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生和小學生分享“愛”的故事(附錄像連結)

媽媽的話
家裡的老大當老兩年了,他是那麼熱愛自己的工作,週末也在輔導青少年。常常有家和我:你真幸福,有個麼省心懂事的孩子。候,我都很誠實地和家長說:其不是,他小的候真不是一個省心的娃!
這讓我想起5年前,大學3年的他他曾讀的Regnart小學的科技俱部做的一次座分享。當雙胞胎小,估也聽不太懂什麼,可我想耳燻目染,也算是潛移默化的薰陶吧,於是我決定“逃課”他的畫畫,去聽哥哥的座。老二當有活,沒參加哥哥的座。
現場臨時起意,用iPphone給講了一個像。因雙胞胎坐不住,左右開弓作不斷,使得我的像很受“幹”,得很不專業,不也算是那次座留下了一個記錄吧。
大概是因為給小學生的座,老大準的比充分,有像,有影片,生有趣,小學生笑聲中頻頻鼓掌。座之後,很多家走上前去和他握手,交流,了老大很大的肯定和鼓勵。
我自己也很有收益,有些概念,當我也是第一次聽!直後悔沒把老二來也受受教育。於是我“苦心積慮”,就在聖誕節休假期,和老二:如果你想給媽媽一個聖禮物的,就把哥哥的像看一遍,用英文記錄了下來,媽媽寫文章用,就算你幫媽媽一下。
我美其名曰,是想他幫我一下,其我真正的目的,是想他在看像的程中,也受受教育和啟
老二根據像整理出來了英文版本,我再根據他的英文版本翻了一下。其實翻程,我來,也是一個沉澱學程。孩子大了,他們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領受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我們的,他們也是我們的“老師”。
不省心的孩子,都有“覺醒”的那一天。他們自己覺醒了,就願意回饋社群,希望更多的孩子早點“醒”來。
他這個老師當初有多不省心?看看當他自己是怎麼的吧。

                                                                                  —- 阿朵

於“愛的故天一個豐收的季

講講我的“愛”的故事  
主講人:Carl Shan    整理翻譯:阿朵

1.

小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興來到你們中間,其實我曾經是你們中的一員!儘管我現在長高了,長大了,長的不如你們好看了,我現在還在繼續長大中,但是我仍然和你們一樣,共享著很多相同的教育DNA
我會和大家分享一些資訊,這些資訊,我給高中生和大學生分享過,卻很少到小學裡來和小學生交流。可我今天來了以後,終於找到來這裡的理由了!
在講座之前,我來到了禮堂後面的實驗室,我看到一個小學生正在做他的機器人實驗。我走上前去,想仔細看看他在做什麼,發現他正在使用一個軟體操作機器人,這軟體叫Scratch
你們知道嗎,在伯克利大學,上計算機的第一堂課就是學Scratch! 你們這些小學生在用著和1820歲大哥哥大姐姐們用的同樣的語言,你們坐在這裡幹什麼?來吧,到伯克利來吧,也教教我們。:-)
你們真是太棒了!我為什麼來到這裡?原因找到了!
今天晚間,我們是在一個科技俱樂部裡交流,但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似乎和科技沒有很大的關係。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嗯,我知道你們的意思,哈哈。。

2.

在我講故事之前,我還是先來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是誰?為什麼我站在這裡這麼大聲地講話?
我的名字叫Carl Shan,今年20歲,目前是一名伯克利大三的學生。而且,我也曾經是Regnart小學的學生!
除此之外,我還是一個很熱衷於教育的“老師”,我教過很多課,目前在伯克利,也正在教著一門課。在暑假我曾經辦過夏令營,教學生演講和辯論。我很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有機會和年輕的學生們交流,激勵他們,分享一些我希望我小的時候就知道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還是一個驕傲自豪的大哥哥!今天我的兩個克隆弟弟也來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目前正愛著。。。。
(唔。。。。孩子一片笑聲,螢幕上出現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親吻的照片)
等等,等等,不是,不是,大家不要多想。我要講的愛,是另一種愛。這種愛,在我的生活中,發生的有點晚,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從頭做起,我一定儘量早早地進入愛的狀態。
這種愛,不是照片上的這種男孩和女孩之間的愛,這個愛的故事,是我和學習之間愛的故事!(哇,孩子笑聲。。。。)
希望講座結束以後,你們當中的一些人能夠和學習起來。

3.

還是讓我從頭說起吧。我小的時候,不是很喜歡學習,我的成績也不是那麼好,看到你們在做機器人,我就知道,你們比我當時愛學習。
那時我看到學習好的同學,我會對自己說:嗯,這些人都是書呆子,我可不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坦率地講,有了這樣的想法,我的成績只能是一般般。我那時有點懶散,調皮搗蛋,製造了很多麻煩,我父母可以告訴你們我的很多糗事。
在我上的中學有一個規矩,如果你在課堂上太愛講話,老師會給你一個pink sheet (粉色子條)。一旦你拿到了pink sheet,吃午飯的時候,別的同學們可以玩耍,你卻要負責收學校的所有垃圾。一旦你拿到了一張pink sheet ,你的一天就灰了把學校所有垃圾都收起來,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我初中的時候,為學校的垃圾工作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幾乎每一到兩週我都會得個1pink sheet 。我就是在課堂上愛講話,有點管不住自己。
而且,我還很喜歡玩電子遊戲。你們其中有些人也一定很喜歡玩遊戲吧?很自豪,是嗎?我不是說那是一件多壞的的事,我就是想告訴你們那時候真實的我。
我小的時候,總覺得學習是又難又無聊的事,學習不就是白天去上學,回家做作業嗎?上學,我不是很享受,做作業,我也不是很喜歡,這兩個加在一起,你們可以預見。。。真的很無趣啊!而且,我也不認為,我會學得好,所以我成績平平。
直到我慢慢長大了,我開始想更多的事情,關於成長,教育,我將來的生活。我想知道,去學校和學習真的是一回事嗎?
我開始思考,開始如飢似渴地讀很多書,和很多人交談,想尋找答案。我發現有些事情,我們小的時候,別人告訴你這個那個,沒有很大的感覺。但當你長大些了,可以獨立思考了,回過頭來再看,有些事情自己當時的想法做法是挺傻的。

4.

今天晚間我就來分享一些這方面的事情,以及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經驗。
我先從我希望我早一點知道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說起:Mindsets,也就是思維方式。這一概念在課堂上,電視上,課本上都沒有被很好地傳達,也不是每個人都對其有很好的領會。但是研究人員所做的研究表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如果你是學生,想像一下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天,你走進你最喜歡的一門課堂,這門課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老師正在把考卷發回來。老師慢慢地,無聲地走向你,把你的考卷遞給你。你從老師的動作就可以感覺到不妙,看成績,果然,得了個F
如果你是家長,可以想一下這樣的情景:你到了單位,知道你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的一個專案遭到下馬,那一天,你恰好在停車場又吃了一個罰單,還有人衝你大喊大叫,真是糟糕透了!你本想找人傾述一下,沒想到那個人又把你貶了一通!
想想這個情景,我想讓大家回答3個問題:
1.遇到這樣的情況,你的情緒是怎樣的?用一個字來形容一下。
2.你會想什麼?
3.發生了這麼多事情後,那一天,你會做什麼?
(孩子們開始討論。。。。)
好,我剛才聽了一點前排同學的談話,我聽到了差不多同樣的回應。坦率地講,我也許會做同樣的事。在我開始講Mindsets之前,讓我來告訴你大學生們的反應是什麼。
等等,等等,Carl,什麼是Mindsets? 為什麼你告訴我們這些?為什麼這事如此重要?

5.

Mindsets,就是你思考問題的方式。Mindsets就是你自己放進去的思維方式。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你怎麼想,會直接導致你會怎麼做。你按一定的方式想,就會按一定的方式去做。我們選擇如何看待自己,無意中就把我們自己往那個方向塑造我想這點大家應該都同意吧?
斯坦福大學非常著名的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 10年前做過一個很著名的試驗。她很隨機地把學生們分成兩組,給他們一道對他們來說相對簡單的題目,就是在學生們的能力範圍之內的題目。
學生們做完後,她對第一組的同學們說:你們都很聰明,這道題答對了!然後對第二組同學說:你們真勤奮,用功,問題答對了!
之後,她又給這兩組同學出一個更難的題目,這個題目很難,她不期待有同學會做出來。
結果呢?在有多少同學努力去嘗試,花多少時間去嘗試這兩個問題上,這兩組同學有著巨大的不同!
平均來講,第一組同學(被誇聰明)花的時間和精力,是第二組同學的五分之一。
第一組同學,基本沒有同學解出答案。
第二組同學,平均花的時間更長些,還有幾個人解決了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一個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一個簡單的陳述,不同的方式,卻改變了兩組同學的結果。她後來又反覆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做過同樣的試驗,她發現人們思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成長思維( Growth Mindset )。
固定思維的人會說:我在那方面不行,我只是我,我有些事情行,但有些事情就是不行,我不能做而且也做不好
這些人生活的世界是不變的,也許他會長大,長相會不同,穿著會不同,也會做不同的事,習慣會改變,但是他思考問題的方式,處理問題的方式沒變!
成長思維的人會說:我在那方面目前還不行,我在那方面還不夠好,那是因為我還沒有下夠功夫!我剛剛在一個事情上失敗了,那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這說明我應該更努力才行。
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卻非常有指導意義地指導著我們如何生活。
Carol Dweck教授最後透過實驗發現,如果你不願意去嘗試失敗,你就不能成長。也許有人會這樣說:這個題目很難,很有可能我不能解決它,但是我願意去試。如果我的時間和精力夠,至少我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說不定,我還能找到答案。
如果你不願意這樣說,那你就是不願意去嘗試失敗。

6.

好了,回到前面的問題,一些大學生對於倒黴的一天的第二個問題的反應是:
我感覺我真笨!怎麼那麼多人都比我好!我運氣真不好!為什麼生活會這樣,真不公平!為什麼連我的朋友會向我吼?
第三個問題,你們知道他們會做什麼嗎?按理說,大學生比小學生要成熟一些,可他們的回答是:他們會哭,弄壞東西,會和一些人打架。還有人說,他們會吃很多東西,(也許我也會這樣)。還有些人會呆在床上大喊大叫
可以看出,考試考砸,專案失敗,表現不好,你會做什麼?吃啊,哭啊,喊啊,沮喪,那只是發洩罷了,但是那樣能解決根本問題嗎?不能!
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是你考試準備得不夠好!你其實做錯了一些事情,你的朋友還在生你的氣!
當你病了,真正需要的是醫生的診斷,開藥,治病。而不是隻把邦迪貼上去就完事了。
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就是Carol Dweck教授所說的,固定思維的人。
另外一組同學的反應是積極的,他們試圖發現問題的根源去解決問題,不是隻把邦迪放到傷口上,他們是想如何讓類似的事不再發生。這是完全不同於第一種型別的思維方式。
成績得F,這給我一個警示,我還要更加努力刻苦才行,好在我還有下半學期的時間可以補回來。
我要好好看看考試到底錯在哪裡了,也許我的學習方法不對,找到自己的不足,避免下次再放生。”

7.

所有這些資訊,和你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我要說這些?認識到自己如何想問題是改變自己思維方式的第一步。
我來告訴你們我小的時候的疑惑。我小的時候,認為自己不是Math Person,不是Science Person, 數學和科學我做不好,我生來就是這樣的。
其實,這樣思維方式是不正確的,如何來證明這點呢?告訴你們,我小的時候,不善於和人交流,在學校要做Presentation的時候,我很怯場,看到我的同學很熱衷做Presentation,我就對自己說:他們激動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演講,他們天生沒有講臺懼怕感。
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這樣無形中你把自己給侷限了,把自己的思維給束縛了。
我高中的時候,加入了學校的辯論隊,辯論隊需要雙方的論點激辯,需要很多的講話和溝通。剛參加的第一年,我的成績很差,但是我就是堅持,沒有半途而廢,最後,我是學校辯論隊的隊長!
我和我的搭檔,參加一次又一次的全國辯論比賽,取得過一些很好的成績,包括州里的第一第二名,我們還得過一次全國冠軍!
頭來看,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敢想像今天能站在這裡侃侃而談。
把我推到辯論隊的其實是我的媽媽,她讓我試一試,可我不願意,後來在媽媽的堅持下,我嘗試了,堅持下來了,我真高興我堅持下來了!
在一開始我也說了,我認為自己不是數學person。高中的時候,我從來沒喜歡過數學,從來沒多花時間在數學上。可到了伯克利大學,我的思路打開了,意識到我原來的想法太侷限了!
所以在伯克利大學,我的專業是數學統計,沒想到吧?
為什麼我會選數學統計作為我的專業呢?這就是我說過的第一點,原來我是覺得自己不是數學person,我永遠都不會在數學上有好成績。可現在,我這樣想:我學數學,是因為我的數學還不夠好,我要變得更好,我願意挑戰自己!
伯克利數學有這麼好的師資,我為什麼不發掘一下自己呢?我的數學真的差嗎?我想試試,挑戰一下自己。
於是我刻苦努力,有很強的動力和慾望,從內心裡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個時候,學習就變成了一種樂趣。
你們知道嗎?在伯克利,再難的數學課,我都得A!伯克利的數學,可比高中的數學難多了啊。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對自己說我行,我就去努力,就有所突破!
但是如果你說自己這方面不行,那方面沒天賦,你就把自己給框住了,你就不會想去嘗試突破自己!
你們可能不知道,我有個同學,現在在MIT,他曾經代表美國參加世界數學競賽。暑假時,我就主動約他來我家,我們每個星期會面一次,我們談些數學上的趣事,技巧,其樂無窮。我對他說:為了保證時間和質量,也為了公平起見,我請你做我的tutor,我付你錢。每週一次的暢談數學,那真是一段快樂的時光!
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要挑戰我們自己,思維上要開闊,千萬不要在心態上把自己給侷限束縛了。
事實也證明,我在伯克利的數學成績都很好!從此我不再說自己不是Math Person了.

8.

小朋友們,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告訴你或暗示你,你這方面不行,那方面不好,你也許應該放棄這個,摒棄那個,其實這些未必就是真的!當這些人說這些話的時候,你一定要記住,不要把他們的話當真!你在一些事情上還不夠好,不見得你就不能做好,你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情,但不要把其他的事情給忽略了。
不要相信生活只有一條路,也許你很害羞,很安靜,惹了很多麻煩,創造力不夠,但是請不要相信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如果今天我有一箇中心思想要傳達, 那就是:選擇你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你的環境,你的老師,你的父母,是你自己!
所以,你們現在的年齡,是最好的年齡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你們要好好地想想。
第一點要記住的就是:要有一個開放型的思維. 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而不是固定型思維的人,千萬不要侷限自己!
第二點要記住的是:做一些有難度的事。在這方面,我也正在學。
讓我們來看一組錄影:(開始放錄影)
老師把一些很誘人的棉花糖發給一些學生,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堅持住5分鐘不吃,我下次進來,就會給你們更多的棉花糖。也可以現在就把棉花糖吃掉,但吃了以後就沒有了。
看到錄影裡的孩子們,對棉花糖那種渴望,真是一往情深啊!有的舔一點,摳一點往嘴裡放;有的反覆地聞,一遍又一遍地聞,但還是忍住了;有的終於被棉花糖給誘惑去了,開始吃了。。。。孩子們各種各樣的表情,很有趣。
這組錄影和對錯無關,只是一個跟蹤調查。多年以後,又對這些孩子們做了調查,那些忍住沒吃棉花糖的同學,比當時就享受棉花糖的同學,SAT考試分數高出很多!
這說明了什麼?有的時候,要主動給自己一些挑戰,接受挑戰,承受挑戰,這對自己非常有價值,是鍛鍊意志的好時機。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要著眼長遠利益,長遠利益才是更有意義的一件事!

9.

總結下來,大家要開放自己的思維,勇於嘗試新的東西,突破自己。不要怕失敗,要準備失敗,面對失敗,失敗就是成功之母嘛。
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透過錯誤,人們會認識到,努力和堅持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勤奮學習比看起來聰明更重要,個人的成長比突出顯眼更重要!
要敢於去做一些看起來“很難”的事情,Try hard  things!
我最後要說的是:生活不是發現自己,而是創造自己!
這就是發生在我和學習之間“愛”的故事,希望你們今天聽完以後,能有所收穫,也“愛”起來。已經在“愛”著的同學,能愛得更深!
謝謝大家!
講座在Youtube影片網址(美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hk-Sb7Tik
講座優酷影片網址(中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xMDk4NDky.html
部分照片來自網路。文章版權歸作者,轉載需授權 
《北美養娃那些事兒》
立足矽谷,放眼世界。《北美養娃那些事兒》由北美家長分享養兒育女,申請大學,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真實故事。
關注《北美養娃那些事兒》, 掃碼吧。
歡迎大家一起分享!投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