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本文字數:1548,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導讀:“新業態”的基本特徵是“新”,這也要求監管模式創新和懲戒力度加強,壓實平臺等多方責任是有效方式。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3月19日,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下稱《監管意見》)釋出,提出了21條具體措施,其中強調,要加強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監管。
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通常是指透過網路平臺進行食品銷售的新型商業模式,主要包括直播帶貨、私域電商、社群團購等。這些新型商業模式給公眾生活帶來很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侵害消費者權益甚至損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的新問題。
3月1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5年度“共築滿意消費”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報告指出,公眾不太放心的消費類別中,食品類和直播營銷類服務分列商品和服務類榜首。
這個調查結果充分反映了公眾的擔心:如果不對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的種種亂象加強治理,其危害性甚至比傳統領域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大。這正是由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中“新”的要素所導致的。
要保證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安全可靠,首先是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建設。
《監管意見》出臺的重要目的是進一步釐清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建立健全協同監管機制、強化全鏈條監管合力,堅決守牢食品安全底線,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時,《監管意見》出臺也標誌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將從分段監管向全鏈條監管轉型,透過全鏈條責任劃分和協同機制,有望解決長期存在的監管盲區問題。在全鏈條監管中,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監管是重要環節。
隨著相關法規的逐步完善,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已經不能說是監管盲區,但確實亟須進一步加強監管。這就需要農業農村、工業和資訊化、市場監管、網信、廣電等諸多部門密切配合,讓公眾利益受到侵害時能有明確部門管,利益受到損害後獲得賠償的救濟渠道能夠更加暢通,侵害利益的行為者受到的行政、刑事處罰明晰可見。
其次是必須加強平臺企業和入網銷售主體的監管。
去年10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新業態新模式食品安全行政指導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透過開展質量安全引領平臺經濟健康發展行動,加強政策引導和合規教育,積極推進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提升質量安全意識和經營管理水平,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監管意見》強調,網路交易平臺企業要按規定設定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或指定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要嚴格審查食品生產經營者入網銷售主體資質等,這都體現出加強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監管的兩個重點,也就是平臺企業和入網銷售主體。相較而言,平臺企業負有更大責任。
另外要強調的是,當前生鮮電商、餐飲外賣、直播帶貨等是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產生問題的重點區域,隨著包括AI在內的應用場景迅速擴大,許多新問題還會陸續產生。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也是持續加強對平臺企業和入網銷售主體監管的重要方面。
很多時候很難預知未來,也很難預知新的營銷模式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種種陷阱,但保持監管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可以做到的。
再次是要進一步加大懲戒力度。
當前存在的問題是,無論行政處罰還是刑事處罰的力度都還需要加強。比如,有的平臺和入網銷售主體違反了相關規定,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並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但在行政處罰方面還偏軟,處罰力度與其獲得的收益不匹配;在刑事處罰方面,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監管意見》明確,要強化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雙向銜接,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這是法規建設完善的過程,更是既有法規嚴格執行的過程。
總之,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既有對傳統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更要針對新的形勢需求加強對網路食品銷售新業態監管。“新業態”的基本特徵是“新”,這也要求監管模式創新和懲戒力度加強,壓實平臺等多方責任是有效方式。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全球首次!宇樹科技宣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