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學校”崛起,國際學校正在“機構化”?

作者:菁上海
轉載:菁kids上海
活動預告+錄取大資料分析報告
長按海報,備註城市,掃碼新增小助手報名
直播預告
正文
最近在國際教育的媒體平臺常能刷到“個人學校”——6人左右的小班、每生一個導師、強化A Level學科學習、以出分和大學申請為目標。簡單點說,就是曾經學生週末要去的培訓機構,現在直接搬進學校裡了。
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說起來是這樣的
01
第一階段
當全球左轉,中產及以上家長都向往國際化、全人教育的時候,國際學校是擁有大量外國老師、高比例英語教學、豐富多彩的素質活動、以培養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為主的學校。
雖然此時就已經有家長漸漸發現,有些外國老師教學水、學校管理松、孩子快快樂樂卻沒學到啥。尤其是到了離大學申請很近的高中階段,一樣要卷GPA卷標化,還得額外再花幾十萬,在課餘時間讓孩子去培訓機構補習,去找留學機構做升學。
但,當時畢竟是左轉的時代,就算孩子考得一般,也能收到國外大學的offer,也能在國內外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所以,家長還是接受了這樣的學校培養,甚至看到體制內學校那麼捲成績時,還會慶幸:幸好殷實的家庭條件能讓孩子免於遭受這樣的痛苦,能給孩子一個去國外開闊視野的機會。因此,在那二三十年裡,國際學校的問題並不突出,家長還是願意為此買單的。
02
第二階段
可過著過著,時代就變了,開始右轉了。
先是家長髮現,自己的收入不如從前了,要是一邊花著每年二三十萬的學費,一邊還要再花二三十萬的培訓和留學規劃的費用,實在撐不住了。當錢開始變少的時候,就會更加結果導向,必須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而此時,相當一部分國際學校的轉變卻有些慢了,不僅教學質量不見提升,有的還漲了一波學費。
這時就冒出了兩個相當尖銳的矛盾點:
第一,一般來說,大部分中教的教學質量和工作態度要好於大部分的外教。可是,學校不敢隨便用中教取代外教,因為家長還是希望在付了高昂的學費後,能由外教上課。家長真正希望學校做到的是,去找到教學質量最好的那一小部分外教來給自己的孩子上課,提升外教的教學水平,而不是直接換成中教。
可惜啊可惜,教得最好的外教可能在本國就已經能升職加薪賺到不少錢了,很難說會願意長期留在中國,所以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
第二,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選擇了全方位培養的全人教育,就必須把相當一部分時間花在那些不能直接提高分數的事情上面——比如,公益活動、可以開眼界的遊學、非藝術生的藝術培養、以鍛鍊領導力和能力為主的社團活動等等等等。
當學生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這些事上時,他們就自然而然卷不過那些只刷題、只盯著學習的那些學生了。結果他們在申請外國大學時,反而落敗了。
這直接導致了家長感覺受到了欺騙,不是說好國際學校不同於公立學校,不捲成績而卷能力嗎?不是說好外國大學申請不同於高考,要看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嗎?怎麼當我們都去培養素質了,大學卻還是看成績呢?
這是因為申請好的外國大學的中國學生實在太多了,而成績比起素質和能力,是更直觀展現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方式,外國好的大學也希望能優中選優的。所以,此時當學校還是沒能理解家長的不滿,不僅沒有改變現狀還一味漲學費時,就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直接帶著孩子離開了走全人教育路線的學校和課程了。
那麼,他們能去哪兒呢?一部分孩子年紀尚小的家庭回到了體制內,還有一部分經濟實力更強的家庭提前去了國外讀初高中,另外還有一部分孩子學習水平和家庭經濟狀況都一般的家庭,就把目光轉向了全日制機構,脫產讀最容易出分的A Level課程——既然讀了國際學校也還是要補課,既然全人教育並不能改變外國大學也看分數這一點,那我不如直接讓孩子在機構裡上學,至少少出一份錢,學習成績還有保障呢。這就開啟了全日制機構搶國際學校學生的前奏。
03
第三階段
等到國際學校回過神來的時候,學生人數已經少了好多了,招生也一年比一年難了。學校一合計,好傢伙,我花了幾億買的地建的房子/花了幾千萬租的地搞的裝修,花了大力氣辦出了學校牌照,每年還要出這麼多錢請知名校長和外方教師,結果家長竟然更喜歡租幾間教室就上課的培訓機構?!
之前不是說希望孩子有快樂的童年,有精彩的青春,不要像體制內學校那樣枯燥乏味只盯著成績的嗎?怎麼等我欠了銀行一屁股債以後,家長就走了呢?我們校園裡寬敞恆溫的泳池、網球場、攀巖館、戲劇舞臺和琴房,這麼多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竟然會輸給寫字樓裡的幾間教室、沒什麼同學、只會從早到晚上課刷題的培訓機構?!
與此同時,早已洞察到這些變化的幾個教育集團要麼成立新專案,要麼加速轉型,比如光華教育旗下的光華啟迪、華曜系的浦華曜one,還有一度成為IB候選學校後來卻全力猛攻A Level的赫賢,這幾年升學成績都不錯。
與機構相比,“個人學校”有兩個明顯的優勢:
首先,是受國外大學的認可度和信任度更高。
去年,UCAS系統規定必須要填寫學生所讀學校的背景資訊、資質和學習環境,還得勾選是“僅考試”“全職”還是“兼職”、線上還是線下就讀。隨後,香港大學更是明文規定,申請人必須提供學校成績單,而全日制機構沒有學校成績單,也就是說,私人老師教或機構裡出來的學生是不能申請港大的。
要是有機構向家長和學生保證,自己可以透過XX國際高中幫忙開成績單,那麼家長就要小心,萬一被舉報或者被大學發現了,那就是造假,後果會非常嚴重。
其次,不少“個人學校”都有食堂和住宿,這點也會比大部分培訓機構要好,更讓家長放心、省心。
事實上,在有了亮眼的升學成績後,這些學校的生源質量也在逐年改善。學生一多,在核心課程之外增加運動、社團活動等也不是什麼難事。而且有些“個人學校”在運營上反而有後發優勢,比如有非常好用的線上系統,可以靈活選課,真正做到“一生一課表”;學生還能在校內平臺上直接反饋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校方響應速度也極快,學生的需求能被實實在在看見。
結語
其實,家長們喜歡的並不是全日制機構的模式,而是希望在付了二三十萬學費後,就能有一群老師圍著自己的孩子轉,能享受到高效出分和貼心管家服務。當然,如果孩子在成績好的同時,也能擁有素質能力的提升和同學友誼就更好了。只不過,“既要又要還要”實在難以實現,那就只好出分優先了。
未來,國際教育的生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拭目以待。
2025頂尖美本資料分析報告發佈會:
本申請季唯一不容錯過的線下講座——2025美本申請風向標&頂尖美本資料分析報告發佈會重磅開幕!現場領取福利:
2025美本申請大資料分析報告
2025美本及多國申請工具書
🔥深圳4月13日🔥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報名⬇️
更多場次:
西安、成都、重慶 待定
🔥席位緊張,歡迎掃碼預定!🔥

相關閱讀:

狂曬offer喜報,國際學校教師卻直言:對“尾部學生”的善惡才是學校真面目

住“鴿子籠”,買國際學校債券:16萬中產“港漂”,值得麼?

國際學校頻頻暴雷!每年2萬家庭擠破頭讀美高,“拼校”的時代來了嗎?


作者:菁上海,轉載:菁Kids上海,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