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雜誌總第263期|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開放創新賦能教育未來

《留學》雜誌總第263期
Studying Abroad
文末點選“閱讀原文”或掃描二維碼
均可購買雜誌
卷首語
目錄
環球速遞
封面故事
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
開放創新賦能教育未來
節選:
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這片充滿活力的“試驗田”在改革開放程序中創造了諸多奇蹟,這裡不僅是聞名遐邇的國際旅遊島,更是蓬勃發展的自由貿易港。早在2016年,海南在“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就提出,要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港、空港和貿易物流樞紐,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鄭重宣佈,黨中央支援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並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當年4月14日,《關於支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釋出,為自貿港的建設指明瞭方向。
……
未來,海南將進一步擴充國際教育資源規模,吸引更多境外優質高校與教育機構入駐。隨著國際教育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多元文化交融共生,海南將成為亞洲地區乃至全球學子的留學目的地。這裡培養的大批具有全球視野、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將為中國及全球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在國際教育舞臺上綻放獨特光彩。
聽潮海南:
創新土壤孕育教育之花
節選:
海南是一座擁有獨一無二區位優勢的海島,自建省並設立海南特區的30年來,海南經濟發展卓有成效。全省GDP從1988年的77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4462億元,30年間增長了近57倍。2023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全年GDP為7551.18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位居全國前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在專注經濟建設的同時,在教育領域同樣敢為人先、大膽探索。自2018年海南自貿港建設啟動以來,海南教育界以國際化眼光持續推進著開放與創新。
目前,海南吸引了多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和教育機構。截至2023年,海南已建成15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和國際化學校,引進40餘所國內外知名高校,落地45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專案。海南共吸引了2500名國際留學生,主要來自東南亞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海口江東國際教育新區等教育科技園區,成為高校集聚的核心區域。這些高校與機構不僅為海南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的教學模式和優質的教育資源,更為海南國際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競爭力。
人物
國際教育創新島:
“實踐嵌入式”教育如何在海南生根發芽?
節選:
當前,就業問題無疑是不少青年前行路上的一道坎,無論是國內高校畢業生還是歸國留學生群體,都不可避免地面臨這一挑戰。202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市場愈發複雜,“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的現象日益凸顯。一方面,企業常常抱怨難以招到符合崗位需求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在新興產業和高階製造業領域,人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眾多應往屆畢業生在求職路上屢屢碰壁,部分高校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脫節,導致他們所學知識難以與實際工作銜接。據統計,2022年回國就業的留學生數量突破100萬,這一龐大群體在就業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如薪資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對國內工作環境的適應問題等。面對這樣的困境,企業應如何調整人才戰略,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青年學子該如何在學業中規劃職業生涯,提升自身競爭力?家庭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帶著這些疑問,筆者走進風光旖旎的海南,與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以下簡稱海南比科大)的兩位校長展開了深入交流,試圖尋找答案。
對話麻小南:
以數學為橋,穿梭在中法之間
節選:
麻小南,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微分幾何、復幾何、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1998年博士畢業於巴黎第十一大學(巴黎南大學),師從法國著名數學家、國際權威Jean-Michel Bismut教授,曾任法國大學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數學系教授,2010年應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鐘報告,2006年榮獲西班牙費蘭·桑耶·巴拉格獎,2017年榮獲法國科學院授予的索菲·熱爾曼年度大獎,2022年榮獲德國蓋·呂薩克-洪堡獎。除了數學領域的研究和教學,麻小南教授長期致力於推動中法數學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交流合作,為學生和科研人員赴法學習交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近日,《留學》雜誌對話麻小南教授,回顧留法青春往事,淺談法國數學高等教育的傳統和特色,為赴法學子提出中肯建議,展望中外交流背景下中國數學的美好未來。
從天津到世界:
李雲梅的職教“遠征”
節選:
“我會努力拿到中國的職業技能證書,夢想能成為既會說中文,又能掌握最先進技術的工程師,我還特別喜歡中國歷史與文化,希望有機會能到中國各個城市打卡博物館。”回憶起與李雲梅院長的相識,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埃及留學生Iprahim(中文名為小明)一下打開了話匣子,眼神中跳躍著興奮與感動。
預留學
韓國:
多維發力,重塑大學創業教育新局
節選: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國家競爭力的提升成為各國發展的核心命題。國家競爭力評價體系中,高等教育質量、產學研協同效率等指標占據關鍵地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為與我國文化相近、地域相鄰的國家,韓國近年來透過系統性教育改革、科技賦能與人才培養帶動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併為此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及法律法規。
從職業生涯規劃看HKDSE:
源於香港,走向全球
節選:
伴隨全球化程序的加速以及中國家庭對教育需求的不斷升級,國際教育已逐漸成為眾多家庭的優先選項。與以往單純追求“海外學歷”不同,越來越多留學家庭開始更加理性地審視國際教育,更加註重孩子是否能在教育過程中獲得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辦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簡稱HKDSE)應運而生,以其相容本土與國際的優勢,為中國家庭提供了升學新思路和更多選擇空間。
觀察
留學人才
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節選:
留學生是支援國家發展的生力軍。中國要在國際組織中掌握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就要深度參與全球事務治理,就必須擁有大批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
發現香港:
從理論到行動的人類學之旅
節選:
從機場出來已經幾乎午夜,八月香港的熱氣直衝頭頂。在從機場到大角咀酒店的路上,我慢慢再次對香港有了實感,但又不確定此時的香港是否還是記憶中的模樣。我拉下口罩,讓嗅覺逐漸適應新環境,坐在車上,穿過居民樓、隧道、林蔭道,熟悉感和氧氣一同進入身體。這並不是我第一次去香港,香港對我來說似乎一直是個熟悉與陌生並存的空間。2017年作為遊客第一次來到香港時,這裡就給我留下了極為特別的印象。香港作為亞洲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各處保留著全球的痕跡,對於還在出生地上大學的我來說,自然是新鮮和刺激的。當時我只是一個短暫停留的旅客,還未領略香港的真相,就該離開了,而留學又重新給了我機會,回到這裡。
環球
馬來西亞中小學
數字教材建設的實踐圖景
節選:
作為教育現代化的“助推器”,數字教材建設成為各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著力點。馬來西亞深刻洞察了數字教材在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變革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將其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抓手,縱深推進中小學數字教材建設,開啟了一場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領航之旅”。馬來西亞在最佳化數字教育基礎設施佈局、創新數字教材設計理念、完善數字版權治理機制、構建協同育人新正規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特色實踐,並形成了一套兼具系統性與針對性的中小學數字教材建設“智慧方案”,對發展中國家乃至全球教育現代化程序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圖說
交流
生活化課程的
設定與構建
節選: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育,教育的實施必須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們主張為幼兒設計生活化的課程,以其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生活化的課程融入特定的生活情境,自行操作、自主遊戲、嘗試互助、學會分享,逐步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幼兒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E+4C模式”:
“玩美教育”新探索
節選:
音樂與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二者的融合為幼兒美育提供了有效路徑。音樂遊戲化教學並非簡單地將遊戲與音樂疊加,而是透過遊戲引導幼兒感知、體驗和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讓幼兒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幼兒園以審美教育(Esthetic)為核心,結合文化(Cultural)、合作(Cooperative)、創造(Creative)和表達(Communication)四個維度,構建了“E+4C模式”,並透過跨界融合、經典滲透、角色扮演、模仿編創、群體合作的“五角行動”開展實踐。橫向創造“四美”環境—文化、環境、關係、課程之美,縱向培養健康、尚美、樂探、悅納、慧言的新時代兒童。
實踐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
數學逆向教學設計
節選:
在素養導向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逆向教學設計以其“以終為始”的革新思維,為課堂教學轉型提供了關鍵路徑。逆向教學將核心素養的培育置於設計中心,透過目標錨定、評價前置與活動重構,推動教學從“教什麼”向“為何教”“如何評”躍遷。這一模式不僅要求教師以大概念為統領,將課程標準轉化為可觀測的學習成果,更要透過“教—學—評”的動態設計,讓素養目標滲透於課堂的每個環節。當評價不再滯後於教學,而是與學習目標深度咬合、與教學活動共生共長時,課堂才能真正成為素養生長的沃土。本組稿件聚焦逆向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期待以思維革新撬動課堂變革,為素養落地提供更多行動正規化。
堅持“三位一體”,
傳承閩南非遺
節選:
建立藝體特色專案,培育探索適合自身特色發展的成功之路,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學校應凝練特色專案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尊重個體的價值,從學生和學校發展需要和特點出發,透過藝體特色的品牌定位踐行學校辦學理念,讓不同潛質的學生得到最適合自身特質的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海滄中學從頂層設計上制定藝體特色發展規劃,教務、教研室指導開發“面向人人”課程體系,確立“內優外拓”發展路徑,構建涵蓋活動育人、課程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三位一體”新模式,實現全員育人和全過程育人。
用圖畫書
啟用小學語文課堂
節選:
圖畫書是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重要載體,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被多次提及,這一變化為學習任務群的實施帶來了新的教學內容,成為亟待挖掘的教學資源及重要研究物件。近年來,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雙線結構組織課程單元,促進了教師理念的更新,也為圖畫書教學提供了研究思路。筆者試以《小豬變形記》為例,聚焦圖畫書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在二年級語文課堂中結合圖畫書中的“改變”主題,落實“藉助提示講故事”的教學任務。
思想庫
以學生為中心:
協商式評價課堂實踐面面觀
節選:
要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特別是自主發展的目標,需要整個教育系統做出相應的變革,評價改革無疑是四兩撥千斤的支點。協商式評價以共同協商為基礎,讓學生成長見證人共同參與,並在發現問題過程中展開對話、交流,充分尊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診斷、自我評價,逐步喚醒成長內驅力。
風向標
家校社攜手,
解鎖勞動教育新路徑
節選:
在新時代教育的浪潮中,勞動教育是落實“五育並舉”的關鍵環節。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寬視野,還在培育學生勞動精神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傳統的小學勞動教育模式常因主體單一、資源分散等問題,難以充分發揮其功能。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模式,為小學勞動教育開闢了一片肥沃且多元的土壤,探索出了一條勞動教育的新路徑。
巧用“五育”智慧評價,
賦能學生成長
節選:
新時代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作為一所面向學生未來成長的現代化學校,重慶市璧山區永嘉實驗小學校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數字化的轉型,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創新,構建以資料為基礎、評價為核心的智慧教育體系。
行走
義大利拉帕洛,
港灣守護人
節選:
民宿正對著大海。放下行囊,推開露臺門,海蠣子味迎面而來,這是獨屬於大海的歡迎方式。屋旁便是有450年曆史,蜚聲世界的義大利拉帕洛(Rapallo)古堡和海灣,美景一覽無餘。白天看與一般的義大利古堡無異,但到了晚上,古堡內的夜遊展覽和戲劇活動大幕拉開,華燈輝映,賦予拉帕洛這座千年海灣小城別樣的戲劇化魅力。都說沒有去過城堡的拉帕洛之旅是不完整的,但我卻覺得,這裡的人比建築更加有趣。
校長說
《光明日報》直屬期刊《留學》雜誌社,是隸屬中國38家中央新聞單位之一的媒體機構。雜誌於2013年創刊,是關注出國留學與環球教育的專業媒體。
2025年3月第2期
總第263期
敬請關注《留學》雜誌,
獲取更多環球教育與留學資訊。
留學君有話說
你對本期《留學》雜誌有哪些提問?還想了解哪些方面?
歡迎在評論區積極互動呀~
我們將在評論區選取五條優質留言
留言者將獲得由《留學》雜誌贈送的
最新刊雜誌一本
如果你對本期或往期雜誌很感興趣
可以點選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
來源:《留學》雜誌總第263期

編輯:李嘉祺
終審:姜乃強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