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請大家關注留學字典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正文

聖保羅中學
本年度,寄宿美高的中國學生申請總量有所減少,但目標依然扎推在美東地區的頭部寄宿學校。這也導致了精英美高的競爭變得愈發慘烈。鑑於美高的多樣化,值得一提的是,全美範圍中,還有很多私立學校有能力提供與寄宿美高如出一轍的優質教育體驗,但錄取競爭遠不如後者慘烈。
關於美國私立學校
美國第一所學校始於1606年,羅馬天主教會的傳教士在如今的佛羅里達州聖奧古斯丁設立一所天主教學校,後來在美國西南部和加州也開辦了教會學校。
不久之後的1620年代,清教徒登陸新英格蘭後立即開辦了很多學校,此後的殖民時期,地方政府和家長團體在麻省設立早期學校教授宗教知識和啟蒙價值觀。從17到19世紀的美國沒有公立教育。目前我們熟悉的K-12教育當時並不存在,教育年輕人的是各種小型私立學校而不是公立學校。當時的教育階層分明。男孩學習閱讀和數學等核心課程;女孩則學習家政。
1628年,荷蘭歸正教會的一個家長團體按照基於經典著作、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經典教育模式在紐約市創辦了考利吉特學校(Collegiate School),這所男子學校也成為美國曆史最悠久並持續運營至今的私立學校。
如今,考利吉特學校連同布里爾利學校(Brearley School)、霍拉斯曼學校(Horace Mann School)、道爾頓學校(Dalton School)等紐約知名私校是紐約市自令人趨之如騖的K-12走讀學校,每屆畢業生的藤校+錄取率高達40%。

考利吉特學校
隨著時間推移,18世紀美國東北部殖民地的教育水平已經超過南部地區。殖民地教育的另一個特點是,大多數教學均遵循英國模式。其他國家(如荷蘭、英國、愛爾蘭、蘇格蘭和德國)也逐步把自己的教育模式和傳統融合到美國教育之中。
1830年到1980年間,美國公立教育日益蓬勃,在追求機會均等和向上流動的社會舞臺中佔據主導地位。私立學校規模偏小,儘管早期學校均為私立,但到了19世紀末葉,私立學校已經與階級和宗教利益結合在一起。
美國經濟精英按照英國伊頓公學和哈羅公學的精英教育模式設立了沒有宗教背景的獨立預科學校。宗教組織(尤其是羅馬天主教會)則創辦了自己的教會學校抗衡其他學校的新教灌輸。
備受中國家長青睞的美國頂級私立中學不但提供最佳學術體驗,同時也致力於培養社會領導者。菲利普斯家族創辦安多弗和埃克塞特中學之目的頗為嚴肅高尚。埃克塞特學校的捐贈契約要求該校學生“不但學習英語和拉丁語的語法、寫作、算術以及普遍傳授的理科課程,更要學習生活中的宏大目標和真正事業”;安多弗學校的章程要求“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時刻切記“無知的善良軟弱無力……但無良的知識則危險萬分”。
美國精英私校和頂尖大學之間存在長期且複雜的關係。當年,很多最精英的中學設立之初明確以培養年輕學生進入藤校深造為己任。位於康州的霍奇基斯學校是在其創始人霍奇基斯與耶魯時任校長德懷特的一次談話中誕生的,雙方明確學校成立就是為了讓年輕人做好接受耶魯教育的準備。同樣地,由布朗牧師創辦的勞倫斯維爾中學也是一所旨在為普林斯頓大學培養合格新生的學校。
最初,這些中學的錄取難度甚至遠超藤校;在1920年,聖保羅學校的錄取率不到20%,而哈佛和耶魯邀請超過90%的申請人就讀。要是不讀藤校的話,其課程難度可以讓很多畢業生在中學就直接完成學業了。然而,隨著1880-90年代公立學校的擴張,這些寄宿學校從學生的教育終點站搖身變為大學預備專門學校。
根據美國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所小組2021年9月的資料,美國約有27,000所提供中小學教育的私立學校,在校學生約600萬人,約佔美國學童的12%。私立學校的規模往往很小,其中半數學校的在讀學生不到150人,超過750名學生的私立學校佔比不到3%,因此私立數量佔到了所有中小學總數的24%。
總體而言,美國的私立學校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涵蓋了教會學校(羅馬天主教、路德教、猶太教、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聖公會、希臘東正教、貴格會、門諾派、加爾文教、福音派、神召會)、獨立學校、特殊教育和軍事學校等類別。大多數私立學校位於東海岸和西海岸;康涅狄格州的私立學校學生比例最高(17%),懷俄明州最低(1.5%)。

私立學校中,無宗教背景、天主教會和其他教會學校佔比分別為24%、37%和39%
由此可見,美國私立學校並非單一概念,而是使命、規模和社會排他性各不相同教育機構的組合。
美國私校和中國家庭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家庭逐漸成為美國高中留學的絕對主力!《大西洋月刊》報道稱,2005年僅有65名中國大陸生就讀美國私立高中,但截止2010-2011學年,這個數字為6725,漲幅超過百倍!此後數年,中國美高留學潮突飛猛進,在2017年達到4.4萬人的頂峰。雖然隨後不斷回落,但時至今日依然維持在一萬餘人的規模。

2017-2023留美中學生資料變化
201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騰飛,低齡留學趨勢顯現,美國高中開始進入中產家庭的視線,很多家長希望子女避開國內高考壓力,提前適應美國教育體系,從而催生美高留學的熱潮。疫情爆發前,除了寄宿高中以外,美國的教會學校或走讀學校也吸引了大量中國學生就讀。
最近數年,儘管受到各種因素衝擊,頭部寄宿學校依然受到中國家庭熱捧,申請人數甚至逆勢上漲;然而,走讀或教會學校的中國學生人數已經大幅降低。
美高申請
美國私立高中,尤其具有較高選拔度的精英寄宿高中的申請流程與美國大學基本一致,學生需要填寫申請表格(包括個人資訊、課外活動等)、參加面試(第三方或招生官面試)、撰寫文書、提交標化分數(SSAT或ISEE,國際生的TOEFL)、GPA、推薦信等等。
對於有意就讀美高的中國家庭,瞭解以下趨勢和潛規則有助於為未來的美高申請做好充分準備。
1、金錢的力量
捐贈是敲開學校大門的一項利器。與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國高等院校不同,很多寄宿美高對於有錢家庭的捐贈可謂來者不拒。對於軟硬體條件過關的孩子,只要家長樂捐100萬美金足以開啟絕大多數頂級美高的大門。
2、學業、個性和課外活動
孩子的學業固然重要,但美高還非常重視孩子的個性特質,包括交流能力、成熟度、心理韌性、性格是否討喜等因素;此外,學校根據各自社群的需求,招收具有不同特長的學生。例如,游泳校隊多名選手畢業的年份,具有游泳特長的申請人將獲得校方的青睞。
2、面試
美高申請中的訪校面試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作為一個相對小型的社群,招生官希望親眼考察學生的個性、成熟度等特質,從而評估學生與學校的契合度以及未來能否融入校園,當面溝通還有助於招生官預判孩子的心理韌性是否足以應對文化衝擊。因此學生及其家長在訪校和麵試中的言談舉止和各種互動均被納入考量範圍。一位資深美高招生官曾表示,面試表現不盡人意的學生,即便學業再出色也已經被列入拒絕名單。
3、就讀誠意
就讀誠意代表著申請人一旦被多個學校錄取,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選擇本校就讀。與美本動輒數千人的錄取規模相比,就讀誠意對於招生規模相對較小的美高極其重要。美高招生官最不希望的事情就是給某個學生髮出錄取通知,但TA卻決定選擇就讀另外一所學校。與GPA、標化分數或課外活動不用,招生官很難精確評估就讀誠意。因此中國家庭往往需要透過其申請機構背書其就讀誠意,畢竟與校方長期合作的申請顧問不至於隱瞞申請學生的就讀意向。
4、GPA和標化分數的參考價值弱化
隨著中國孩子持續刷出標化高分,託福110+或SSAT99%已經無法讓招生官刮目相看。而其他非學術指標,例如課外活動的價值和獨特性、成績單背後的學習進步軌跡、生活經歷的多樣化等等,則成為每個學校心照不宣的評價維度。
5、申請顧問
與美國大學不同,在招收國際學生時,寄宿高中在不同程度上依賴申請顧問提供生源並獲取關鍵資訊,例如此前提到的“就讀誠意"。申請顧問還能夠綜合評估孩子條件,根據不同學校特點選擇最為適合孩子的學校;此外,申請顧問還有助於家庭瞭解申請流程、協助參觀訪校、入學考試和麵試等環節。
翠鹿升學榜蒐集和展示最準確完整、涵蓋學生升學前學校以及申請顧問等美高核心錄取資訊,可以為尋找專業美高顧問的中國家庭提供一臂之力。點選以下連結即可檢視:
如何擇校
特朗普上臺前,美國社會崇尚多元、公平和包容理念,精英中學也實施全校園社群多樣化戰略,歡迎包括國際生在內的各類學生群體加入,並表示重視留學生在其教育社群的存在和充分參與,並承諾為國際生的招募、生活和學習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與此同時,很多掙扎在生存線上的美國私立學校把願意繳納全額學費的中國家庭視為救命稻草;透過精心炮製的營銷材料,這類學校看上去往往與真正的精英中學相差無幾。
因此,我們建議有意美國留學的家庭在擇校時不要只是被花俏的各種宣傳資料所迷惑,而是從課程設定、核心教育理念、學校設施、學校紀律守則等多方面瞭解;在挑選私立高中時要考慮學校以往的學業綜合表現。有條件的話,還應該親自走訪校園並讓孩子親自體驗學校的課程以及校園生活。
全美獨立學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School)建議,家長們在擇校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包括學校種類(世俗或具教會背景)、是男女生混合還是男女生分開、學校包括的年級和地點是否適合孩子、平均課堂人數和學校總人數、教學理念、授課及考試方式、是否設定大學級別具有挑戰性的課程、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設定是否能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以及額外的課外活動來發展孩子多元化興趣、老師的教育背景和流動率、學校的硬體條件,例如住宿、藝術、體育設施、電腦等、以及學校周邊環境是否安全等因素。
對於學業表現是否亮眼,具體衡量因素可包括學生考SAT或ACT的平均分數、前25%和50%學生的成績等。學校有提供多少門大學程度的課程,例如大學理事會統一設定的先修課程(AP)或是國際文憑(IB)課程,部分精英高中甚至自主設定大學程度的課程體系,選修這些課程的學生程度和考試結果,以及學校氛圍是否鼓勵學生追求更難的學術挑戰。
其他可以瞭解的資訊還包括有多少學生參加PSAT考試獲得國家優秀獎學金(National Merit)的資格;是否提供額外專案來適應學生特別的學習需求等等。
家長們還要了解學校的文化和核心價值,以及是怎樣來達成該目標的,並向老師、學生和家長詢問同樣問題;瞭解老師和學生互動情況,包括課堂人數和課程安排時間,如果老師日程被安排太滿,是很難擠出時間和學生來交流的;學校是否鼓勵學生創新;學校領導層流動率是否很快;學校是否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比如提供藝術、體育和多元的課外活動;觀察學生面貌和狀態是否積極向上和感到學習的樂趣。
2025年頂尖美高中國學生錄取情況

2025年美本申請交流群已經開啟歡迎加入《留學字典》美本申請群

(新增小助手入群)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Berkley、UCLA、UCSD在中國高中錄取人數 | 疫情三年,美國大學現在怎麼樣了?| 2022年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減半?最新官方資料 | 2022年哈佛新生背景 | 哈佛MIT vs 北大清華:畢業生去向有何不同 | 加州大學有多中國學生?伯克利2769人、UCLA 2654人
美國大學國際學生錄取率 | 美國TOP20大學4年美本申請錄取資料 | 除了計算機和金融,還有哪些好專業?| 哈佛大學2022年新生錄取文書 | 加州伯克利、洛杉磯中國學生錄取率僅8-9% | MIT2022年新生亞裔佔40%,國際學生錄取率 1% | 耶魯大學2022年新生資料 | 康奈爾大學2022新生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