌,卻沒有展現思考和成長。“真正有吸引力的申請,是那些能讓招生官‘看到’你的故事、‘感受到’你的挑戰和努力的。”
她建議,在撰寫申請材料時,應該像講述一部電影一樣,把自己的經歷具象化、故事化。
“比如,不要只說‘我在公司領導了一個重要專案’,而是去描述這個專案的細節——當時的挑戰是什麼?你是如何發現問題的?你的決策是如何影響團隊和公司的?”她舉了一個成功案例:
“有一個申請者,在一家全球性公司工作,曾負責最佳化一個關鍵流程。他最初只是想簡單地描述‘自己優化了流程,提升了效率’,但我讓他進一步挖掘細節。
他最終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最佳化流程之前,團隊內部因為不同部門的溝通問題,導致專案進度一直滯後。他發現了這個問題後,主動牽頭,與不同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一對一溝通,瞭解他們的痛點,並提出了一種新的協作方式。最終,這個方案得到了高層的認可,直接讓專案進度提前了三個月。”
Claire指出,這樣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展現了申請者的分析能力、溝通技巧、領導力以及影響力,而不僅僅是一個數據結果。
“招生官看的是你能否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繼續產生這樣的影響,而不是你過去的某個成就本身。”

回顧自己輔導過的眾多申請者,Claire認為,那些最成功的申請,往往都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紮實的學術和職業背景——但不只是光鮮的公司名頭,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的成長和影響力。
2. 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麵試表現——清晰、有邏輯、能夠自信地講述自己的故事。
3. 真實的個人故事——不是堆砌成就,而是展現自己在挑戰中的思考、努力和突破。
她總結道:“MBA的申請,最終比拼的不是誰的成績更高、誰的公司更大,而是誰能讓招生官看到一個有潛力、有故事、有影響力的人。”
真正有競爭力的申請者,是那些能夠清晰表達自己、展現個人價值,並且願意讓招生官看到真實自我的人。
MBA的回報與現實:她的職業選擇與適應之道
2024屆耶魯MBA畢業生的薪資和就業率出現下降,這一趨勢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
在Claire看來,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傳統的MBA熱門行業:諮詢和投行,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放緩了招聘。
“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使得這些行業暫緩擴張,因此短期來看,MBA的回報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她強調,MBA的價值並不能只看短期的薪資回報,而是應該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評估。
“它能帶來的不僅僅是第一份工作的薪資,還有你領導力的提升、人脈資源的拓展,以及整個職業生涯的格局。”
當然,對於那些希望MBA能帶來高薪回報的申請者,Claire建議他們慎重考慮入學的時機。“如果你的首要目標是畢業後進入諮詢或投行,那就需要關注整體的經濟週期。
如果行業在縮招,那麼調整入學時間,選擇一個經濟回暖的時期畢業,可能會帶來更好的就業結果。當然,這種預測並不容易,因此靈活調整期望值也同樣重要。”

對於正在申請MBA的學生,她認為調整策略的關鍵在於拓寬就業視野。“很多人把目標鎖定在那些最知名的大公司,但當經濟形勢不好時,大公司的職位流動性降低,空缺自然減少。”
根據耶魯就業辦公室的資料,儘管頂級公司的招聘減少了,但市場上的新工作機會並未減少,只是更多地集中在中小型企業和創業公司。
“申請者可以調整心態,不要只盯著最具競爭力的崗位,而是考慮更廣泛的行業和公司型別。”如果願意加入創業公司,甚至考慮自己創業,機會反而可能更多。
此外,她也建議根據自身的背景來調整求職策略,比如對於中國學生來說,中國市場的機會往往比歐美市場更多,因此地域上的靈活性也可能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
MBA帶給Claire的,不只是職業上的轉型,還有一段獨特的個人經歷。“對我來說,最特別的收穫之一,是在紐黑文結識了一群真正的朋友。”她認為,這與耶魯的地理環境密不可分。
紐黑文是一座小城,沒有大都市的繁華,社交活動更多地圍繞著人與人之間的深度交流。“你不會像在紐約或舊金山那樣,總是被外界的活動吸引,而是更多地和同學們一起度過時間,建立真正深厚的友誼。”
在這裡,她遇到了來自不同背景、興趣各異的同學,拓寬了自己的視野。
“在新加坡的求學經歷讓我習慣了一種相對單一的職業追求,比如大多數人都希望進入金融行業,大家的興趣點也較為相似。但在紐黑文,我認識了對藝術、攝影、攀巖、滑雪甚至一些極限運動充滿熱情的人。”
這種多樣化的環境讓她開始嘗試以往從未涉足的活動,例如冰球。“這也是耶魯MBA的獨特之處,它是一個包容的地方,無論你之前的背景如何,都能在這裡找到新的興趣點,嘗試新的事物。”


許多申請MBA的人,都是希望透過這段經歷實現職業轉型。Claire認為,這類申請者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是:“你為什麼要離開現在的工作?MBA之後,你最想獲得的是什麼?”
她指出,如果申請者不能想清楚這些問題,可能會在MBA畢業後感到失落。“很多人進入MBA時以為自己已經明確了方向,但最終選擇的職業可能和原來的設想完全不同。”
她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一開始覺得自己一定會進入諮詢行業,但兩年後,我的選擇完全不同。”但她並不後悔,“因為我最想要的,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一份能讓我看到意義的職業。”
回顧自己過去在投行的經歷,她坦言:“那時我每天面對的都是數字和資料,但我無法將它們與任何有意義的事情聯絡起來。每個月的工作都是重複的:處理同樣的財報,向CFO提交相似的分析報告,參加相同的會議。”
她逐漸意識到,自己渴望的不僅僅是高薪,而是能夠真正產生影響的職業。因此,她選擇了醫療健康行業,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工作,真正改善人們的生活。
她建議所有希望轉型的申請者思考:自己當前的工作缺少什麼?MBA是否能夠填補這個缺口?“如果你能清楚地回答這個問題,你就不會對MBA的投資回報感到失望。”
從風投到諮詢,再到醫療健康領域,Claire的職業軌跡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充滿了調整和適應。“我從來沒有一個固定的職業規劃,而是不斷根據當下的優先事項來調整自己的方向。”她認為,職業發展並不是簡單地“努力工作”,而是要“聰明地選擇努力的方向”。
“每個階段,我都會思考‘什麼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在MBA期間,她認為求職和社交是最重要的,因此她投入了大量時間在這兩方面,而暫時犧牲了一些個人興趣和休閒時間。
現在,她的重點是職業成長和創業,因此願意花更多時間在這些領域,而減少社交和娛樂。“每個人每天只有24個小時,時間的分配決定了最終的成果。”
她認為,職業策略的關鍵在於合理設定優先順序,並敢於做出取捨。“如果你什麼都想要,最終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目前,她的目標是在工作中做出真正的成績,推動幾個具有影響力的專案,同時探索創業的可能性。“這意味著,我願意在這兩年裡投入更多精力,而暫時減少個人時間。但這是我目前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做出這個選擇。”
她強調,職業策略的核心,並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謂的“完美平衡”,而是清楚自己在不同階段的優先順序,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回顧自己的MBA旅程,Claire認為,這段經歷最大的價值,並不只是帶來了更好的職業機會,而是讓她學會了如何更靈活地規劃自己的職業和生活。“MBA的投資回報,不能只用短期薪資來衡量。它真正帶來的,是更多的選擇權。”
她希望,所有正在申請MBA,或者正在考慮職業轉型的人,都能思考一個核心問題:“你最想要的是什麼?”如果能清楚地回答這個問題,就能在MBA的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Berkley、UCLA、UCSD在中國高中錄取人數 | 疫情三年,美國大學現在怎麼樣了?| 2022年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減半?最新官方資料 | 2022年哈佛新生背景 | 哈佛MIT vs 北大清華:畢業生去向有何不同 | 加州大學有多中國學生?伯克利2769人、UCLA 2654人
美國大學國際學生錄取率 | 美國TOP20大學4年美本申請錄取資料 | 除了計算機和金融,還有哪些好專業?| 哈佛大學2022年新生錄取文書 | 加州伯克利、洛杉磯中國學生錄取率僅8-9% | MIT2022年新生亞裔佔40%,國際學生錄取率 1% | 耶魯大學2022年新生資料 | 康奈爾大學2022新生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