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雜誌總第256期|教師教育改革:全球趨勢與實踐探索

《留學》雜誌總第256期
Studying Abroad
文末點選“閱讀原文”或掃描二維碼
均可購買雜誌
卷首語
目錄
封面策劃
教師教育改革:
全球趨勢與實踐探索
節選:
2024年11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在滬釋出《全球教師報告》中文版。該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教師缺口為4400萬人。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強調:“我們必須加對教師職業的重視,並最佳化教師培訓和支援。”
這對全球教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人才競爭,教師教育早已成為各國政府和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今,全球教師短缺的現實挑戰、人工智慧時代對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迫切要求、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的整體狀況等,都在呼喚著教師教育的轉型和升級。新時代的教師教育該往何處去?
……
本期專題,我們聚焦當今時代教師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呈現了美國、新加坡、芬蘭三個發達國家在教師教育方面的實踐與探索,希冀為世界各國教師教育的發展與變革提供一些啟發和參考。
教師教育的
全球挑戰與變革趨向
節選:
在全球化和資訊化的背景下,教師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和國際化,傳統的教師教育模式逐漸難以適應新時代對教師的多維要求。全球範圍內,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教師教育都在經歷深刻的轉型,以應對知識爆炸、技術革新以及教育公平等一系列複雜問題。尤其是在全球教育政策的推動下,各國教師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正不斷調整,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然而,儘管世界各國在教師教育的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依然面臨著諸如教師培養質量不均、師資短缺、職業認同感低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教師個體的職業發展,更關係到教育質量的提升和社會的整體進步。本文將從全球視角出發,分析當前教師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並探討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教育變革的趨勢與方向。
社群本位:
美國教師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節選: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教師教育在挑戰中不斷發展,並隨著經濟、社會與文化的急遽變革持續轉型升級。整體而言,美國教師教育呈現出十大發展趨勢:第一,將促進社會公平與正義作為重要目標,強化了教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第二,針對教師隊伍缺失與離職率高的問題,加強教師隊伍的招聘與留任;第三,多元核心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到教師教育改革中,形成了國家、教育界與市場三方力量格局;四,透過臨床實踐與教師駐校模式,提升教學實踐在教師教育課程中的比重;第五,面對日益多元化的學生群體,文化相關性與回應性教學成為教學實踐的重要模式;第六,在整合學科與教學法知識的基礎上,核心實踐成為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知識基礎;第七,為了保障教師教育專案的質量,教師問責制度逐漸由鑑定評審轉變為專案改進;第八,透過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的設定與實施,促進教師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教育一體化發展;第九,針對大學本位教師教育與替代性教師教育模式的不足之處,教師教育與社群、家庭加強合作並邁向3.0體系;第十,為給薄弱公立學校培養急需學科師資,新教育研究生院成為教師教育的新興供給主體並不斷髮展。
新加坡高標準教師的
培養理念與實踐
節選:
新加坡以卓越的教育體系享譽全球,其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教師教育。新加坡教師展現出來的教學質量高、持續學習參與度高、專業自主性強以及發展路線多元化等特徵,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作為一個多民族、多語言與多種宗教信仰並存的國家,新加坡素有“兼存東西方,匯合百家文”之美譽,始終致力於建立開放型的教師教育體系。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新加坡已建成了以價值觀為核心、能力為導向、貫穿教師終身發展的教育培訓體系,旨在培養具有21世紀核心素養並能引領未來教育發展的高標準教師。
以研究為本:
芬蘭職前教師教育模式的構建
節選:
21世紀以來,芬蘭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專案(PISA)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其“質量高、差距小”的教育成就引發了全球教育界廣泛持續的討論。芬蘭令世界矚目的教育成就與其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高質量的教師教育體系息息相關。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逐步確立了“以研究為本”的教師教育體系,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水平的研究型教師。
環球
魅力紐西蘭:
高等教育有何特色?
節選:
自2019年以來,筆者在紐西蘭高等教育系統中已度過五年時光。其中前三年,專注於博士學位的學習,研究重點聚焦於紐西蘭的教育政策;畢業至今,在一所紐西蘭私立高等院校擔任講師。在這五年的時間裡,透過學習、工作以及與本地學生和國際學生的交流,筆者對紐西蘭高等教育的特色有了日漸深刻的體會。
留學荷蘭,
你應該知道的事
節選:
荷蘭,一個以風車、鬱金香和開放的社會風氣而聞名的國家,在教育領域也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荷蘭高等教育體系以其高質量的教學、靈活的學習方式和國際化的環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學子。本文旨在介紹荷蘭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留學政策,為有意赴荷蘭深造的學生提供最新且實用的資訊。
一流大學建設的
世界經驗
節選:
為了培養本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世界各國自21世紀初以來紛紛開展一流大學建設。中國在20世紀末先後實施“211工程”和“985工程”,並於2015年提出“雙一流”計劃,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在推進“雙一流”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了解國外建設一流大學的做法。
留學生活
來華留學:
文化差異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節選:
於我而言,選擇來中國留學就像投身於一場未知的冒險。在德國基爾大學完成了兩年的漢語學習後,我的漢語教授向我推薦了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ZIBS)的中國學碩士(MCS)專案。起初,我不太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再加上需要遠離家鄉到一個從未去過的國度,心中不免會有些疑慮。與基爾大學負責留學事務的老師討論了兩個多月後,我終於鼓起勇氣選擇一試,提交了申請。得知申請成功後的那份喜悅充分印證了我對出國留學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沒什麼可擔心的,前方的未知值得期待!
此前我曾在語言課本上學到過中國的省份、氣候、食物、社會生活等相關知識,但畢竟不是自己親眼所見。因此,選擇來中國留學的理由,一是提升我的漢語水平,二是親自踏上這片土地,實地感受這個國家真實的樣貌。或許在體會的過程中,我將愛上她。
留學觀察
澳大利亞教育觀察:
英語教學如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節選:
在貴州省教育廳的精心組織下,筆者有幸參加了“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專案”,赴澳大利亞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訪學活動。其間,我們經歷了英語教學法學習、當地文化探索、參觀訪問學校等活動,其中,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旨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英語教學。
美國中小學校的
分級閱讀考察
節選:
深圳市福田區作為“全國基礎教育國際化綜合示範實驗區”,從2012年起陸續選送多批中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赴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深入當地中小學校進行“浸潤式”海外培訓。2017年,筆者作為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系統第七期海外培訓班的成員,赴美國自西而東考察了加州、紐約、新澤西州、波士頓等地的十多所公立和私立中小學,全方位、沉浸式地體驗了美國的基礎教育情況。作為福田區教科院分級閱讀核心組的成員,筆者重點考察了美國的閱讀教學狀況。在美國的兩個月,我深切感受到美國以分級閱讀評測為手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課堂,不僅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重視個性、尊重差異,引導學生終身熱愛閱讀。在本文中,筆者梳理了在美國的考察情況,以及當前美國閱讀教育的發展趨勢。
圓桌論壇
夯實校本教研,提升教學質量
——教育家期刊社線上圓桌論壇實錄
節選:
教研活動對教師個人成長和學校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校本教研往往從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解決學校實際問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價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校本教研往往存在定位模糊、欠缺實效、形式主義等種種問題。如何才能充分發揮校本教研的價值,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本期教育家期刊社線上圓桌論壇,我們邀請了幾位中小學管理者,共同探討這一問題。
思想庫
改革成渝教育評價,
助推教育強國建設
節選: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體化部署,賦予教育以新的戰略地位和歷史使命,並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教育評價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成渝地區高校必須認真考慮、積極構建新的教育評價體系,這是實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目標、助推教育強國建設的關鍵所在。
智慧時代,
語文活動課堂如何實施?
節選:
人工智慧時代,語文課堂要以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技術為依託,充分運用雲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感悟,促進學生智慧生成。智慧教育背景下的語文活動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為支架,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支援,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核心素養。其實施程式主要包括本文所述的四個環節。
整本書閱讀視域下
名著閱讀教學的路徑探索
節選:
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從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改編或節選了部分精彩內容,組織成四篇課文——《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以此引導學生開啟整本書閱讀之旅。對於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古典名著語言文字深奧、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距較遠,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那麼,教師該如何讓學生親近名著,培養其閱讀名著的興趣呢?
風向標
單元教學
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節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新時代教育的重要目標。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教學優質、高效發展,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柏陽分校的教師們以“基於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策略研究”為載體,深入挖掘教學內容,最佳化教學設計,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核心素養跨界融合的
教學探索
節選:
高中階段,儘管物理和生物兩門學科在具體的知識內容上有所不同,但在核心素養的屬性、內涵和價值上存在顯著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不僅有助於學生更全面地發展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也為物理和生物學科的融合提供了理論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透過跨學科的教學設計,實現物理和生物知識的互通與整合,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下,筆者將以物理學科的“物理觀念”和生物學科的“生命觀念”的融合為例,分享自己的看法。
以英文戲劇為載體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節選:
隨著課改的深入推進,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了英語教學關注的重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要素,即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由此,英語學科的學習目標,不只是將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而是更加註重學科情懷、學科視野和文化溝通。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永豐學校為北京市海淀區北部農村中學,學生的英語素養呈現參差不齊、總體偏弱的特點,比如詞彙量匱乏、閱讀積極性不高、對中西文化差異認知較少、口語能力偏弱等。基於學生的現狀,學校將戲劇融入英語學科,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品質。
實踐
資訊科技賦能美術活動的
創新實踐
節選: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決定了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不同於成人。然而,傳統的美術活動往往受限於時空和資源,難以充分滿足幼兒多樣化的審美和創造需求。資訊科技的輔助可以讓教師打破時空侷限,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全方位刺激幼兒的五感,助力幼兒更好地表現美、創造美。本文以“小小化妝師”美術活動為例,探索資訊化教學的策略,旨在搭建資訊科技與美術活動的融合路徑。
自主智慧課堂:
促進學生思想生長
節選:
課堂需要發現、喚醒、啟發、解放,讓每個學生的思想自然地生長。山東省東營市英才小學以“喚醒智慧—分享智慧—生成智慧—提升智慧”為路徑,積極打造基於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式的自主智慧課堂,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
《光明日報》直屬期刊《留學》雜誌社,是隸屬中國38家中央新聞單位之一的媒體機構。雜誌於2013年創刊,是關注出國留學與環球教育的專業媒體。
2024年12月第1期
總第256期
敬請關注《留學》雜誌,
獲取更多環球教育與留學資訊。
留學君有話說
你對本期《留學》雜誌有哪些提問?還想了解哪些方面?
歡迎在評論區積極互動呀~
我們將在評論區選取五條優質留言
留言者將獲得由《留學》雜誌贈送的
最新刊雜誌一本
如果你對本期或往期雜誌很感興趣
可以點選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
來源:《留學》雜誌總第256期

編輯:李嘉祺
劉潔
終審:姜乃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