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小時候很少吃魚油,我媽就是中考、高考前,集中讓我吃一陣“多靈多”(一說這個就暴露年齡了

還齁腥齁腥的)
那會沒啥內卷,可沒這麼費腦子,補不補魚油的也沒什麼。
但是到我閨女這兒,好傢伙,變成了一個全民內卷的時代,大的小的壓力都很大,確實很費腦,所以現在我會願意給孩子補。
我之前做功課,還特意諮詢過一個權威三甲的白大褂,這樣回覆的,僅供你們參考
我個人不太贊同“以前不這樣不也沒事的”的說法,時代不一樣,需求是會變化的,隨機應變就好
但是,我要承認這些年,我其實給你們推薦的魚油只有一次,主要有2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呢,雖然咱們現在普遍對魚油都是認可的,覺得吃魚油好。
近10年來,我就給芊芊吃過挪威這款。但後來停產了,我也並沒有特別一直玩命找。

因為我之前做的各種功課,從科學依據上我確信不是智商稅(後面也會跟你們再說下)。但是,它到底好在哪兒,很難被肉眼觀察到。
所以就沒有特別大的動力去執著的找,不能斷頓兒。
第二個原因呢,魚油其實對我來說,難點並不在選,而是在等。
給芊芊選魚油,其實有其他東西不具備的一個超級難點,因為我試過了無數魚油,幾乎都很難去腥,能找到一款孩子接受的,市面上寥寥無幾


我之前給芊芊只選過挪威這款,就是因為芊芊和我周圍閨蜜家孩子還是願意吃的,算是接受度已經非常高了。
但是也依然還會有一點腥味兒

不過孩子們已經不牴觸了。

所以給芊芊買魚油,各方面的成分又能拉滿的,不難選。但她同時能自願吃的,這件事除了等,我沒有任何其他招兒

但是呢,近一個月我慶幸的發現,我前面說的這2點,都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
第一個變化呢,先要從我閨蜜說起。
我雖然不是魚油的重度使用者,但是她從孩子三歲起,就一直沒間斷過給孩子吃魚油。
像之前她買的美國品牌,還是那會蕞知名的品牌(知道這個品牌的,說明你和我閨蜜一樣,很早就意識到吃魚油的重要性,而且確實成分真的很不錯,就是有腥味兒,難吃

)
所以,她那會也是一直逼著孩子吃。

但是她突然有一天給我發微信

她兒子大概吃了兩個月以後,我又發微信問了問她。

所以我閨蜜兒子,算是我能肉眼觀察到的一些變化。
就跟我用護膚品似的,你一直用著底子就很好,感受不到多明顯的變化,但是停了,或換別的品牌時候,才會發現跟之前不一樣了。
第二個變化呢,當然就是等,等到有孩子願意吃的。
我是怎麼等的呢,就是先不看成分,先看宣傳裡有沒有說,好吃不腥的。

然後再看成分是否OK,成分也OK的,就買回來嚐嚐

如果遇到孩子愛吃的,就等到了。

所以上面2點發生變化後,關於我做的魚油這些功課可以好好跟你們分享了

你們照著這個標準去挑,現在還是可以大浪淘金的:
但這點不用鑽牛角尖哈,可以按優先順序:①孩子追著吃>②孩子能接受>③孩子偶爾牴觸>④孩子不吃
孩子追著吃,不是作為我的必選項。這可遇不可求,但是遇到了一定是首選(同時成分合格)

那魚油孩子愛不愛吃怎麼看呢,其實就是以魚腥味程度去做排列的。
我閨蜜之前送她侄女一瓶挪威的液體魚油,孩子聞了聞,死活不吃。

所以這種油和膠囊質地的,幾乎很解決魚腥味兒重的問題。這種魚油形式的,我現在基本都直接pass。

但往往做成這種果凍似的,再宣傳說好吃的,可以買回來一試。比如之前芊芊吃的挪威這款,有一點點兒腥味,總體好吃,芊芊能接受。

還有這種甜橙草莓味布丁味道的,魚腥味兒幾乎沒有。芊芊愛吃,閨蜜兒子是追著吃。

如果魚油有一點點魚腥味兒,但是孩子基本不抗拒也OK,不用死追求孩子追著吃。
剛才開頭說了如果孩子能吃,可能我甚至能接受一些它成分並沒有拉滿的。
因為孩子只要吃,就總比不吃強。

所以成分我的標準就是:成分合格是底線,成分拉滿是優選。
1、不要陷入Omega高的誤區,而是要看DHA含量
因為我爸得過腦梗,特別注意血管養護,我蕞早一直讓我爸堅持吃魚油。
當時我給我爸挑的時候,我主要就專挑Omega含量高的。蕞早沒有官旗店,還是我人肉從澳大利亞揹回來的siwi**。
如果老人或自己,要想保養心腦血管,那就要看Omega含量。

那我為什麼要看DHA含量呢?
就是因為我給芊芊選,是因為她用腦過度,而不是為了養護心血管。
所以我做功課時的底層邏輯就是:先看需求是什麼
找到能夠滿足我需求的關鍵成分是什麼
再看這個成分的其他指標。
套用在魚油上:我的需求是緩解芊芊用腦過度
需求成分是DHA。
這兩張圖,是我做的功課的一個重點提煉,也是我為什麼看重DHA這個成分


那我到底怎麼看呢?
比如,這款魚油Omega-3含量不低,但是它DHA含量並沒有很高。
所以,咱們選魚油,要到它的成分表裡去看,DHA到底標註了多少。

比如,德國和美麗國這兩款DHA含量都很高,都是可以選擇的。

那我關於含量的參考依據到底是什麼呢?
我一般就看它,是否符合國內or美麗國or歐洲食品安全域性推薦劑量的建議。
我做功課在網上查資料,看到三甲白大褂分享的歐洲食品安全域性建議,孩子DHA每天攝入250mg比較合適。

挪威這款也很好,它DHA新增含量也特別高。但是注意這是每5ml的含量,所以給咱們給孩子要吃2.5ml。

如果有白大褂建議,甚至說有一些權威的官方的合理建議,咱們就按那個量吃,是比較穩妥的,不用貪多。
這裡還有一個點,我個人比較在意:
我在看DHA含量是≈250mg的基礎上,吃的粒數,越少越好。
比如,左邊這款吃1粒就能夠補250mgDHA,就好過於右邊這款吃這款6-9粒的。
➀是因為,吃的越少,孩子就越不費勁。

②是因為,從預算上來講,每天吃1粒的,確實也比吃9粒的更省錢

瞧我這小算盤打的

比如這款美麗國的131
是180粒兒/2瓶,像我閨蜜兒子11歲,一天得吃9粒才能補足250mg的DHA,能吃20天。

如果芊芊吃德國這款,是119
32粒/盒,1天1粒就能補足250mg的DHA,能吃32天。

其實咱們還回到Omega這個邏輯,看你想給孩子補的是什麼。
我在做功課在網上也搜了一下資料,注意到了這些。你們看我畫紅線的這個部分,其實是我比較看中的。

如果它有新增,肯定是加分項。但是,它並不作為我選擇它的重要依據。

如果沒有的話,DHA含量能達到250mg,基本能滿足孩子日常的需求,也是OK的。

要看它復配成分,是否少而精。它是圍繞著DHA這個成分新增的?還是為了把價格加上來新增的?要分辨好。
我的做法是會在網上搜,看這些成分都是幹嘛的,是否和咱們的需求相關。
比如,這款德國魚油,它還添加了有機亞麻籽油和維生素D3。

我在網上查的是這樣說的,和我給芊芊緩解用腦的需求更相關。

比如,這款挪威魚油,添加了一些複合維生素的成分,也很好。對平時不給孩子吃這些維生素,這個成分就是加分項。

但我每天專門會給芊芊吃這些複合維生素,對我來說不算加分項。

如果他新增的復配成分對我來說不是加分項,又賣的比較貴的話,那我基本上就不會選了。
2、只看有效成分,忽視吸收率的誤區
其實不管是給孩子吃的補劑,還是我自己用的養生品和護膚品,我基本重要考察的就2點:
-
第1看成分
-
第2看它的吸收度
你們發現沒有,現在好多護膚品,都會給咱們提供促吸收報告。
比如潤百顏,包括它新增的這個成分裡面,要麼就是奈米的小分子好吸收,要麼就會給你增加一些促吸技術。

所以,可見這個吸收有多麼重要。
那吸收到底為了什麼?
它成分含量高是一方面,但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就是看它真正被我們吃進去或用進去的,到底有多少。
即便高成分含量的成分,如果它吸收率很低的話,其實相當於用了個寂寞。
那麼魚油的吸收率參考哪個指標呢?
就是看魚油的結構
如果我給芊芊選魚油,我在做功課大部分的結論都比較一致,就是下面網圖的排序,rTG結構的魚油>TG結構>EE結構。

我看專業解讀意思是,油脂越跟咱們人體自身結構相似,就越利於吸收。

這也是我為什麼,不管是護膚品,還是咱們吃的養生品,都會優先選跟人體本身就有的或食物同源的。
那怎麼看是哪種型別的魚油結構?
蕞好還是從詳情頁上去找一下。我通常會在rTG型魚油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看吸收率的標註。
比如,美麗國這款rTG型魚油,我看詳情頁寫著1.7倍吸收。所以我覺得還不錯,可以備選。

比如,澳洲這款rTG型魚油,詳情頁寫著3倍吸收。還是比較不錯的,可以作為咱們的涉獵範圍之內。

比如,德國這款rTG型魚油,詳情頁寫著6倍吸收。所以,同樣都是rTG型結構,我更傾向於選標註的吸收率更高的。

比如這款魚油詳情頁,標註的是:Concordix技術,能提升200%的吸收速度。相比來說詳情頁沒有寫吸收速度的,我肯定會更傾向選這種。

比如,這款德國魚油詳情頁標註的是:NaturAktiv技術,吸收速度400%,優選更高的。

3、檢測報告一定要齊全
雖然放在最後一個說,但這點其實是我的一道不可摧毀的防線。沒有第三方的檢測報告,標註的成分再牛,也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不同的東西,稽核的檢測報告是不一樣的。
凡是入口的東西,接觸皮膚的東西,檢測報告到底怎麼看呢?
比如,魚油它到底有哪些認證,它更傾向選於,直接放在詳情頁上的。
像這種,我往往就會重點關注。

就是你別光看它放的多,一定要看它報告的含金量。
比如,這種有食品安全認證,又有機認證,又有國際認證,我會作為首選。

另外,還有一些,它不放在詳情頁上。這時,你就管客服要一下,如果它也能拿出來,含金量也很高,也可以選。
魚油還有一個特殊性,就是重金屬的檢測報告是必須要看的。
因為魚油跟其他補劑有個蕞大不同,就是重金屬是非常容易超標的。
所以如果我選魚油,還會管品牌方專門要針對重金屬檢測的報告。

以上就是我做的所有功課了~
我給芊芊吃的是德國吶兔的(他家的維生素、鈣、葉黃素我家一直在吃,也給你們推薦過)包括我閨蜜們也一直給孩子吃。

這個品牌在國內不怎麼推廣,名氣不大,但多年來一直是我首選,魚油藻油德國藥監網也可以查到,我給芊芊吃很放心。

這款就屬於芊芊愛吃,閨蜜孩子甚至追著吃的,更難得是DHA成分和其他各種指標,也都是我的首選(有魚油和藻油2款,具體區別我後面細說)

如果孩子魚油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
⻓按圖⽚識別【jin限群內福利品】(已在福利社群的妞,不用重複加哈,全群同步滴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提前規避下哈

芊媽接下來細說下我選這款魚油的額外加分項,以及魚油和藻油的區別:
-
魚油額外的加分項
-
海鮮和大豆敏敏的孩子,可以選同品牌藻油

1、魚油額外的加分項
首先成分上來說,它0人工新增糖、0激素、0防腐劑、0人工新增香精、0麩質。
相比市面其他兒童魚油,方方面面可能做不到這麼全面的,我更放心些了。

其次它保鮮倉的設計更便捷,1天1粒,1盒32粒,剛好就是1個月多點的量。

相比市面膠囊需要吃幾粒,或油體需要量杯吃的,旅行帶或平時吃更方便。

2、海鮮和大豆敏敏的孩子,可以選同品牌藻油
首先,我說下藻油和魚油的區別。
藻油和魚油DHA含量無差,都是250mg,1天吃1粒剛剛好。
但它們蕞大區別就是,一個是藻油更適合海鮮或大豆敏敏的孩子吃。

另一個是,魚油會額外有些加分成分,比如EPA,維生素D3等,是藻油沒有的。
如果對魚油敏敏,額外這些成分,可以透過其他方式進行單獨補充。

其次,我再說下藻油到底有哪些好處。
我看藻油跟魚油一樣,也擁有32重國際認證,SGS百項檢測100%達標,還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認證。

它選用了純淨裂壺藻,比褐藻、紅藻純度相對更高些。

我發現它是市面不多見的NaturAktiv乳化技術,小分子相對更好吸收。

還是60%高純度,4項專利微藻提純,純度幾乎是DHA塔尖兒級別了,但口味相比魚油,更是沒有腥味兒的。

成分上也是0人工新增蔗糖、0人工激素、0人工防腐劑、0人工香精、0人工色素、0重金屬,給閨女入口的東西我一點不敢馬虎。

也是孩子愛吃的布丁,味道也是甜橙草莓的,好吃孩子才能堅持。

跟魚油一樣,也是德國藥監局官網可查的,給孩子吃更放心。

如果孩子魚油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
⻓按圖⽚識別【jin限群內福利品】(已在福利社群的妞,不用重複加哈,全群同步滴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提前規避下哈


另外,我每週會在圈裡分享我最近的家居、收納、裝修(對,我又開始裝修了

)以及我的小日子。

感興趣的妞,可以長按識別
加芊媽小助手,她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同步我髮圈的內容~~
春節前後的冰箱裡可少不了它,我家用了3年已經離不開了(點選下圖
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