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聽過最近幾個季度的中國及美國科技大廠的財報電話會議,就會注意到,分析師每次都會提出相似的問題:“AI應用何時能夠在財務報表上體現出價值?”眾所周知,AI技術研發十分燒錢,算力建設只是其中的一個模組而已。大家之所以願意在AI技術上砸錢,是因為堅信未來產生的價值能夠遠遠超過當前的投入。那麼問題來了,AI應用何時開始賺錢,能有多賺錢呢?
在矽谷,這個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例如微軟透過Office和Teams的Copilot功能賺取了大筆訂閱費,谷歌也把Gemini整合到了其搜尋引擎和安卓生態當中並贏得了一定的收入增量。但是,在中國,AI應用的商業化才剛剛開始,直接或間接來自AI的收入迄今尚未成為任何科技大廠的主要增長引擎。這看起來是科技大廠自身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生態問題。在生成式AI的這場大戲當中,大廠發揮的作用是“搭臺子”——開發優秀的基座大模型、提供良好的開發工具和分發環境;而“唱戲”的使命,則要由千千萬萬的開發者,包括企業和個人來完成。
我們都還記得,十多年前,數以千計的普通人透過開網店賺到了錢,中國的零售電商業態因此迎來蓬勃發展;五到十年前,數以萬計的普通人和中小企業透過做直播賺到了錢,從而掀起了直播平臺的波瀾壯闊的成長週期。對於AI而言,同樣如此:什麼時候,AI應用開發者、內容創作者賺到錢了,中國的AI生態才算建立起來了。換句話說,能讓普通人賺錢的AI才是好AI。這個使命應該如何實現?
正好在昨天,百度搜索聯合技術合作夥伴英偉達舉辦的“2024百度搜索·文心智慧體創新大賽”決賽頒獎了。出於好奇,我粗略地觀看了獲獎名單和他們的故事;沒想到,這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啟發,導致我接下來又花費了幾個小時進行認真研究。我的初步結論是:智慧體的蓬勃發展,或許就是AI應用成為一個“讓普通人賺錢”的賽道的開始?就像當年的網店、自媒體、直播一樣,或許天花板更高,成長速度也更快?
讓我們先理解一下“智慧體”的概念:所謂“智慧體”(AI Agent),就是基於AI技術,能夠感知環境、做出決策並採取行動的計算機程式,旨在實現特定的目標或任務。具體到生成式AI領域,以ChatGPT為代表的聊天機器人可以算一種初級的智慧體,但它能執行的任務僅限於與人類對話、分析和生成文件等。隨著生成式AI的進步,在大模型的基礎之上開發、學習產生的智慧體,將成為解決使用者實際需求的主要工具,就像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令人眼花繚亂的APP一樣。套用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史,ChatGPT的誕生只能算生成式AI的“iPhone時刻”,智慧體生態的徹底確立則是生成式AI的 “APP Store時刻”——後者讓絕大多數普通使用者真正能享受到AI技術的好處了。
在國內,百度是建設智慧體生態最積極、佈局最早的科技大廠,可能沒有之一。百度在AI技術上的多年投入和積累,相信已經不必贅述;與之同樣重要的,是它在AI應用開發平臺方面的努力。早在2023年9月,百度“靈境矩陣”平臺即開始內測,並於當年12月正式升級為“文心智慧體平臺”;2024年7月,文心智慧體平臺向全體開發者免費開放了當時最先進的文心大模型4.0,從而迎來了開發者數量的一波爆發式增長。截止今年11月,文心智慧體平臺已經吸引到了15萬家企業、80萬開發者入駐,應該是國內迄今規模最大的智慧體開發平臺,而且上述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之中。
資料很重要,但資料是冰冷的;要看到事物的全貌,還得觀察具體的案例:智慧體到底是怎麼為使用者解決問題的,又是怎麼讓開發者賺錢的?所以,就在今天,我在百度上津津有味地試用了半小時“情感諮詢導師曉曉”,這是本次百度搜索文心智慧體創新大賽的全賽道總冠軍,具備相當的研究價值。
情感諮詢是人類的一項剛性需求。無論是在戀愛、婚姻問題上,還是在親情、友情和人際關係上,每天都有上千萬人面臨著困惑,而且他們尋求的幫助各自不同——有人需要的是“情緒價值”,即陪伴、安撫乃至鼓勵;有人需要的則是實際的、可操作的解決方案。有人主要是想傾訴,有人則主要是想聆聽。而這恰恰是AI的強項所在——OpenAI之父山姆·奧特曼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曾提到,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更喜歡跟人打交道,但是在心理諮詢場景卻更喜歡跟AI打交道,或許是因為AI不會洩露個人隱私,讓人感到更舒服?難怪情感諮詢成為了本屆百度AI智慧體創新大賽最熱門、參賽者最多的賽道之一。
用智慧體提供情感諮詢,看似簡單,實則頗具技術含量。今天我一直在跟“曉曉”聊一個話題:如何走出“情感低谷期”?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越是這樣的問題往往越難回答。下面是我們的對話紀要:
-
“曉曉”詢問我具體遇到了什麼“低谷期”。由於這個場景是我編造出來的,我無法提供真實的細節,只能泛泛地談了一些日常感受。不過鑑於我編故事的能力比較強,提供的資料應該還是能夠自圓其說的。 -
在瞭解細節之後,“曉曉”向我提出了兩個建議:第一是嘗試多運動,因為適當運動是促進身心健康的最佳方式,對感情低谷期效果較好的運動是爬山。第二是養寵物,讓寵物提供一定的情緒價值;這甚合我意,因為我已經有一隻寵物貓了,還是三花大美女。 -
接下來,我們又暢談了爬山為何能讓人心情舒暢,能不能帶寵物爬山,以及寵物和戀人在情緒價值方面有何異同。“曉曉”並不完美,在一些技術細節(例如爬山流程)上無法提供指導,但它是一個很好的聊天夥伴,尤其適合擔任“枕邊密友”,在睡前提供精神療愈。
我由此對“曉曉”的開發者產生了興趣——她的名字也是“曉曉”,是一位38歲、位於三線城市、曾經一度失業的女性,從事情感諮詢5年了。在此之前,她早已是百度“問一問”情感類的頭部答主,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粉絲基礎。今年5月,她第一次從百度看到了關於智慧體的宣傳,產生了做智慧體的想法;今年9月,她跟一位機器學習專業領域的開發者合作,做出了“情感諮詢導師曉曉”這個智慧體,並參加了百度搜索文心智慧體創新大賽。這個過程中,最富專業性的其實是訓練資料的投餵:其中既包括曉曉本人蒐集整理的公開資料,也包括曉曉在情感諮詢過程中積累的一批案例(當然,根據行業準則進行了客戶資訊脫敏)。至於智慧體的語言風格,也根據曉曉本人的語言風格進行了調整——不要忘記,情感諮詢的一個重要使命是提供情緒價值!
可以看到,在單純的技術層面,“情感諮詢導師曉曉”的開發不算困難。文心一言作為基礎大模型提供了生成式能力,文心智慧體平臺提供了低門檻、簡單快捷的開發工具,哪怕僅僅由兩個人組成的小團隊,也可以遊刃有餘地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開發。其實,在本次大賽的參賽者當中,單人團隊、不具備程式設計經驗的團隊不在少數,其中很多都做出了令人眼睛一亮的產品。關鍵在於開發者自身的專業性,例如曉曉在多年經驗中積累下來的諮詢案例、行業know-how,以及對客戶心理的理解。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相比,智慧體時代的創業難度會進一步降低,個人才華透過AI技術獲得的“槓桿效應”將會非常大,這個事實足以讓所有有才華、有知識積累的人感到激動!

讓我尤其激動的是,上線僅僅兩個月,“情感諮詢導師曉曉”已經開始產生可觀的收入,其中最高的一天收入達到了300多元。這些收入,有一部分是來自智慧體的增值服務,例如更專業的AI對話;另一部分則來自對真人服務的導流,例如引導客戶對曉曉本人進行付費諮詢。要知道,人類的情感諮詢需求有巨大的不確定性,經常發生在深夜等時間點,就像一首歌所唱的:“黃昏以後,天亮之前”。情感諮詢師要想即時察覺和覆蓋這些需求,真是何其不易!現在有了智慧體,諮詢師就可以放心地讓它負責初步的客戶陪伴、需求辨別和導流工作,只有進入到深入交流階段才換用真人對話。按照曉曉本人的說法,智慧體就像一個24小時線上的“燈塔”,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增益。
曉曉不但透過智慧體賺到了錢,而且是更高效地賺到了錢;進一步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這種良性迴圈是根植在百度應用生態之中的。曉曉的個人知名度來自百度問一問,她的智慧體流量則幾乎完全來自百度搜索的分發。成千上萬的使用者,透過在百度搜索框輸入“被渣男劈腿了怎麼辦”“如何挽回前任”等感情問題,找到了曉曉或其他類似的智慧體。至於使用者對諮詢師本人的付費深度諮詢,則是透過百度問一問實現的。就這樣,智慧體在百度生態的肌體之上,茁壯成長了起來,實現了“應用開發-流量分配-商業變現”的閉環。文心智慧體平臺提出的“讓智慧體易開發、有分發、有錢賺”的口號,在此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那些更加專業、門檻更高的領域,文心智慧體同樣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最典型的案例是法律:普通人很少跟法律打交道,遇到問題不知道向誰求助;而律師每次接手新的諮詢,往往要花很長時間瞭解對方的實際需求,付出大量精力還不一定有回報——我的好幾個律師朋友就經常對我吐槽!而在智慧體時代,使用者在百度搜索框中輸入自己的疑問,就可以接觸到大量具備從業資格的律師智慧體。律師可以透過自己的智慧體分身解答使用者的初步問題,引導其拆解和清楚表達需求,最後透過留資元件與其進行真人對話,將其轉化為正式客戶。
目前,文心智慧體平臺已經上線了500多個律師智慧體分身,其中全網粉絲10萬+的律師或律所主任佔比達到了15%。在本次相比上文提到的情感諮詢,律師服務的客單價明顯更高、客戶關係持續時間也更久,智慧體以較低成本提供的銷售線索,其意義怎麼估計都不過分!在同樣具備極高專業性的醫療領域也是如此,本次百度搜索文心智慧體創新大賽有好幾個獲獎產品都來自醫療垂類,其中不乏來自大醫院的知名醫生的智慧體分身;它們不但能提供基礎的醫療建議,還能提供掛號、問診諮詢等實質性服務。
按百度官方的說法,以情感智慧體、律師智慧體為代表的智慧體生態,是文心智慧體平臺已經跑通了的模式。其商業化進展也是國內同行中最早的。在這次百度世界 2024 的文心智慧體分論壇上,文心智慧體平臺推出了五大商業元件功能,包括連結掛載、商品轉化、線索轉化、聯盟廣告和膠囊位元件,為商業化提供全面支援。據百度透露的資料,文心智慧體平臺已有超過10萬個智慧體應用了商業元件,與今年7月相比,實現收入轉化的智慧體數量增長了395%,單個智慧體的單次轉化最高收入達到了10萬元。
百度在AI技術研發上的優勢,整個科技行業以及資本市場都理解,從來無人質疑。大家主要的疑問是這種技術積累如何轉化為應用以及商業前景。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百度應用的內容生態,既是智慧體獲得流量分配的基礎,也是它們實現商業化的基礎——“有分發”就“有錢賺”,兩者一體兩面。ChatGPT橫空出世之處,很多人擔心生成式AI會不會動搖搜尋引擎的基礎;後來的發展證明,搜尋與AI之間不但不是對立關係,還形成了良好的共生關係,在谷歌生態是如此,在擁有超過7億月活使用者的百度生態也是如此。搜尋框曾經引導使用者觸達一個又一個新知識、新場景、新商品,現在它照樣能引導使用者進入智慧體時代。
附帶說一句,本次文心智慧體創新大賽總共吸引了1萬多開發者報名、3500多個上線作品。在開發者當中,既包括9歲小學生,還包括51歲的退休阿姨,以及曉曉這樣38歲的三線城市女性。這是文心智慧體生態吸引力和群眾基礎的最佳體現。有如此龐大的開發者生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還是個未知數,但是想想都令人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