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雜誌總第261期
Studying Abroad


文末點選“閱讀原文”或掃描二維碼
均可購買雜誌
卷首語

目錄

資訊

封面故事
職業教育
點亮“出彩人生”

節選:
教育奠基未來,技術變革生活。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程序中,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近年來,中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道路。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中國把職業教育擺在突出的位置,把“型別”特色作為發展之基,把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驅動力,使職業教育成為引領發展、面向未來的社會發展引擎。
中國與世界各國休慼與共,堅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贏,搶抓時代機遇,發展職業教育,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儲備強大的技術和人力資源,破解發展困局。
……
面向未來,職業教育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堅守教育的本質、保持職業教育的特質,在時與勢中錨定發展座標,在危與機中尋求創新突破,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與創新要素,成為面向人人的教育、點亮出彩人生的教育。
2025,
中國“職教出海”揚帆起航

節選:
2025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印發。對未來十年教育強國建設進行全面部署,綱要就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提出,提升高等教育海外辦學能力,完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國際合作機制。
高質量推進國際產學研合作,積極參與開放科學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深化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合作,設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國際教育合作區……圍繞綱要提出的系列要求,各地多方攜手探索職教辦學的“走出去”與“引進來”,為“職教出海”注入新動力。
魯班工坊:
為世界貢獻中國職教智慧

節選:
2024年11月,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中國天津舉辦。大會專題展現場,三名埃及學生的氣缸體平面度檢測操作演示令觀展來賓紛紛駐足,葉每亞(Yehia)是其中一位,也是天津交通職業學院的首批埃及留學生之一。同年9月,他由埃及開羅高階維修技術學校魯班工坊萬里迢迢來到中國。他說:“中國汽車行業發展很快,中埃經貿文化交流越來越多,這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我有幸加入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比亞迪)訂單班,跟著老師參加各種實踐專案和技能比賽,邊做邊學,專業技能提升很快。未來,我希望可以留在中國,到比亞迪這樣的汽車公司工作。”
自開始籌備建立第一個魯班工坊—泰國魯班工坊至今,魯班工坊的建設已走過10年的歷程。2024年釋出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已與亞歐非三大洲合作建成30餘個魯班工坊,累計培養學生近萬人,實施職業培訓超過3.1萬人次。其體系化的教育合作模式、優良的辦學質量和顯著的國際合作成果贏得了合作方所在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稱道。
“四大舉措”
為職業教育國際化提速

節選:
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速,職業教育逐漸走向國際化。為助推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程序,應採取產教融合、專業細分、網路教學及標準出海四大措施,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環球
法國中小學數字教材開發的
政策與實踐

節選:
全球數字化轉型浪潮下,教育數字化已成為各國教育變革的“風向標”。作為歐盟的“教育先鋒”,法國在中小學數字教材開發領域進行了系統性探索,構建了“制度先行、技術引領、行動支撐”的完整創新實踐體系。在法國《數字教育:基於公共政策的戰略願景(2023—2027年)》政策的指引下,法國多個專業組織實施中小學數字教材開發專案,透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協同機制,不斷推動數字教材在資源配置、教學場景應用、教師專業支援等方面的革新。本文從制度建設、技術應用和行動措施三個維度,深入解析法國中小學數字教材開發的政策探索與實踐經驗,以期為世界各地推進教育數字化變革提供“他山之石”,為數智技術在教材開發中的創新應用提供啟示。
TAFE:
澳大利亞職教體系的關鍵力量

節選: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是一個先進、靈活且與行業緊密結合的教育體系,其核心組成部分是技術和繼續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簡稱TAFE)。TAFE作為澳大利亞政府直接領導下的教育機構,為學生提供廣泛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高等教育課程,包括從初級到高階的證書和文憑課程。TAFE採用“能力本位”教育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簡稱CBE),這種模式強調學生必須掌握特定的技能和知識能力,以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與中國的“現代學徒制”、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三明治”等職教模式一樣,TAFE模式同樣在全球職業教育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這一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實用的技能,更推動了澳大利亞經濟的穩定增長,成為解決技能人才短缺的關鍵力量。
觀察
出國留學,
三大國際課程如何選?

節選:
從事國際教育規劃10年,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國際課程的選擇。目前,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國際課程分別是A-Level、AP和IB。這三大國際課程被國外大學普遍認可。擁有這三大國際課程的文憑或考試成績,便可申請海外的大學。同時,這三大國際課程在國內也被普遍認可,無論是公立學校國際部、民辦國際化學校還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基本上採用的都是這三大主流國際課程。
留學日記
留學澳大利亞:
贈予來者的通關秘笈

節選:
“初至留學目的地,都需要做什麼?”這是每一位留學生都關注的問題。而我,剛好就是那個在“遊戲”第一關就幾乎將所有隱藏任務都觸發的“天選之人”。幾年之前,獨自前往澳大利亞的手足無措感記憶猶新,現在我已順利通關,且將在悉尼的通關歷程稍記一二,分享給大家。
交流
以“致良知”為魂,
書寫時代教育新篇

節選:
教育,這一塑造靈魂、啟迪智慧的偉大事業,在資訊爆炸、知識更新迅速的時代背景下,承載著更為重要的使命。校長的教育理念,如同指引航向的燈塔,對學校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教育理念能否真正落地,解決教育的具體問題,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我所在的學校,以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命名,基於陽明心學的核心,從“致良知”思想中汲取寶貴的教育啟示,就形成有溫度、有深度、思辨性強的教育理念及提升校長的價值領導力等進行了探索。
走在“教—學—評”
一體化的探索路上

節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數學課程要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要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也指出:生活數學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並改進教師教學。為此,我們需要關注教學與評價,積極實踐“教—學—評”一體化。
用鼓勵與賞識,
“點亮”學生的人生

節選: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型別的學生,其中不乏那些因缺乏自信而表現欠佳的學生。對於這些學生,傳統的批評和指責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探索一種更為有效的教育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一個具體案例切入,探討鼓勵與賞識在德育中的作用。
圖說

實踐
“四步任務進階”
語文課堂模式新探

節選: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旨在激發師生參與課堂的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創新課堂教法及評價模式,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置身於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具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活動之中,運用探究法、質疑法、拓展法等方法,積極學習、深度學習、獨立學習,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基於新課標的
物理作業設計最佳化實踐

節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物理的教學方式展現出全新的面貌。作業作為初中物理教學的關鍵一環,其設計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效果的達成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傳統的物理作業模式往往注重機械訓練和知識記憶,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何設計符合新課標要求、貼近學生實際、形式多樣的物理作業,成為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新課標對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要求,我們開展了文中所述實踐。
幼小銜接視野下的
語文教學策略

節選:
《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及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明顯轉變,幼小協同的有效機制基本建立,科學銜接的教育生態基本形成。”幼小銜接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重點是如何讓遊戲性學習階段的幼兒順利進入低年級小學語文系統性的學習與訓練。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找準和破解教學難點,創設突破策略,減緩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坡度,完成好幼小過渡。
校長論壇
擁抱AI時代,
教育如何有為?



節選:
人類正在進入一個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時代,人工智慧素養理應成為當代人必備的核心素養之一。如今,許多中小學校已經開設了人工智慧教育課程,但總體上還處於比較自發的階段,在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資源配置等方面面臨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前不久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的通知》,對中小學開展人工智慧教育進行了系統部署。
……
在這樣的時代和教育背景下,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的通知》,將有助於形成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的全國行動,整體提升青少年學生的人工智慧素養,助力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時代新人培養。就學校如何做好人工智慧教育,如何提升青少年學生的人工智慧素養,教育家期刊社近日組織線上圓桌論壇,特邀相關校長、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分享。
思想庫
和諧教育生態下的
校園文化建設探索

節選:
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與和諧的教育生態對於一個學校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地處城鄉接合部地區的中學。這類學校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條件差,學校周邊社會功能不健全。同時,此類學校的學生來源複雜,流動性大,大部分家庭是進城務工人員。因其家庭經濟條件差,家長文化程度較低,對學生缺乏支援、理解和鼓勵,容易造成學生性格變得怯弱自卑、自信不足。部分孩子缺乏目標和規劃意識,不清楚為何要學習或不瞭解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到迷茫,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和生源現狀,我校經過深入發掘和分析學生髮展中存在的問題,摸索出一條合理的、順應新時代新情況、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實踐路線—從校園文化建設入手,營造和諧的教育生態,以“陽光課程”構建為載體,健全學生的心智,以努力培養陽光少年為目標,讓學校教育更好地為社會、為學校和社群群眾服務。
多學科融合,
讓音樂教學生動有趣

節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音樂學科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跨學科成為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為了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教師應秉承主動學習的意識,從多角度入手探究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有針對性地拓展教學內容。在此背景下,教師可嘗試將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設計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
美育體系中音樂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重視五育融合,充分發揮跨學科教學的優勢,將音樂學科與美術、體育、語文等多種學科融合起來,設計不同型別的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
創新“場景”,
喚醒教師的生命自覺

節選:
教師面對自己的教育生活,往往會陷入這樣的思考:每學期開學充滿雄心壯志,定下很多計劃,但到了學期末,發現自己真正做到的卻沒幾件。教師的時間到底去了哪兒?仔細梳理發現,教師很大一部分工作時間被一些跟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務佔去。很多教師因此失去了自我價值感,職業倦怠感漸生,成長動力漸漸消減。非教育教學事務進校園專項治理為教師們迴歸寧靜的教育生活帶來曙光,學校應積極行動,為教師營造寬鬆、寧靜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校園氛圍,賦能教師生命成長,從而真正喚醒教師生命自覺。
風向標
以融合教育
鋪就兒童成長路


節選:
融合教育旨在讓殘疾兒童走出封閉式隔離機構,與普通兒童在相同環境下接受教育,並獲得恰當的、個性化的、平等的教育支援。2021年教育部在《“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提出,要以“適宜融合”為目標辦好特殊教育,堅持“精準施策、分類推進,尊重差異、多元融合”等基本原則,構建適應殘疾兒童與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北京市東城區分司廳幼兒園於2002年開始招收有特殊需要的兒童,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首批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示範基地。學校用愛編織包容之網,讓孩子們共學、互助、齊成長,譜寫了獨特的教育樂章。
讓課堂
在愛國情懷底色中生動起來

節選: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是一節典型的數學概念教學課。在常規認識中,很難將本節課內容與思政教育或跨學科主題教學聯絡起來,但本節課又恰是我們開啟數學與思政、數學與跨學科學習的良好契機。本文以此課為例,談談我們的嘗試與思考。
行走
尋夢北海道,
解鎖北國的浪漫密碼

節選: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城市,也是日本第二大島。這裡有著夢幻美麗的自然風光,春有櫻花爛漫,小城裡到處都是浪漫的粉色;夏有花海奪目,似是誤入了繽紛的海洋;秋有紅葉似火,在公園裡鋪滿了秋的火紅;冬有雪花漫天,彷彿漫步進冰雪的童話世界裡。幾步一景,皆是北海道帶來的浪漫與唯美。
校長說



《光明日報》直屬期刊《留學》雜誌社,是隸屬中國38家中央新聞單位之一的媒體機構。雜誌於2013年創刊,是關注出國留學與環球教育的專業媒體。
2025年2月第2期
總第261期
敬請關注《留學》雜誌,
獲取更多環球教育與留學資訊。
留學君有話說
你對本期《留學》雜誌有哪些提問?還想了解哪些方面?
歡迎在評論區積極互動呀~
我們將在評論區選取五條優質留言
留言者將獲得由《留學》雜誌贈送的
最新刊雜誌一本
如果你對本期或往期雜誌很感興趣
可以點選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

來源:《留學》雜誌總第261期
編輯:李嘉祺
統籌:劉潔
終審:姜乃強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