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訊號:股市,更大的利好要來了?

3月6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與證監會探索常態化的制度安排,支援資本市場發展。
字數不長,但意義重大。
3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最佳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
兩者結合來看,未來貨幣政策在支援股市的利好方面讓人期待。
20249月以來,央行已經創作了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一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二是‌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目前這兩項政策已經落地。
所謂互換便利操作(SFISF)意思是金融機構可以拿流動性比較差的股票ETF、滬深300成份股等向央行換入國債、央票等高流動性資產。金融拿到國債、央票等優質資產後,可以將國債、央票等作為質押品向商業銀行貸款,從而獲得資金買入股票。
‌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則是央行借錢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將這部分資金貸款給需要重組的上市公司。
兩項貨幣政策工具本質上是央行定向給股市提供流動資金,類似於央行經常操作的逆回購操作一樣,會根據市場的走勢來決定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頻率、數量、利率等。但與逆回購操作不同的是,逆回購操作頻率較高。而SFISF操作在我的印象中,到目前為止,應該是開展了兩次,2024年末,SFISF操作金額超過1000億元。
央行行長潘功勝提到:與證監會探索常態化的制度安排,支援資本市場發展。這是否意味著未來SFISF的操作頻率和金額明顯提高?是否就是未來最佳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方向之一?讓人期待。
如果SFISF的操作頻率和金額明顯提高,那麼SFISF將有點類似於逆回購操作一樣,SFISF將在股市流動性緊張或股市大幅下跌時加大投放量,有望避免類似過去那樣異常下跌,對於提高市場信心有非常大的作用。
同時,央行“支援資本市場發展”的表態,也說明國家對股市的支援力度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表示:宏觀調控中重視資產價格,穩住樓市股市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總要求。
此外,報告中,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這些目標將為2025年的A股提供了強勁的宏觀環境,儘管今年外部環境有更多不確定性因素,但國內政策在發力、信心在回升,2025年的股市有望明顯好於2024年。
最近,摩根資產管理認為,中國資產重估的過程才剛剛開始,遠未結束。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市場可能會迎來“戴維斯雙擊”的過程——即在估值提升的同時,企業盈利也逐步改善,從而有望推動市場進入一個較好的投資階段。
對於這個觀點,我是認可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