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兒!特朗普正式撤銷美國教育部,對中國留學生影響有多大?

特朗普終於正式對美國教育部下手了。
就在今天,當地時間3月20日,一則重磅炸彈在教育界轟然炸開:特朗普簽署了關閉教育部的行政令。
特朗要求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動教育部的關閉,將教育管理權歸還各州。
訊息一齣,瞬間在全球教育界掀起軒然大波,尤其是咱們中國留學生群體,心裡都慌慌的,畢竟這很可能和大家的留學之路息息相關。
那特朗普為啥突然要搞這麼一齣?
這對中國留學生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彆著急,下面就帶大家深入瞭解一下。
特朗普關閉教育部的決定並非突發奇想。
早在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特朗普就曾提議關閉該部門,但當時國會未採取行動。
在2024年總統競選期間,特朗普多次表示要廢除聯邦教育部,稱其為"一個大騙局"和"聯邦過度干預"的象徵。
特朗普政府關閉教育部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縮小聯邦政府規模
特朗普一直主張精簡政府機構,減少官僚主義,這是他"抽乾華盛頓沼澤"承諾的一部分。關閉教育部被視為縮減聯邦政府規模的重要一步。

2.意識形態考量
特朗普批評教育部向年輕人灌輸他認為"不必要"的內容,特別是在多元、公平和包容(DEI)方面的政策。
白宮釋出的情況說明書明確指出,任何接受美國教育部剩餘資金的專案或活動都不得"宣揚多元、公平和包容或性別意識形態"
他希望透過關閉教育部,來阻止這些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傳播,讓教育迴歸到他所認為的更為傳統和純粹的方式。
3.權力下放
特朗普認為教育政策應該"歸還各州",讓地方社群擁有更多自主權。
他一直批評教育部權力過於集中,認為這種集中式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地方教育的活力和創新。
特朗普主張地方和家庭應該擁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權,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價值觀來選擇教育模式和理念。

4.履行競選承諾
關閉教育部是特朗普重要的競選承諾之一,這一行動被視為兌現對選民的承諾。他覺得教育部的存在就是聯邦政府越權的體現,所以承諾當選後一定會採取行動改變這一現狀。
現在簽署關閉教育部的行政令,無疑就是在履行他對選民的承諾。這就好比你答應了別人一件事,然後努力去做到,就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你是個言出必行的人。

要理解關閉教育部的影響,首先需要了解美國教育部的職能和定位。
與中國的教育部相比,美國教育部的權力範圍和影響力有很大不同。
1. 歷史沿革:
美國教育部成立於1979年,由時任總統吉米·卡特簽署《教育部門組織法案》設立,是美國聯邦政府中相對年輕的部門。
在此之前,美國建國後的近百年時間裡並沒有聯邦層級的教育機構,直到1867年才成立了相對較小的教育局。

2. 法律地位:
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指出,"本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由於憲法並未賦予聯邦政府直接管理教育的權利,教育主要被視為州和地方政府的責任。
根據1979年頒佈的《教育部組織法》,美國教育部被"明確禁止對任何教育機構、學校或者學校系統的課程設定、管理或者人事安排進行任何形式的命令、監督或者控制"
3. 主要職能:
美國教育部的核心職能主要包括:
· 資金分配:每年向K-12學校提供約280億美元的支援,透過佩爾助學金向低收入大學生提供約300億美元的援助。教育部還管理著1.6萬億美元的學生貸款債務。
· 服務功能:為符合條件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和貸款,幫助他們支付高等教育的費用;向學校和地區提供資金支援,用於改善教育質量和服務,平衡名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教育差異。
· 橋樑作用:作為政府與學校、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橋樑,監督執行政府釋出的各種法案,確保學生受教育的權益,以及共享教學、優秀學生的案例,提高教學質量。
4. 與私立學校的關係:
在美國,私立學校與教育部的聯絡相對微弱。美國有約4萬所私立學校,其中私立大學約4000餘所,包括哈佛、耶魯、斯坦福等知名學府。這些私立學校的資金主要來自學費和捐款,聯邦政府的撥款佔比較小。
從支出來看,美教育部最大的是學生貸款與資助,其次是中小學教育,再次特殊教育與康復服務;後面好像就是職業教育等。
總體而言,美國教育部更像是一個服務性機構,而非直接管理教育的行政部門。它的職能主要集中在資金分配、政策制定和監督執行上,對學校的日常教學和管理幾乎沒有直接干預權。
其實,特朗普對教育部的“不滿” 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這背後可是有著一段長長的故事 。

1.初次提議,國會阻攔

早在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他就提議關閉教育部,當時他毫不留情地稱教育部為“一個大騙局”
特朗普覺得教育部權力太集中了,對各州教育干預太多,限制了地方教育的自主性和創新性,他主張把教育權力歸還給各州,讓各州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教育政策。
不過呢,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當時這個提議並沒有得到國會的支援,所以也就沒能付諸實踐,只能暫時擱置下來 。但從那時候起,特朗普想要關閉教育部的心思就已經種下了。

2.再次推進,裁員鋪路

到了今年2月,特朗普再次向記者明確表示,希望 “立即” 關掉美國教育部,態度那叫一個強硬和急切,看來他對關閉教育部這件事一直都 “念念不忘”。
緊接著,當地時間 3 月 11 日,美國教育部宣佈了大規模裁員計劃,這就像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層浪。

美國教育部當時大概有4000 名員工,從 11 日晚起,1300 名員工被解僱,另外還有 600 人在此前就已經自願辭職或提前退休了 。
經過這一輪裁員,部門員工人數一下子降至 2183 人。
而且,美國教育部的所有部門都受到了這次人員削減的影響,一些部門甚至還需要進行重大重組。同時,教育部還計劃終止其在紐約、波士頓、芝加哥和克利夫蘭等城市的建築物租約。

蘭迪·溫加滕(Randi Weingarten)告訴MSNBC,她對教育部門的襲擊感到憤怒。(截圖/MSNBC)

這一系列動作被美聯社等媒體指出,是特朗普解散教育部的前奏
大家也都真切地感覺到,關閉教育部這件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設想,而是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終於,在3月19日,美國政府高階官員表示,特朗普將於20日簽署關閉教育部的行政令。

白宮釋出的情況說明書顯示,該行政命令將指示美國教育部長麥克馬洪 “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動教育部的關閉,並將教育權力歸還給各州,同時還得確保美國民眾所依賴的服務、專案和福利能夠 “有效且不間斷” 地提供。

該命令還特別規定,任何接受美國教育部剩餘資金的專案或活動都不得 “宣揚多元、公平和包容 (DEI) 或性別意識形態” 。
從最初的提議,到中間的裁員鋪墊,再到最終簽署行政令,整個過程雖然歷經波折,但特朗普推進關閉教育部的決心卻從來沒有改變過。
特朗普關閉教育部的決定已經開始對美國高校產生影響,尤其是在資金分配和政策執行方面。
1. 資金分配變化:
· 招聘凍結:據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已實施全系統招聘凍結並做出進一步削減,以減輕聯邦資金大幅削減的影響。加州大學校長還指示該大學所有分校實施相應措施。
· 經費削減:教育部管理的聯邦資金佔美國公立學校預算的約14%,對於低收入學生和特殊教育(例如殘疾學生教育)等關鍵專案十分重要。這些資金的削減可能導致部分學校面臨經費短缺。
· 資金重新分配:教育部關閉後,其管理的資金可能會轉移到其他部門,如財政部或各州教育部門。這種轉移可能導致資金分配標準和流程的變化,進而影響學校獲取資金的難度和數量。
2.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 馬太效應: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全民學校選擇計劃允許將人均1.5萬美元的公共教育資金轉入私立或家庭學校,可能引發優質師資向收費學校流動。研究顯示,亞利桑那州實施類似政策後,公立學校生均經費下降17%。
· 地區差異擴大:沒有了聯邦層面的統一標準和資源調配,可能導致美國學校之間的差異更加明顯:教育資源將更加集中到那些名校,只有更少量的學生能夠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3. 各州教育政策差異擴大:
· 課程控制權地方化:各州可自主決定禁止課堂討論性別形態、批判種族理論等內容。例如,得克薩斯州已立法要求教科書強調"美國例外論",而加利福尼亞州可能強化多元文化教育,加劇各州之間教育內容的分裂。
· 監管標準多元化:各州可能採用不同的教育標準和監管框架,導致學校之間的教育質量和內容差異更大。這可能使學生在不同州之間轉學變得更加困難,也可能影響大學招生標準的統一性。
總體而言,關閉教育部可能導致美國教育體系更加分散和多元化,但也可能加劇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和地區差異。這些變化對美國高校的長期影響還有待觀察。
儘管特朗普關閉教育部的決定引發了廣泛關注,但對留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的直接影響可能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大。
· 職責劃分:美國教育部並不直接負責留學生事務。國際學生的簽證和入境事宜主要由國務院和國土安全部管理,而非教育部。
· 大學自主權:美國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擁有很高的自主權。它們的招生政策、課程設定和國際合作專案很大程度上由學校自行決定,聯邦教育部的影響相對有限。
· 現有專案延續:即使教育部被關閉,其許多職能可能會被轉移到其他部門,而非完全取消。例如,學生貸款管理可能轉移至財政部,民權問題可能轉移至司法部。這意味著許多現有的專案和政策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繼續存在。
但是從長遠看來,還是有可能造成一定影響的。
首先,美國教育部關閉,會給中國留學生帶來一系列讓人頭疼的挑戰。
在獎學金方面,美國教育部一直透過各種專案和計劃,給留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幫大家減輕經濟負擔。可一旦教育部關閉,這些資金的來源和管理就會陷入混亂,留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機會和額度極有可能大幅減少。

這對很多依靠獎學金來完成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大家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學費和生活費用,家庭的經濟壓力也會跟著增大。
簽證政策和OPT實習許可也充滿了不確定性。美國教育部和國土安全部等部門在留學生簽證和實習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過程中,有著緊密的協作關係。
教育部關閉後,部門之間的協作可能就會出問題,導致簽證審批流程變得更加複雜和漫長,簽證政策也可能會進一步收緊比如,留學生在申請簽證時,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材料,接受更嚴格的背景審查,這就增加了簽證申請的難度和拒籤的風險。

而對於 OPT 實習許可,這可是留學生畢業後在美國積累工作經驗的重要途徑 。失去教育部的協調和支援,OPT 實習許可的申請條件、時長和範圍等都可能發生變化,留學生找工作的難度也會直接升級,未來畢業後能不能順利留在美國實習和工作,都成了未知數。
還有學歷認證標準的變化,這也是中國留學生面臨的一大挑戰。
美國教育部在監督認證機構、保障學校教育質量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教育部關閉後,認證體系可能會出現漏洞,各州可能會制定各自的學歷認證標準,這就會導致學歷認證的不統一和混亂。
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大家辛苦獲得的學歷學位,在全球範圍內的認可度說不定就會受到衝擊。當大家回國發展或繼續深造時,可能會面臨學歷不被認可或認可度降低的問題,這對大家的職業發展和個人前途可會產生不利影響。

面對美國教育部關閉帶來的這些不確定性,中國留學生可不能幹等著,得提前做好規劃,掌握有效的應對策略,這樣才能在這場教育變革的浪潮裡穩住自己的留學之路。

(一)關注政策動態

首先,密切關注各州教育政策的動態變化那可是重中之重。
美國教育部關閉後,各州在教育政策制定上就有了更大的自主權,新的政策肯定會像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留學生可以透過各州教育部門的官方網站,這可是獲取一手政策資訊的權威渠道,上面的資訊又準確又及時

還有社交媒體賬號,很多州的教育部門都會在社交媒體上釋出最新政策和解讀,大家關注起來,就能第一時間瞭解到。

同時,多參與留學生社群的討論也很重要,和其他同學分享和交流政策資訊,說不定別人的一個小提示,就能讓你對政策有新的理解,更好地應對政策變化。就像大家一起玩遊戲,互相分享攻略,就能更好地通關

(二)明智擇校

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同學們要優先考慮受影響較小的私立名校或資金雄厚的公立學校。私立名校通常有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校友網路,它們對聯邦教育資金的依賴程度比較低。

就算教育部關閉了,失去了教育部的部分支援,它們也能憑藉自身的實力,像校友捐贈、科研合作收入等,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

(三)多套方案,有備無患

提前準備多套留學方案,也能讓留學生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更加從容。
除了美國,還可以考慮其他留學目的地,像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這些國家也有很多世界知名的高校,在教育質量和學術氛圍上一點都不遜色於美國。

同時,也可以關注國內的高校合作專案,有些國內高校和國外高校開展了聯合培養、交換生等專案,透過這些專案也能獲得國際化的教育體驗

就像出門旅行,準備多條路線,這樣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特朗普簽署關閉教育部行政令,這一事件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有機遇,也充滿挑戰。雖然目前局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大家也不用過於焦慮和恐慌
同學們要保持信心,積極主動地去應對這些變化。時刻關注政策動態,多瞭解資訊,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同時,也可以提前準備好備用方案,這樣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有應對之策

留學之路本就充滿了未知和挑戰,這一次的變化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
只要大家堅定自己的目標,努力提升自己,就一定能夠在留學的道路上收穫屬於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希望每一位中國留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實現自己的夢想!
大家對於這件事還有什麼看法或者疑問,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
政策變天,怎麼應對留學生身份危機
不同專業及學歷如何繞過H1B拿綠卡

點選下方預約

國際環境是否會影響留學

未來國際化教育將如何發展👇

2025國際教育年度盛會

火熱搶票中🔥

300+國際教育領軍者及實踐者

深入探討未來教育的發展

大會開放少量參會及晚宴名額


名額達上限即截止報名

↑↑↑點選報名↑↑↑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