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本文字數:1569,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導讀:已經暴露出來的事件往往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警醒著需要在食品安全方面繼續做出更多努力。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近日,國務院食安辦聯合工業和資訊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印發《食品新增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方案》(下稱《治理方案》),要求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食品新增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行動。
此次綜合治理行動的目的是全面加強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新增劑監管,有效防控食品新增劑濫用風險。行動過程中將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業態、重點地區,加強全面風險排查和違法違規行為查處。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下稱《監管意見》),現在相關部門又開展此次綜合治理行動,從中可以看出對食品安全的規範標準越來越嚴格,措施越來越具體,處罰措施越來越嚴厲。
食品安全是公眾最為關注的方面,事關舌尖上的安全,更關係到生命健康。我國食品安全形勢逐年改善,但一些事關食品安全的事件仍然屢屢刺激公眾的神經。已經暴露出來的事件往往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需要各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繼續作出更多努力。
典型事件包括油罐車裝食用油事件,運送完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的油罐車,儲存罐未經清洗就直接裝上食用大豆油繼續運輸。這一事件發酵後,間接促成了上述《監管意見》的出臺和《食品安全法》的修訂;
典型事件還包括黃燜雞事件。楊銘宇黃燜雞的個別門店將隔夜菜拿出來加熱後接著賣,變質食材洗洗接著用,甚至把顧客剩下的菜回收再加工。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食品安全容不得半點疏忽和瑕疵,加強監管也永遠在路上。為此,建議今後持續加強以下幾個重點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須加強食品安全的全鏈條管理。從食品材料的初生產,到運輸環節,再到加工環節以及後續產品的運輸銷售環節,構成了全鏈條,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得到充分安全保障。
《治理方案》明確,要開展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新增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監管意見》也強調,要進一步理清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建立健全協同監管機制,強化全鏈條監管合力。
加強全鏈條監管需要明確各方的監管責任。相關部門既要在各自領域內充分履行監管職責,又要在監管上形成總體合力;既要防患於未然,也要懲前以毖後。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所有負有監管職責的部門都難辭其咎。
二是必須加強重要領域的監管。現在公眾反映強烈的校園食品安全監管,以及快速發展的網路訂餐配送監管,都是重點領域。《監管意見》明確,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網路訂餐平臺,以及平臺裡的餐飲經營者履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落實網路訂餐配送環節的食品安全責任。
同時要強調的是對“末梢”的嚴格監管。“末梢”具有門店眾多、臨時性攤點眾多、人流密集、責任難以確定等現實問題。但監管難度大,也恰是監管需要加強的方面。尤其是隨著旅遊業火爆,景區的食品安全也是重點監管領域。
三是必須持續加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透過之後,歷經了多次修訂。最近的一次修訂動態是今年2月《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3月,《202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提出將修改《食品安全法》。
雖然最近這次《食品安全法》修正是針對液態類食品散裝運輸方面,但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法》正在逐步完善的大趨勢。隨著食品安全領域新問題不斷湧現,更需要法律法規體系的不斷完善。其中應該包括對現實的問題要及時制定法律法規,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加強研究和預判。
總之,事關食品安全,必須遵從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和最嚴肅的問責的“四個最嚴”要求。從具體環節入手,切實加強全鏈條監管、突出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強化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才能更好促進食品總體安全目標實現。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