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賺錢的Agent:6大靠譜方向

今年是 Agent 元年,位元組、騰訊、阿里等大廠,以及用友、金蝶等老牌軟體公司都紛紛推出了 Agent 產品。
然而,雖然 Agent 產品呈井噴態勢,但很多產品都陷入了“客戶不願意付費”的困境。
究其原因,核心還是方向選擇的問題:選錯了方向,Agent 就很難發揮出預期價值,客戶自然就不願意付費!
那麼,到底有哪些 Agent 產品已經跑通了成規模的商業化呢?
今天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1、AI 程式設計
AI 程式設計是大模型在企業落地的第一大場景。
一位十幾年經驗的技術朋友告訴我,AI程式設計至少可以幫他提高 50% 的開發效率。而另一位創業公司 CTO 則告訴我:有了 AI 程式設計,他們已經不需要初級開發人員了。
更重要的是,AI 程式設計不僅提高了“開發者”的效率,而且開拓出了“非開發者”使用者。
舉個例子,一位創業者告訴我,他們的設計師已經開始利用 AI 程式設計直接生成前端頁面。
當然了,AI 程式設計並不完美。
比如,目前AI 程式設計更多用於“新程式”的編寫,但是對“已有程式”的迭代,則效果不佳。
核心原因在於:成熟的企業軟體往往經歷了長期迭代,程式碼之間的關係已經非常複雜,修改任何程式碼,都必須考慮對其他功能的影響,可謂是“牽一髮動全身”。
而目前的大模型還無法做到在“修改區域性程式碼”的同時,還不破壞原本的軟體功能。
因此,雖然 AI 程式設計已經非常強大,但遠非完美,創業公司仍有機會。
2AI 客服
AI 客服也是企業普遍願意付費的場景,包括營銷外呼、售後服務等。
AI 客服的優點,不僅僅是節省人力,更重要的是:在人力不足的背景下,可以大大提升對客戶的響應速度。
一位 SaaS 公司的客戶成功負責人告訴我:在以前,由於客戶成功經理人手不足,大量普通使用者的諮詢無法得到及時回應。AI 客服上線以後,這些使用者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秒回”,滿意度大大提升。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 AI 客服是完美的。
實際上,AI 客服的本質是“向量檢索”,即根據使用者的問題去匹配“相似內容”,但很多問題在知識庫中並不存在“能夠直接檢索到的答案”。
比如,一些複雜的技術問題,AI 客服往往就會亂說一通。
另外,當用戶的諮詢帶著強烈情緒,AI 客服往往無法準確識別使用者意圖,更不要說“有溫度的回應”。
這就導致在很多場景下,AI 客服給使用者的感覺更像是“人工智障”。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是要對使用者和問題進行分級。
以前面提到的 SaaS 公司為例,他們更多是用 AI 客服滿足普通使用者的諮詢。
而核心使用者的問題往往比較複雜,因此仍然會延續“真人客服”的服務模式。
另外,即便是對於普通使用者,也必須賦予使用者“隨時轉人工客服”的能力,這樣才能有效規避 AI 客服的缺點。
3AI 員工助手
多位 SaaS 公司創始人都告訴我,員工助手是目前他們賣得最好的 AI 產品。
首先,“員工諮詢”確實是一個普遍的業務場景,比如諮詢年假、查詢快遞等等。
另外,和傳統的機器人相比,AI 員工助手的使用者體驗和維護效率,也確實有很明顯的提升。
因此,很多企業都願意為這樣的產品買單。
不過,AI 員工助手仍然存在兩個問題。
首先,員工諮詢的範圍很廣,對資訊即時性的要求也很高。
比如,員工除了諮詢考勤政策等靜態問題,還會諮詢“我的年假還有幾天”、“我的上個月工資單”等動態問題。
這就要求 AI 員工助手對接HR等軟體系統,並且做好相應的資料許可權管理。比如:不能允許普通員工查詢高管的薪酬資料。
另外,目前 AI 員工助手的商業化還存在一個難題,那就是產品高度同質化,缺乏競爭壁壘。
我認為,AI 員工助手更適合作為現有軟體的增值功能打包售賣,單獨售賣可能很難盈利。
4HR Agent
AI  HR 軟體的影響將是顛覆式的。
我覺得最核心的一點在於:相對於其他業務領域,HR的工作更強調“與人溝通”,而大模型最擅長的恰恰也是“與人溝通”。
目前 AI 在面試、培訓這兩個 HR 細分領域,都已經實現了對傳統 HR 軟體的徹底顛覆。
比如,在很多企業,從簡歷篩選、面試邀約到影片面試、面試評價等全流程,都已經實現了“去人化”,完全由 AI 來完成。
再比如,透過 AI 陪練,企業培訓不再是純理論的“影片學習”,而是由 AI 扮演客戶、下屬等角色,陪同員工、管理者進行實戰訓練。
當然了,AI 面試、AI 陪練也存在短板。
比如,面對高階人才的招募,面試過程高度個性化,並且強調創新、戰略等軟性思維。
但是 AI 面試更多還是相對固定的面試題目和評價標準,對軟性思維的判斷能力有限。
因此,AI 面試目前更多還是運用於藍領招聘、校招等相對標準化、容錯率高的面試場景。
5AI 運營
運營工作往往非常繁瑣,甚至高度重複。比如,跨境電商運營就需要頻繁生成亞馬遜平臺的產品帖子,包括圖片和文案等。
藉助大模型強大的生成能力,內容生成的工作都可以交給 AI,大大提升了運營的工作效率。
不過,運營工作往往涉及多個步驟,但並非所有步驟都適合由 AI 來完成。比如,產品帖子的內容生成後,還需要按照一定頻率在亞馬遜平臺釋出。
而“在亞馬遜平臺釋出帖子”這個任務,顯然不太適合大模型。
因此,AI 還必須結合 RPA等軟體,從而實現“端到端”的業務支撐。
6AI 營銷
實際上,前面 個業務場景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高容錯。
比如,AI 程式設計的場景下,程式設計師往往會對程式設計結果進行檢查確認,然後才能生效。
營銷業務也存在很多高容錯的場景,非常適合 AI 落地。
比如:
在拜訪客戶前,AI 可以給銷售人員推薦同行業的成功案例,幫助銷售人員做好準備工作;
在拜訪客戶後,AI 可以根據錄音總結拜訪記錄,可以大大減輕銷售人員的負擔。
另外,AI 還可以進行商機分析,幫助銷售人員做出正確的決策。
在這些場景下,AI都能夠幫助提高線索轉化率,並最終帶來銷售收入,因此企業的付費意願也較為強烈。
以上就是我瞭解到的,可以賺到錢的六大 Agent 方向。
如果你也有靠譜的、能夠大規模商業化的 Agent 方向,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源 |  ToB老人家(ID:ToBlaorenjia
作者  王戴明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