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實踐招募|環境科考/水族非遺/城市無障礙/創新支教

2024至2025,是翅果青年忙碌卻充實、快樂的一年。
我們曾與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高中生同學們一起,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開展或田野調查科研考察、各有顯著特色的實踐專案,以小小的自己為起點,探索無限廣袤的世界。
2025年1月,我們前往深圳和香港,進行障礙創新實踐。我們深度訪談殘障人士、公益組織、社會機構與企業,並親身體驗殘障人士的生活,以期找到建立"無障礙"社會的理想路徑。
2024年7月,我們走入青海那索尼,探索河源的自然保護。我們在與自然的接觸和碰撞中,更新自己對環境保護的認知,並將自己積極的思考與行動,化成當地保護自然的一股青年力量。
2024年7月,我們深入貴州三都縣,對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田野調查,期望能提供一個平臺,讓少數民族更好地展示他們的文化、講述他們的故事。
2025年暑期,我們即將再次踏上社會實踐和科研考察的旅程,延續之前專案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向深發掘更多創新點;同時,我們也將開啟一系列新專案,探索前所未有的實踐領域。
下面,就請看我們的新專案計劃,以及一路上的感悟和收穫吧~
跨學科科考
2025暑期專案計劃
往期活動成果
2024年7月,我們帶領高中生同學們前往青海玉樹那索尼村,進行青藏自然保護的考察專案。我們觀看紀錄片、聆聽三江源協會環境保護的分享、融入當地環保志願團隊、與村裡的環保人、牧民與僧人座談。
(在根尼白宮聆聽環保志願者的講解)
我們就關心的諸多話題,如人與棕熊間共存與衝突的關係、現代化建設對於鳥類的影響、那索尼社群參與式生態監測的現狀與未來等,展開調查和訪談。
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當地自然環境(如水源、植被、鳥類、棕熊等)的現狀,更深入瞭解了氣候變化對當地人收成、經濟等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同時也瞭解了當地人放牧打獵、宗教信仰、環保觀念等對三江源環境的作用。
(甘達工作站的幾千個水源樣本——“水有答案”)
最後,同學們深入思考對環保的認知,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結合一路上所見和所學,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平衡人與自然的措施與方案。
這些方案包括:建設GPS監測系統定位棕熊、系統化地構建氣候適應型社群、建設零廢棄家庭、增強政府與環保組織間的宣傳與合作等等。
(同學們根據所學制作的《遇到棕熊怎麼辦》手冊)

歡迎新增小櫚學長

傳送“生態環境科考”諮詢專案詳情
水族非遺
2025暑期專案計劃
往期活動成果
2024年7月,我們帶領學生前往貴州三都縣,進行對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田野調查和訪談,瞭解水族非遺文化的傳承現狀與困境,並試圖為之尋找出路。
同學們聆聽了當地非遺負責人、企業領頭人、水書傳承人的講座,深入瞭解當地文化現狀,並採訪三都縣的水族居民,收集他們對水族文化傳承的看法。
參與實踐的同學們共分四組:其中兩組調研當地馬尾繡產業,另兩組分別調研水書文化雙歌音樂
調研馬尾繡產業的兩組同學,分別側重餘講述馬尾繡的品牌故事,以及為馬尾繡的商業傳播設計方案。透過調查,同學們發現水族馬尾繡存在品牌形象不鮮明、商業模式不成熟等問題。
對此,她們給出了塑造女性群像品牌形象、製作文創產品、開展聯名計劃、線上線下推廣並行等等解決方案,以增加馬尾繡的現代商業價值。
調研水書文化的小組,希望使水書這種文字不僅作為藝術品存在,而更作為一門有活躍生命力的語言,廣泛流傳。他們在調研中,發現水書存在普及度不高、保護方式刻板、缺乏有效宣傳推廣等等問題。
同學們想到的相應解決方案則是,針對不同人群(即語言愛好者和一般大眾)採取不同宣傳策略:對內製作水書讀音對照表、對外則製作水書普及製品,以提高水書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調研雙歌的小組,則將重心放在設計雙歌音樂的推廣計劃。經過調查,同學們發現水族雙歌存在愛好者不明確、宣傳缺乏系統性、針對性的問題。
對此,同學們也給出了製作訪談紀錄片或MV、收集整理雙歌音訊、分平臺運營宣傳賬號等解決方案,以求將非遺與新媒體良好融合,填補雙歌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空白,讓人們更加全面、完整地瞭解雙歌。
👇滑動檢視水族非遺實踐成果展示👇

歡迎新增小櫚學長
傳送“水族非遺”諮詢專案詳情
無障礙創新
2025暑期專案計劃
往期活動成果
2025年1月,我們前往深圳、香港,進行無障礙創新實踐專案的實地考察。
在前期準備過程中,同學們透過無障礙研究會的培訓,初步瞭解國內外無障礙發展的現狀、無障礙群體的核心需求,以及無障礙設計的原則和理念,為後續調研打下基礎。
在實地考察過程中,同學們分為個人就業、日常出行與精神生活三組,進行不同課題的調研實踐。
同學們不僅聆聽無障礙企業的科技創新、與殘障人士深度訪談,還在深圳和香港兩座大城市中定向探索,在公交站、美術館等公共場所蒙上眼睛或租借輪椅,親身體驗殘障人士日常的心理、工作與生活。
個人就業組的同學們採訪幾位存在不同障礙的殘障人士,瞭解她們的個人故事與工作經歷,詢問她們在工作場合希望得到的幫助,同時也採訪助殘企業,並對比內地與香港在殘障人士就業方面的異同,提出助殘政策保障層面的解決方案。

(個人就業組同學在助殘餐廳採訪)
日常出行組的同學們,走訪多個香港公交站,以同理心靠近殘障人士的內心世界,針對不同殘障人士提出各自的需求和痛點。
同學們還發揮自己的特長,繪製設計圖、改良殘障人士在公交車上的動線、為他們設計“電動升降平臺公交導板”,用自己的知識和創造力助力無障礙社會的建設。
(日常出行組同學設計的動線與電動升降平臺)
精神生活組的同學們,以藝術無障礙為出發點,採訪三位殘障人士,在深度訪談過程中瞭解她們的喜怒哀樂、走入她們的內心世界,形成獨一無二的畫像。另外,同學們還前往香港M+ Gallery,體驗坐輪椅參觀美術館,以及“測評”作為視障人士,如何在一片黑暗中感知展品。
最終,同學們提出了專門針對殘障人士,進行美術館策展的具體設計方案,以豐富殘障人士的感官體驗、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

(精神生活組同學在訪談過程中繪製的畫像)
同學們提出的設計方案其二:
ADHD友好的藝術品文字介紹 & 觸感/聲音/氣味多元感知藝術品
歡迎新增小櫚學長
傳送“無障礙創新”諮詢專案詳情
創新支教
2025暑期專案計劃
往期活動成果
2024年暑假,我們帶領學生前往雲南進行支教實踐活動。我們以提升當地學生素質水平、為其明確未來規劃為主要目的,展開了支教實踐,並在職業指導、性教育和創新運動等等方面用心設計了引人入勝的專案和課程。
這些課程具體包括:語言學科中的德語課教學、英文詩歌賞析與趣味英語教學課程;藝術學科的拼貼畫教學和音樂劇賞析課程;未來規劃學科的時間管理與職業規劃課程;還有自然科學的物理課程等等。
除學業課程外,我們還寓教於樂,為當地學生設計了創新體育課、辯論賽、急救培訓等各種多元的課外活動,以期讓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滑動檢視創新支教實踐風采展示👇

歡迎新增小櫚學長

傳送“支教”諮詢專案詳情

最後
這一年中,我們向外探索廣袤的世界,向內探知自己的初心。過去、現在與將來,我們一直行走在路上
未來,願你、我、他與她,永葆求知慾和創造力;願我們能共同創造更精彩有意義的經歷,記錄下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青春故事。
更期待讀到這裡的你,能夠加入我們,與我們並肩同行,共同創造更美好、更有意義的未來。
如對以上實踐專案感興趣
歡迎新增小櫚學長
傳送“暑期實踐”諮詢詳情報名
* 棕櫚大道所有原創文章須授權才能轉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搬運,一經發現違者必究。也煩請廣大家長幫助我們監督和維權,凡告知有效資訊即可獲得留學禮包一份,感謝大家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