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姐妹們,借開頭先說兩個事。
二是最近蒐集到了幾部不錯的兒童劇,爭取到了門票折扣,分享在【黛西大本營】了,感興趣的姐妹歡迎來看看。


文|黛西

補班的週末,聊點輕鬆的吧!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2000塊5個毛絨玩具,在上海門店被年輕人瘋搶,還得排隊預約。
點進去一看,果然是j***cat。

突然就有點兒感動了,他們本來可以直接搶錢,但還送了你五個玩偶!
j***cat近兩年太火了,火到李姐不能李姐。
記得六七年前餅餅剛出生,我也買過一個他家的玩偶安撫巾,好像十來歐吧。

當時它只是哄小孩的東西,但現在不一樣了,踏上了一個嶄新的賽道,年輕人搭子。
於是價格和財報,一起坐火箭飛上了天!

圖片來源網路
要說j***cat門店的氛圍,讓咱們80後看,只能用“行為藝術”來形容。
不少網友分享了現場的盛況。
店員拿出兩個一模一樣的娃娃問,你是喜歡安靜一點的,還是喜歡調皮一點的?
你說喜歡安靜一點的,店員就會捏著調皮娃娃的胳膊揮手,用夾子音跟你道別:
你不喜歡我嗎?嗚嗚嗚,我會傷心的,拜拜。。。
用網友的話說,這工作沒有妄想症幹不了。
用我們老家的話說,幾個菜啊?喝成這樣!
最精彩的環節是打包。
店員拿起一個空的奶油噴桶,裝模作樣在娃娃頭頂打一團“厚厚的奶油”,問你這樣可以嗎?還要多加一點奶油嗎?

圖片來源網路
奶油加到你滿意的量,才嘩啦啦包起來,交到你手裡,最後還不忘囑咐一句——
我們娃娃跟你回家了,你也要帶他去多吃奶油蛋糕喔!

有多少80後姐妹和我一樣,看到這兒cpu已經燒了,世界已經抽象到這個地步了嗎?
很明顯,2000塊裡有1800是表演費,演的劇本就叫《皇帝的新衣》。
但你還別說,很多年輕人都特別吃這套。
幾乎每家j***cat門店都排長隊,年輕人花幾百塊錢,就為了和店員來一場雙向奔赴的沉浸式發瘋。

我突然覺得有些慚愧。
感覺很對不住跟我回家的小熊,卡皮巴拉,鴨梨,烏龜,和茄子。

我從來沒有帶它們吃過奶油蛋糕。
這些玩偶不是我搶的,是上次回國,一個95後朋友送的。
她說都是門店爆款,提前很久預約才買到的,尤其是茄子。
我拿著茄子,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麼也看不出有啥特別。
湊到眼前仔細一看,還是沒看出有啥特別的!
她說這叫茄總,每個茄總的性格是不一樣的。
你上小🍠搜一下就懂了,它可以對你做各種表情,還能陪你去海角天涯。
我搜了,還是沒懂,但大受震撼!

圖片來源小🍠

都說這屆00後是人間清醒,不攀名牌,不怕露窮,消費觀領先咱們100年。
但怎麼好像被j***cat下蠱了一樣?
我覺得吧,他們當然知道娃娃本身不值這錢。
你以為他們買的是玩偶,其實他們買的是情緒價值!
花幾百塊,讓店員陪自己回到童年,玩一場大型過家家,還得到一個玩偶,這何嘗不是一種賺到!
這情緒價值確實不便宜,但總比咱們80後生個孩子玩過家家的代價小多了!
一邊喊著消費降級,一邊為了“情緒價值”沒錢硬花,其實完全不矛盾。
背後是一個行為經濟學概念,心理賬戶。
雖然賬戶裡的每一分錢,在經濟學意義上沒區別,但人們會在心理上,把它們分進不同的“賬戶”,進行相互獨立的消費決策。
比如日常生活的開銷,和情緒價值的開銷,這就是兩個獨立的心理賬戶。
同樣的東西,不同人會把它們分進不同的心理賬戶。
在咱們80後看來,玩偶就是玩偶,天王老子來了它也只是個玩偶,屬於日常開銷的一部分。
在00後95後的眼裡,買玩偶屬於情緒價值賬戶的開銷,和日常吃穿用度消耗的不是同一個心理賬戶。
所以有人說,年輕人每天上班買咖啡,下班買奶茶,晚上集手辦,這種小額但不過腦子的草率消費,就是在浪費錢!
但年輕人不吃這套,他們說喝咖啡喝奶茶,買一些喜歡但“沒用”的美好小物件兒,都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開支,這叫精神維護費。


當然現實是殘酷的,如果只想著維護當下的精神,一點兒錢攢不下,未來的精神狀態就很堪憂了。
所以重點是,找到一種平衡,既能享受當下生活,又要為長遠未來做打算。
具體怎麼做呢?
和你們分享一個我在《拿鐵因素》裡看到的方法,挺有啟發的。
方法叫做“讓自己成為每天第一個被支付的人”。
說人話就是,每天拿出1小時的薪水,存起來,留給“未來的你”。
這部分錢你就當個稅一樣,被扣掉了,沒拿到,不屬於“當下的你”。
你可以算一下,每月工資除以工作時間,折算到每個小時的時薪是多少,然後每天定投這筆錢。
無論經濟狀況如何,股市上漲還是下跌,你都堅持每天投入相同的錢。
人性讓人們在市場好的時候衝進去,在市場差的時候撤出來,但這恰恰操作反了。
定投是一種對抗人性的理財方式。
除了未來賬戶,還應該為自己設立一個夢想賬戶。
比如你想每年出去旅行一到兩次,或者每年希望可以進修學習一個新技能。
為了這部分的開銷,可以打比方每個月拿出收入的5%-10%,打到一個獨立賬戶裡。
沒有特殊情況,這部分錢不動,這是你為自己攢的“夢想本兒”。
這樣一來,長期的“未來賬戶”和中長期的“夢想賬戶”,都有保障了,剩下的部分就是“當下賬戶”。
“當下賬戶”中包含了必須的日常開銷,教育開銷,以及情緒價值開銷。
當你心裡很清楚,未來生活有保障,夢想也有著落,就可以在當下更放鬆地支配收入,不會因為把錢花在了“非必需”的情緒價值上,就給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


很多人一提到理財,就想到“錢生錢”,炒股票,買基金。
其實理財不一定要這麼複雜,也不單純是為了數字上的增長。
理財的核心是管理你的賬戶,把財富做好分類和規劃。
給未來和夢想做好“基礎保障”,是為了更加從容地享受當下,不虧待當下的自己。
錢只是工具,生活才是目的。
你們覺得呢?
黛西

📍📖 你可能還喜歡讀
📍📹 你可能還喜歡看
來影片號圍觀真人黛西
謝謝你們點的小紅心❤️
📍🛒 黛西好物推薦
🍪 開放耳機|被國貨驚豔到,家裡四位數買的耳機頓時不香了!
🍪 黛西獨家|好激動,為了這一刻,我等了400多天!
不開打賞,喜歡請轉發+在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