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作個活動預告,11月2號(週六)15點,重慶九龍書城三樓,《歷史的照妖鏡》分享會,聊岳飛、聊歷史,歡迎大家來玩。
文/六神磊磊、煙雨
一
今天文章的素材來自新書《歷史的照妖鏡》,一則很深刻的關於打工人給領導背黑鍋的故事。
公元260年,三國時代的魏國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造反了。
乍一聽有點荒唐,皇帝怎麼會造反呢,自己反自己?但事實確實如此。
當時魏國皇帝是曹髦,曹操的曾孫,但國家大權完全把控在司馬昭手裡,曹髦一點都做不了主。
曹髦才十九歲,血氣方剛,受不了司馬昭的凌辱壓迫,於是召集親信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意思很明白:我已經不能忍司馬昭了,咱們一起去幹他!
結果手下馬上就跑去向司馬昭告密。皇帝曹髦一看事情敗露,一不做二不休,帶領僅有的衛士、僕役等幾百人,衝出皇宮,擂起戰鼓,要去火併司馬昭。
司馬昭安排心腹賈充率兵截殺,兩支人馬在皇宮南闕相遇。曹髦雖然兵力疲弱,卻也確實不孬,大喝一聲:“吾乃天子,敢有動者滅其族。”
一聲威嚇,還真把賈充的人馬嚇住了,史書上說“部眾莫敢逼”。畢竟這好歹是皇帝,並且曹魏家餘威仍在,還沒到完全淪為落水狗的地步。我一個大頭兵、打工仔,你讓我殺皇帝,我有幾條命啊?再說了你賈充自己咋不上?
賈充大概也有點慌,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時,他的一個下屬、太子舍人成濟問:“事急,當如何?”——已經很緊急了,領導,我們該怎麼辦?
成濟這一問,賈充也回過神了,趕忙說:“公等養汝,正擬今日,復何疑!”司馬公養兵千日,正為今天,快動手!
領導都這麼命令了,於是成濟抽刀就上去了,史載:“刺帝,刃出於背”,成濟親手捅死了皇帝。
這就是皇帝造反被成濟殺掉的全過程。
二
看得出來,弒君這事,成濟是主動幫領導分憂。現場那麼多大頭兵,就他敢動手,虎是真虎。
但成濟也並非全沒腦子,否則他也不會先問那句“事急,當如何“,說到底,殺不殺,還要看領導的意思,得有人明確指示才行。
等得到賈充的確認後,成濟便不再顧慮,抽起刀就捅死了曹髦,“別人不敢殺的人我殺,別人不敢背的鍋,我背,事成之後,別忘了我啊賈總“,成濟當時一定這麼想。
有一說一,站在司馬昭一黨的角度,成濟關鍵時刻的出手可謂幫了大忙。對大老闆司馬昭而言,是翦除了篡位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對於直接上級賈充,則是助其挽救了差點崩盤的局面。
畢竟當時已經有不少士兵被曹髦震住了,就連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帶領的一支人馬都被曹髦喝退,直接撂兵器跑路了。一旦拖延久了,司馬家的政敵乘勢而起,保不齊出什麼狀況。
所以對司馬昭而言,成濟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員工、好下屬,關鍵時刻敢擔當,執行力賊強。
三
那麼,這個幫領導解決了大麻煩的成濟最後結果如何呢?是升職加薪,還是封妻廕子?賈總到底把他忘了沒?
後來的故事很戲劇化。曹髦被弒之後,朝野震驚,司馬昭表現得痛心疾首,在朝堂來了一場影帝級表演。他匍匐在地,大聲痛哭:“我只是派兵去保護皇太后,誰知這個成濟私自闖入軍陣,弒殺了皇帝。”
總之,不認賬,不知情,不瞭解,並且表態要堅決追究肇事者責任,為大魏皇帝報仇。
就這樣,司馬昭毫不猶豫地將弒君的責任全部推給了成濟,而且作出了非常狠厲的判決——夷其三族。
老三國還專門拍了這段。

至於在弒君現場下令的直接上司賈充,也不出意外地把成濟忘了,全程沒幫成濟說過一句話,甚至搞不好還沒少拱火,因為不殺成濟,就要殺他賈充,濟啊,你背鍋背到底吧,下輩子我不會忘了你的。
得知訊息的成濟氣瘋了,光著膀子跑到房頂大罵司馬昭和賈充,但很快就被司馬昭的人射成了刺蝟。不久,其三族被殺。
四
成濟當然是可笑的,上趕著去為領導分憂,結果一毛錢好處沒撈到,還成了替罪羊,名副其實的史上最慘打工人,背最黑的鍋,挨最毒的打。

同時成濟也是可悲的,太高估了領導的底線。弒君的那一刻,他未必料不到可能會背鍋,但他大機率認為:一來咱是為了主人好,二來我只是執行命令,畢竟現場有負責人,下了命令的,總不至於抵賴?就算背鍋,應當也是罰酒三杯,此後還能不重重封賞?
誰能想到這主子真就無義無良無恥,推得一乾二淨,還對自己下這樣的辣手。說到底,成濟是沒料到,“人”這種動物,在面對重大利益時,會有多麼的健忘、自私、貪婪、狠辣。
其實莫說成濟這種宵小投機之輩了,就算是那些更知名、更傑出得多的人物,包括狄青、岳飛、于謙這種為國為民作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英雄,也往往難逃兔死狗烹的結局。
而在這些歷史大事件背後,還有很多更加深刻的人性故事在輪番上演。
例如1142年,一生盡忠報國的岳飛被冤殺,他死後的故事更加“精彩”,為了政治投機,有人甚至不惜對著已死的岳飛再踩一腳。
比如一個叫姚嶽的,他跟岳飛無冤無仇,雙方還是舊識,可他卻建議朝廷把跟岳飛這個名字有關的地名都改掉。還有時任漳州知府更是建議朝廷“叛逆之後不應留,乞絕其急需”,要把岳飛的家小後人一併餓殺。
還有1457年,主導北京保衛戰、以一己之力為大明朝續命200年的于謙,居然被斬於市。因為實在羅織不到于謙的罪名,不得已說于謙“雖無顯跡,意有之”,即于謙“意欲”謀反。這是300年後,“莫須有”的戲碼又一次上演。
五
上面這些故事,都來自我工作室的煙雨和蕭十一合著的新書《歷史的照妖鏡》。

全書以岳飛之死為引子,揭開了當時及後來種種驚心動魄但又波譎雲詭的歷史真相。
比如:宋高宗為什麼比金國人還想殺岳飛?當岳飛遇害時,朝中的官員們各自是什麼態度?
有誰在落井下石,又有那些勇敢的小人物站了出來聲援岳飛,閃現了人性的光輝?
被後世稱為“奸臣”的韓侂冑,又為何要幫岳飛平反?韓侂冑堅決北伐,看上去繼承了岳飛的遺志,卻又為什麼身敗名裂?
總之,圍繞“岳飛之死”,這本書用比較新穎的視角和翔實的史料,展開了一幅耐人尋味的歷史眾生相。
並且它還不全是岳飛的故事,這本書裡還串聯了幾位和岳飛命運相似或者有關聯的歷史人物,包括狄青、于謙、韓侂冑、文天祥、戚繼光等等。
他們有的預演了岳飛,有的重現了岳飛,有的則走向了岳飛的反面……

看了這本書,你會有一個強烈的感受:
人性有陰暗的一面,也有光明、溫暖的一面。
太陽底下真的沒有新鮮事。在歷史的照妖鏡面前,人性中的善與惡都無所遁形。那些感動我們的正義,依然在民族的血液中流淌。


現在購,享優惠價39.8元,購書連結:

另外,如果有在重慶又喜歡歷史的朋友,別忘了本書分享活動,時間是11月2日(週六)15點,地點在重慶九龍書城三樓。
歡迎大家來交流,再次感謝各位對兩位作者的支援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