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脫臼急救指南

你的腮幫子會沒事兒就響嗎,或者大笑的時候會不會下巴有點疼,甚至下巴直接笑脫臼了——
那這是啥毛病這下巴真的那麼脆弱嗎,大笑大吃打哈欠真脫臼了咋辦?
別學這個
大腮幫子和別處有啥不一樣
顳下頜關節又稱下頜關節,骨性部分主要是下頜骨的髁突與顳骨的下頜窩與關節結節,關節面覆蓋著纖維軟骨,稱為關節盤,可以緩衝咬合時受到的壓力,畢竟這個關節是頭面部唯一可以活動的關節,而且使用得十分頻繁,除非一整天不說話也不吃飯喝水,不然總要活動到這地方的。
下頜關節的解剖結構
下頜關節周圍有幾組幫助活動和固定的韌帶,還有肌肉附著,主要是翼內肌、咬肌、顳肌和翼外肌,前三者是閉口肌肉,即幫助嘴巴關閉,翼外肌是張口肌,一頭連線關節盤,一頭連線下頜骨,可以幫助嘴巴張開。由於很明顯閉口肌群力量更大,所以我們嘴巴平時是閉上的。這幾塊肌肉統稱為咀嚼肌,和下頜關節配合讓我們好好吃飯。
幫你咬合的顳肌和咬肌
吃飯臉會不會變大可以看《》
在我們張口時,下頜骨向下後方運動,髁突向前下滑動。儘管下頜關節像其他地方的關節外邊裹了一圈關節囊,但其前側份十分薄弱,當張口太大,髁突就會越過關節結節,突出來沒法回到關節窩了,造成下頜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下巴脫臼。所以復位的時候醫生要先把下頜骨向下拉,讓髁突超過關節結節,然後再往後退使它回到關節窩。
所以判斷自己是否下頜脫臼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看看上下牙還能不能對齊咬合就知道了。
下頜關節的關節囊也是全身唯一可以脫位而不撕裂的關節囊。
最有趣的是,嬰兒期的下頜關節較平,僅能進行前後滑動,對應的動作只有吮吸,隨著下頜骨在發育時長出粗壯的下頜支,關節結節逐漸變高,下頜關節能做出的動作也會越來越多,也會比幼年期更有力量,完成一個吃貨的進化。 
從A到D即出生到成年下頜骨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影響到了下頜關節。圖源:參考資料[3]
為啥我的腮幫子會響
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肯定很多人在腮幫子張嘴就痛的時候,網際網路診斷自己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張嘴就痛或張嘴就響確實是顳下頜關節紊亂(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下文簡稱TMD,真的沒在罵人)的症狀,而TMD其實是這一類引起下頜關節區域疼痛的疾病總稱,如區域性炎症、骨關節炎等都會引起TMD。
為啥TMD張嘴的時候腮幫子會響呢?這是因為當發生可復位關節盤移位時,閉嘴會讓關節盤位於髁突前方(如下圖1),而張嘴又讓關節盤迴到正常位置(如下圖4),關節盤與髁突互相擠壓碰撞就會發出彈響聲。這種情況如果反覆發生,很可能變成不可復位關節盤移位,也就是一直是下圖1,所以還是不要經常把嘴張太大。
如圖,粉色的是關節盤,黃色的是骨骼。圖源:musculoskeletalkey
除了喜歡把嘴長太大,還有很多習慣其實都可能與TMD有關係。比如我們正常情況下閉緊嘴巴呼吸,舌頭會完全貼住上顎,牙關微微張開1~4mm,下頜關節會處於休息狀態,可如果太緊張,晚上磨牙,自然會加重咀嚼肌和關節負荷,就會引起TMD。
這樣就太緊張了
絕大多數情況下顳下頜關節紊亂不用手術,但除了吃止疼藥確實辦法也不多,如果真的紊亂了,只能像其他地方用多了有點磨損一樣,少大口吃飯,少說話,儘量減少下頜關節使用,讓它好好休息。好了以後也要養成好習慣,不要單側咀嚼,儘量放鬆身心。
也有部分人因為關節盤無法再復位到原來的位置,要麼有其他一些涉及骨骼結構的原因,也只有手術治療了。
右邊是不可復位的關節盤前移,可能要動手術
這篇文章來自「博物」公眾號,《吃播裡這又是在吃啥?好像真的是綠化帶…》,還有關於人類為什麼要長那麼脆弱的下頜關節沒有在這裡寫完。點選博物公眾號,傳送“下頜關節”檢視全文。
「博物」公眾號,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中間還有生物和生理。你會看到世界居然如此奇妙,也會發現奇蹟背後的原理是多麼簡單和永恆。
有和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
有新聞裡動物們奇怪的行為、人對動物做的更奇怪的行為——
還有面對各種食物界突然的火熱趨勢,我們該怎樣識別智商稅?
最近讓人魔怔的富硒食物究竟算不算智商稅?
生活小百科、謠言粉碎機、環球風物誌、奇趣大自然……你喜歡的樣子,《博物》這裡都有,我們用最輕鬆的態度,做最嚴謹的科普。
即使無暇博覽群書,也可以在這裡看遍世間萬物,我們就在這裡,期待你的每一份好奇。
點選下方公眾號名片,進入“博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