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勝: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執行

1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發表講話。潘功勝表示,學習貫徹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是金融系統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務。
同時,潘功勝談及當前經濟形勢、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走勢、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房地產金融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多個市場關切。
貨幣政策將更加註重
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
對於當前經濟形勢,潘功勝指出,我國經濟增長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全年5%的預期目標有望順利實現。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近期經濟增長動能增強,生產消費穩步回升,就業物價總體改善,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主要經濟指標向好,有條件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和物價平穩執行。
對於貨幣政策,潘功勝指出,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統籌運用總量與結構、數量與價格工具,有力有效地支援了實體經濟發展。目前,貨幣信貸總量保持合理增長,信貸結構持續最佳化,企業貸款利率處於較低水平。
潘功勝表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更加註重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關係,為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具體來看,一是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二是持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四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積極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目前,我國銀行體系貸款餘額超過20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餘額超過300萬億元,過去幾年,每年貸款新增20萬億元左右,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0多萬億元。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最佳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方面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潘功勝表示。
保持人民幣匯率
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今年以來,美元利率水平高企,全球避險情緒上升,推動美元指數升至2003年以來較高水平,帶動非美元貨幣對美元集體貶值。
潘功勝指出,得益於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對非美元貨幣有所升值。下半年以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上漲2%,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0.3%,對歐元、英鎊、日元分別升值1.5%、2.1%、3.7%。國際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此輪加息接近尾聲,美元持續升值的動能減弱。
“我們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有效發揮匯率的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同時,堅決對市場順週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強化。”潘功勝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外匯市場的市場參與主體更加成熟,交易行為更加理性,市場執行更有韌性。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執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防範化解中小金融機構、
房地產金融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在潘功勝看來,我國金融體系整體穩健,金融風險可控,金融機構整體健康,金融市場平穩執行。目前,各方面比較關心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金融和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
關於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潘功勝認為,我國高風險金融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資產規模在金融系統的佔比都非常小。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化險,高風險中小銀行數量已經較峰值下降一半。少數高風險機構相對集中的省份正在制訂實施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方案,進一步壓降高風險機構數量和風險水平。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與防控體系,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提升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早期糾正工作的標準化和權威性。
關於房地產金融風險,潘功勝表示,我國房地產市場經過20多年的長週期繁榮,正在進行重大轉型並尋找新的均衡點。房地產市場轉型帶來了一定挑戰,同時也蘊含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城鎮化仍處於發展階段,新市民規模較大,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潛力,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具有堅實基礎。
“目前,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貸款餘額的23%,其中約80%為個人住房貸款。一直以來,在中國,我們實行非常審慎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房地產市場調整對金融體系的外溢影響總體可控。”潘功勝表示,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援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弱化房地產市場風險水平,防範房地產市場風險外溢。引導金融機構保持房地產信貸、債券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援,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關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潘功勝表示,總的看,我國政府的債務水平在國際上處於中游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債務負擔較輕。
潘功勝介紹,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已會同有關部門採取多項措施,積極支援地方政府穩妥化解債務風險。一是嚴肅財經紀律,推動地方政府和融資平臺透過盤活或出售資產等方式,籌措資源償還債務。二是對於債務負擔相對較重的地區,嚴格控制新增政府投資專案。三是引導金融機構透過展期、借新還舊、置換等方式,分類施策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控增量債務,並建立常態化的融資平臺金融債務監測機制。必要時,中國人民銀行還將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提供應急流動性支援。四是支援地方政府透過併購重組、注入資產等方式,逐步剝離融資平臺政府融資功能,轉型成為不依賴政府信用、財務自主可持續的市場化企業。
記者 朱豔霞
實習編輯 王雪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