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飲食健康是父母關注的重點,在國際化學校更是如此。而對孩子們來說,每天能在學校吃上營養美味的午餐,能大大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作者:祝無雙。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在國際化學校的食堂,食品安全牽動著大家的心。因為一旦出現衛生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
筆者還記得在2018年,國際學校食堂的「草莽階段」,上海就有一所國際化學校被曝使用了腐爛的番茄,過期的冷凍食品。
更令人憤怒的的是,這所學費超過12萬的學校,餐標也有38元,但孩子們的餐盤中,只有2個速凍包子、一根鴨腿和半勺青菜。
一位母親在家長會上哽咽:“我們每年給學校交十幾萬的學費,結果他們就讓孩子每天吃著發黴食物,這比考試不及格更讓人絕望。”
事後,該校校長被就地免職,食堂供應商康帕斯集團的中國區總裁也鞠躬道歉。
最近正值國際學校的擇校旺季,為了幫助大家深入瞭解國際學校的食堂標準、味道和衛生情況,給家長擇校提供參考,無雙就帶大家走入後廚,一探究竟。
國際學校食堂的經營模式
1、外包
國際學校的食堂每天要供應上千人用餐,用餐人群不僅橫跨幼兒到高中生的年齡段,也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眾口難調,通常學校會選擇直接將食堂整個外包給供應商,學校僅需監督。
然而,食堂的外包商為壓縮成本,常使用競價系統選擇最低價供應商,甚至延長賬期壓榨中小供應。而學校對外包商監管流於形式,甚至默許食材“以次充好”。出了問題就把責任都推到外包商身上。
選擇外包的學校不斷摸索如何避免這種弊端。
Concordia上海協和國際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為保障食品安全,選擇了世界領先的食品服務公司愛瑪客為供應商,配備專案專屬食品安全員和校方聯絡溝通,嚴格按照國家政策和公司標準SOP執行工作。

校內還有營養師根據國家推薦的中小學生每日營養攝入推薦,給不同年級學生搭配餐食,同時還細心的照顧到對特定食物成分過敏的學生。

圖源協和國際官網
供應商的選擇,每天的選單和營養配比資料都公佈在學校網站上接受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共同監督,此外學校每個月還會安排一次PSO(家長會組織)家長入校試餐。



協和國際食堂中多樣的餐食
星河灣雙語引入區塊鏈技術,掃描豆腐包裝上的二維碼,可看到大豆產地、加工時間甚至運輸車輛車牌號。同時成立膳食家委會,組織家長參與到監督食堂和供餐公司招標中。

在上海美國學校,學生可以在點餐Pad上打分,累計3次差評的菜品立即下架。曾有人給“水煮西蘭花”打了0分,第二天食堂就換成了蒜蓉烤西蘭花。
可以看出來,國際學校為了保證食堂外包的安全,會更加慎重選擇供應商,將監督權下沉給家長和學生,從食品的源頭追溯再到食堂選單,整個過程都更加透明化。
2、自營
還有不少學校會選擇成立自己的食堂團隊,以自營的形式管理食堂。學校直接控制食材採購、加工流程和衛生管理,減少外包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但是相對來說,運營成本隨之上升,而且菜品上也難有創新。曾經就有學生吐槽:“雖然安全,但一年吃了86頓番茄炒蛋。”
一些小而精的國際學校會更加願意選擇這種方式。
上海虹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自建校以來就一直由學校聘用專業團隊自營食堂餐廳。每天採購食材,檢查食材後登記上傳到上海市餐飲食品安全資訊追溯系統,以便於政府監管。

食堂廚房全透明化,在食堂就能看到後臺的裝置和操作。

學校還會組織家委會代表參觀食堂後廚,試吃午餐,接受家委會的建議,及時調整菜品。

每週更新選單
平和雙語學校自營食堂是上海首家A級食堂,使用非轉基因油和有機蔬菜,食材源頭可追溯,每日公示選單。官網即時直播後廚,AI系統自動識別廚師未戴帽子的違規操作。校長每週隨機抽取學生同桌吃飯,陪餐監督。
包玉剛學校強調“從農場到餐桌”的健康理念,與本地有機農場合作,透過飲食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健康飲食習慣和環保意識。食堂透明度高,定期舉辦家長試餐會,開放廚房參觀。
上海耀中
核心餐食由學校主導設計,引入智慧點餐系統,家長可透過App預訂特殊餐食,
食堂作為“全球公民教育”場景,透過食物主題探討可持續發展議題。
3、混合
外包和自營其實各有利弊,所以有的學校就乾脆取長補短,混合制模式就這樣脫穎而出,混合制以截然不同的路徑打破“自營與外包”的二元對立,既保障食品安全,又實現運營效率與使用者體驗的平衡,逐漸成為行業標杆。
世外中學將基礎午餐外包給全球團餐巨頭索迪斯保證效率,此外學校自主運營現烤披薩、日式拉麵等6個特色檔口,主打差異化服務。月營收反哺食堂成本。
赫賢學校則走得更遠——將食堂剝離為獨立餐飲公司。家長可認購股份,年度利潤的30%用於改善伙食,此舉讓餐費下降18%,滿意度提升至92%。
其實不難看出,當學校願意讓渡部分控制權,當家長從批判者轉變為監督者乃至建設者,當每一口飯菜都凝聚了多方智慧時,這或許比任何監管條例都更管用。
從吃得安全到吃得滿意
任重而道遠
文首提到的康帕斯集團為上海40%的國際學校供餐,在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的候,大家也發現其出口中國的冷凍預製菜成本僅2.3元/斤,經過包裝後就成了15元一份的A套餐或38元一份的B套餐,再端到學生面前。

事後,在我們看到學校校長每天吃著和學生一樣的飯菜,學生為自己投票選來的新菜品歡呼時,我們看到的不是商業套路,那才是教育者應有的溫度。國際學校的高學費不該是資本遊戲的籌碼,而應是守護孩子健康的盾牌。
縱觀全球的教育界,學校的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維護教育環境穩定的基石。
日本某國際學校允許家長代表佩戴執法記錄儀進入中央廚房,這種看似激進的透明化,反而催生出獨特的家校共育生態——媽媽們組建的"膳食研究會"既監督食材質量,又開發出融合食物與文化的課程。
芬蘭的學校裡,校長必須較學生提前40分鐘用餐,這項制度培養出教育者對生命的敬畏。
那位在聽證會上質問“我們願為北海道鮭魚多付30元,但拒絕為‘國際認證’的黴變番茄買單”的家長,道出了千萬家庭的心聲。只有當學校把食堂當作課堂,把午餐當作教育的一部分,這場“天價午餐”的信任危機才能真正化解。
或許正如萬瑋校長在食育論壇上的發言:“我們要培養的,不是能背誦《憫農》卻浪費糧食的學霸,而是懂得敬畏每一粒米背後生命的完整的人。”
這才是國際化教育最該堅守的底線與尊嚴。畢竟,教育的本質,從來不只是腦力的角逐,更是生命的滋養。


掃碼加入「藍橡樹升學擇校群」
掌握國際擇校圈的內幕和八卦
擇校不踩坑
更多探校文章,看這裡:
-
上海德威(浦東):個性化的「六邊形戰士」如何養成?一個斯坦福男孩的成長故事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