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情緒價值”的存在,是越發向內關注“我想要什麼”
人都是有情緒的,追求情緒價值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舒服,讓平淡的生活更有儀式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追求的情緒價值可能沒有那麼“高大上”,日常中的小歡喜往往體現在攢錢買了一件很喜歡但是很貴的衣服,外出遊玩拍的照片被大家瘋狂點贊,做成一個實驗,發出簡歷後接到面試通知等等,都是人們對周邊環境的真實感知和表達。想要被理解,想要尋求認同,慢慢的,我們已經從“我應該做什麼”轉變為了“我想要做什麼”。
為什麼越發的關注“情緒價值”?
情緒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只是個人的產物,其背後,更可能有來自外界的影響。越來越多人為了自己的“情緒”買單,購買虛擬情緒產品,其背後的原因,來自於外界的壓力以及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初出茅廬的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做好一件事情。但面對來自領導,老師以及前輩的不理解以及壓力,往往會尋求一個“心理庇護所”來避免情緒破碎。於是,就有了“情緒垃圾桶”服務,我的內心破破爛爛,總要有人來縫縫補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