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保險行業發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萬通保險跟螞蟻銀行合作,推出了一款至高年化回報可達4.1%的短期儲蓄險產品—“穩得利保證回報儲蓄計劃”,一上線就成了市場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
但更具關注的是,這場合作還打通了目前香港為數不多可以在 App 內完成全流程投保的數字化路徑。不僅顯著提升了使用者體驗,也是香港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程序中的關鍵一步。萬通保險作為螞蟻銀行獨家數碼投保合作方,聚合雙方在投資能力、保險運營、智慧化與數字化等方面的優勢,也使其成為香港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先鋒力量之一。
那麼,為什麼是萬通呢?
在數字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螞蟻銀行對合作夥伴的要求已經不只是看產品本身,保險公司在創新能力、資產管理能力、風控水平和長期可持續回報等維度的綜合實力也尤為關鍵。而萬通,正是目前市場上少數能夠同時跑出“收益領先”和“體驗領先”兩條賽道的保司。
作為近年來迅速崛起的重點險企之一,萬通保險正以“最懂投資”的差異化定位,重新定義保險的長期價值。下面我們就從“誰在投”、“投了什麼”、“怎麼分”這幾個核心維度,一起摸摸這家保險公司背後的真實實力。


評估一家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首先要看“誰在操盤”。萬通保險的投資版圖背後,是雙百年巨頭的深度協同——美國萬通人壽與霸菱,其歷史積澱與專業能力構築了穿越週期的“雙保險”。
1.美國萬通:百年底蘊成就的金融傳奇
美國萬通人壽保險(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簡稱美國萬通,始建於1851年。在近200年的發展歷史中,始終將資產管理與人壽保險優勢深度融合,為全球1,300萬個人及企業客戶提供年金險、退休計劃、長期護理險等多元金融服務。

多次危機中的韌性擔當:
-
1918年,西班牙流感肆虐,美國萬通為斯普林菲爾德的受災民眾提供食物和住所並支付了超過1億美元的索賠。
-
1932年,由於大蕭條導致無數美國人失業,美國萬通向保單持有人提供60,000筆貸款,總額逾2600萬美元。
國際權威認證的財務評級:
截至2025年5月1日,美國萬通獲貝氏(A.M.Best)、惠譽(Fitch)、穆迪(Moody's)等國際評級機構A級及以上評級,標普(S&P)更授予其全行業“AA+”信貸評級(定義為“非常強勁”的財務穩健性),奠定全球保險行業標杆地位。這一評級優勢直接使萬通保險成為香港壽險市場中母公司信貸評級最高的保險公司,堪稱全港最佳,沒有之一!

以客為先的分配哲學: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美國萬通用實打實的財務實力兌現承諾:
-
向全球400萬保單持有人及相關受益人派發25億美元分紅,以持續增長的現金流助力客戶財富增值;
-
累計提供94億美元福利保障,覆蓋人壽、健康、退休等多元需求,真正實現“保障未來,守護摯愛”的品牌承諾。
-
自1869年以來,無論戰爭、危機如何衝擊,美國萬通始終堅守“穩健派息”承諾——1995-2024年期間,派息總額實際值均高於預期值,為客戶構築穿越週期的財富“安全網”。

這些資料不僅是美國萬通穿越週期能力的量化呈現,更印證了其以客戶利益為核心的經營哲學——無論市場如何波動,始終將“穩健回報”與“風險守護”放在首位。

2、霸菱:全球資管領域的固收標杆

圖源:霸菱官網,所有資料截至2025年3月31日
霸菱(Barings)是英國百年品牌,成立於1762年,以4426億美元管理規模、超2000人專業投資團隊,以及覆蓋北美、歐洲、亞太的全球化佈局,穩居“全球頂級資管機構”之列。其業務橫跨固定收益、實物資產、資本解決方案等領域,為全球1300餘家外部客戶(包括188家保險公司)提供定製化投資服務,憑藉橫跨約兩世紀的風險管理經驗,構建起全球保險資管的黃金標準,也被譽為“保險資產的最佳管家”。
國家級背書的頂級實力:
作為中國社保基金海外投資管理人與中國社保基金的主要服務商,霸菱的投資能力獲得國家級機構認可,其管理的基金(如霸菱環球、歐洲、大東協系列)入選全球頂尖私行、券商的“核心產品池”。

全球固收領域的絕對統治力:
霸菱以固定收益投資為“金字招牌”,擁有業內規模領先的公共固定收益團隊,多次斬獲國際權威機構頒發的高收益債券與固定收益投資獎項,在業界被稱為全球“固收之王”。其策略聚焦風險與收益平衡:嚴守發達國家主權債券、高評級企業債等“安全資產”,同時在新興市場捕捉優質信貸資產,透過多元配置獲取超額收益。
世界投資資源的全盤掌控力:
2016年,美國萬通將旗下四大資管巨頭(Babson、Barings、Cornerstone、WoodCreek)合併、升級,並統一以霸菱品牌經營,整合各方優勢的霸菱,就此躋身成為全球最大及最多元化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同時,霸菱也很早就來到了中國,在1830年清道光年間,霸菱就與中國展開直接業務,投資歷史全港保險公司最久!在2000年起,霸菱Barings成為萬通保險的主要資產管理人。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萬通保險的股東結構兼具歷史積澱與戰略前瞻性——在依託美國萬通與霸菱資產百年資管經驗的基礎上,引入雲鋒金融作為戰略股東,這種中美雙股東的戰略賦能模式在香港保險行業極為罕見,這也使得萬通保險可以無縫連結全球兩大經濟增長極,形成“中美雙輪驅動”格局的同時獲得“全球兩大經濟體”的資源整合能力:
-
美國萬通+霸菱:深耕歐美成熟市場,掌控核心資產與傳統行業價值標的;
-
雲鋒金融:聚焦中國及亞太新興市場,在科技、消費、綠色能源等增長賽道;
為保單構建“跨地域、跨週期、跨產業”的多元投資組合,在複雜經濟環境下實現靈活均衡的資產配置,做到真正的“全球佈局”。

投資策略是否有效,用業績說話最具說服力。依託美國萬通與霸菱的雙強背書,即便在近年投資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的環境下,萬通保險的投資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 資產規模維度:截至2023年12月,萬通保險管理資產規模超過800億港元,過往5年保持逆勢向上,平均每年增速超過15%。

· 核心業務維度:截至2024年,萬通保險個人壽險業務展現強勁爆發力,全年實現48%的跨越式增長。其中,代理渠道與經紀渠道雙輪驅動,分別以78%和37%的增速領跑市場;香港地區個人壽險業務更以57%的增幅成為“增長引擎”,為整體業績注入動能。


· 風險管控與資本實力維度:截至2024年,萬通保險2024年償付能力充足率超240%,遠超行業基準,不僅彰顯其財務穩健性,更凸顯其在複雜市場環境下駕馭風險的深厚底蘊。

這一系列優異成績的背後,得益於其獨特的資產配置策略:80%的底層資產及99%的固定收益資產委託給霸菱管理,形成了固收投資的"壓艙石"。具體來看,其固收資產組合中超80%為債券證券,涵蓋傳統債券、商業按揭貸款及國庫債券,且97%為投資級別及以上(平均信用評級為A級),構建起業內一流的抗風險壁壘。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已然比同業勝出的固收投資之外,萬通保險還往前走了一步。其近期釋放了一個非常新的概念“Invesurance”——將保險與投資深度融合,打破傳統保險"保障與收益割裂"的痛點,透過"1+N"雙軌投資結構,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動態平衡:

“1”:固收打底,築牢安全底線–––依託美國萬通與霸菱的全球投資能力,嚴選穩健資產,構建穩健固收組合,為保單收益提供基礎保障。
“N”:另類增強,捕捉超額收益–––自2000年代起佈局全球另類投資,透過嚴格篩選頂尖投資機構(僅合作全球前25%分位的基金管理人),聚焦私募股權、對沖基金、基礎設施等稀缺資產,歷史年化回報達12%,提升組合收益彈性。
同時,萬通保險也依託於霸菱與美國萬通的集團飛輪優勢,實現了小資金撬動大資源的獨特能力,以自身資產規模1:1共享美國萬透過萬億固收資產的全球配置資源。換言之,可直接以100億的資產盤享有過萬億資產盤同等的全球投資標的,這種“四兩撥千斤”帶來的“資產極致分散”,讓其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散度達到行業難以企及的高度,真正實現全球資產為我所用的配置優勢。

在利益分配層面,萬通保險完美承襲了美國萬通 “客戶利益優先” 的核心理念。其白紙黑字明確承諾,會將不低於 90% 的盈餘分配給保單持有人,這一比例遠超行業平均的 70%-80%水平。

從實際資料來看,2024 年其主要產品的最高分紅實現率達 101%,以透明化的紅利結果兌現了對客戶的承諾,這正是萬通保險回報能夠比肩行業第一梯隊的核心原因。

看下來,萬通保險的確是一家“很妙”的公司——低調卻實力雄厚,沉穩卻不斷創新。從股東結構到投研團隊再到產品端,處處體現出專業、高效、敢於深耕的態度。放眼全球,在貿易摩擦、地緣緊張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港險行業也正在經歷深刻變局。
未來的穩定收益不再取決於短期市場表現,而要看險企對資產的長期配置能力。真正值得信賴的保險公司,必須能夠穿越週期、抵禦波動,甚至具備在極端事件下依然穩健運作的能力。
在這一點上,萬通保險的優勢更為突出:它擁有一個歷史超過兩百年的、深度佈局全球核心經濟體的資管體系。當高淨值人群的資產配置邏輯開始重構,“避險能力、長期收益、全球視野”成為三大核心標準時,萬通所構建的長期信任基礎與系統性能力,也因此愈發值得信賴。

在增長不確定的背景下,留給投資者可選擇的穩定回報機會在越來越少,而萬通保險的產品背靠於資源強大的霸菱,能有效的分散投資風險,也能獲得更高利率的債券回報,透過選擇萬通保險為家庭增厚穩定回報,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優選!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商務合作微信:Real_hk_manager
(新增好友請備註:公司+合作事項)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