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的口腔裝置治療

本公眾號持續關注睡眠和呼吸醫學的患者教育,現階段以更新睡眠為主。基本全部原創,力求深入淺出,還摻雜我自己評論和經驗。雖然不一定每篇的文章對您有用,但關注後,養肥了再看,相信您會有所收穫
1861年,人種學家喬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書中寫道:進入嘴裡的空氣和進入鼻孔的空氣是不同的,就像蒸餾水和水不同一樣。封閉的嘴巴可以讓牙齒整齊健康,同時還能預防霍亂和黃熱病等傳染病。它的書以各種各樣的標題出版,“鼻腔呼吸是健康呼吸,經口呼吸不健康的觀點在英語世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全身麻醉是在19世紀40年代早期開始使用的,麻醉時病人舌頭後墜,阻塞氣道,如果不及時處理,將會導致死亡。德國軍醫馮·埃斯馬奇在《外科手冊》中寫道:聲門可能會因“喉部和舌頭肌肉的痙攣”而關閉。兩顎必須分開,可以用鑷子將舌頭向前伸出口腔或做頜突手法。
頜突手法要求外科醫生站在病人的後面,抬起病人的下顎,“雙手按壓頸部,使食指位於下頜骨上升支的後面;將整個下顎向前推,直到下排牙齒突出超過上排”,這個手法有點類似現代心肺復甦時的CE手法。即便到現在,伸舌和頜突也是口腔器械治療鼾症的基礎,但口腔器械最早並非治療鼾症,而是牙齒畸形。
1909年在柏林舉行的第五屆國際牙科大會上一位德國正畸醫生Emil Herbst介紹了他的Herbst器具(下圖),它是一種固定矯治器,用於矯正骨骼II類錯頜。這是現代口腔裝置的雛形,目前淘寶網還可以搜尋出herbst矯治器。
小頜畸形又叫Pierre Robin綜合徵,是以法國內科醫生和牙醫皮Pierre Robin名字命名,Robin提議給患者放置了一個口腔矯治器,並建議患兒從3歲到18歲持續佩戴。“將下頜骨向前和向上伸展,使他的下門牙比上門牙更向前”、“透過將下向前移動,使整個口腔底部、舌頭和與下頜和舌骨相連的肌肉組織向前移動。”“將下頜向前移”直到現在還是小頜畸形治療手段之一。
小頜畸形患兒
實際上從1890年到1970年,有很多口腔器械申請專利用於防止打鼾或保持氣道暢通,比如下頜託帶(1891年取得專利)或鼻擴張器(1918年取得專利),口腔護罩(oral shield 1903年取得專利),至今在淘寶、天貓上還可依稀看見這些產品的身影。當你在淘寶上下單的時候,恐怕沒想到你買的居然是100多年前的思路。
1927年,Edward J. King發明了下面的“呼吸器”,意思是“放置在使用者的牙齒之間以防止打鼾和促進呼吸”,這已經很接近現代治療鼾症的下頜前移器(MAD)。
1981年,芝加哥精神病學家Charles F. Samelson受到自己打鼾問題的啟發,發明了一種蠟制的舌頭保持裝置(TRD),可以在睡覺時讓舌頭向前移動,由於蠟易碎且經常破裂,後改為合成樹脂製作。TRD在1981年獲得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專利。1982年大名鼎鼎的醫學雜誌JAMA上發表了比較TRD和UPPP手術的臨床試驗,顯示兩者療效相當。這使得無人問津的口腔裝置重獲人們的重視。目前,舌瀦留裝置應用不多,但對某些舌後墜的高齡老人,我覺得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在德國,睡眠醫生Karlheinz Meier-Ewert閱讀了Samelson發表的文章,自述“像觸電”般獲得了靈感。他和牙醫 HeinrichSchafer博士合作,製造了一個單塊丙烯酸裝置(下圖),這也是下頜前移裝置的雛形。
1983年,夏威夷的正畸醫生Peter George與另一名正畸外科醫生開會,後者告訴George醫師,一名睡眠醫生讓他給一名嚴重OSA患者進行下頜推進手術,但患者沒有顱面異常,這名外科醫生認為手術會對患者的面部輪廓和咬合產生負面影響。George提議他可以為病人制作一種器械,“讓他的下整晚向前,早上就可以把它拿出來。”這就是夜間氣道通暢器(NAPA)的由來,實際上是最早的下頜前移器(MAD)。和其他口腔治療裝置相比,MAD顯示出明顯的優勢,隨著逐漸改進,MAD成了口腔治療裝置的絕對主流,幾乎成了口腔治療裝置的代名詞。
上述MAD也稱為第一代MAD,它的特點是固定上下牙列的裝置是一體設計,一旦MAD做好,下頜和上頜的位置關係就固定,如果想改變,只能重新制作,這在臨床上很不方便。目前牙醫基本不再製作第一代MAD,第一代MAD幾乎全是工廠預製式MAD,這也就是大家在淘寶上見到的“熱塑”牙套。這種MAD使用前泡在熱水裡變軟,拿起來放在嘴裡,用牙齒持續咬緊十幾秒鐘,在咬的時候下就要向前伸,十幾秒後,牙套變冷變硬,形狀固定,以後佩戴這種裝置,下自然就向前推。淘寶上這種MAD大約200多元錢就可以買到。

第一代牙套無法更改上下頜的位置關係,人們自然希望有可以調節位置的MAD,這就是第二代MAD(下圖)。這種型別的MAD都是上下兩片和連線部分構成,連線部分允許下頜稍微向前、向後移動,調試出更合適的距離。按照美國口腔睡眠醫學會標準,合格的MAD應該允許前後任意移動5mm以上,每次移動的最小距離小於等於1mm。
隨著科技進步,近年有人把預製式熱凝MAD進一步改進(下圖),爭取預製MAD也實現可調節的功能,但我在國內還沒有看到公開售賣。
摘自Mohammed El Ibrahimi 等人,Open Respir Med J. 2016;10:46-50
上述第二代MAD上下兩部分都是在兩側相連,只能阻止下頜前後和左右運動,但無法阻止嘴巴張開。張口會導致氣道更狹窄,加重睡眠呼吸暫停。第三代MAD改為在門牙處連線,這樣避免了睡眠中張口過大。
傳統上第二代或第三代MAD首先要牙醫取牙模,每個人的MAD都不完全一致,這叫做定製MAD。以前有很多屬材質的MAD,7年前大概3000元左右,由於有人金屬過敏,目前多采用高分子材料製作。現在取牙模也逐漸由牙醫改為受培訓的人員,甚至不需要取牙膜,直接用3D掃描器生成牙模3D數字影像,傳回專門的公司製作,做好後再寄給患者。患者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試戴、調整。這種MAD大概需要1萬元左右。
有人在淘寶上可能已經接觸過預製MAD,不少人有疑問:淘寶上的預製MAD只要200多元,而在醫院製作則數千、或萬元左右。這兩者有差別嗎?或者說,預製MAD和定製MAD哪個好?
所有的睡眠醫學指南上都一致推薦定製MAD,理由是定製 MAD 在舒適性、改善呼吸暫停和減少白天嗜睡方面更勝一籌。
醫學會的推薦首先要符合“學術”正確性,幾乎不會考慮價格。而現實中肯定有人注意到兩者價格差別太大,所以,如何選擇就看個人的習慣了。
為了讓便於大家做決策,我找一篇直接比較這兩種MAD的研究,貼出研究結果,供大家參考。沒有興趣研究的,跳過去就是了。這篇文章結論和主流觀點一致,但設計很嚴謹,它是隨機自身交叉對照研究。每一個受試者分別佩戴兩種不同MAD,每種戴3個月。

摘自Johal A的文章,PMID:27784410
研究的結果見下面的表格中,表格中“完全有效”大家可以理解為“顯效”。使用定製的顯效率64%、部分有效率32%,而預製MAD分別是20%和40%。
不少人對於MAD比較陌生,MAD強制下頜向前,為什麼能減少睡眠呼吸暫停?
舌頭是由肌肉組成的,舌頭的肌肉大部分和下頜(下巴)相連,把下頜推向前,這樣舌頭也被動向前,由於人體是一個整體,咽部的其他部位也向前,這樣氣道就會通暢一些。
摘自S. Raghavendra Jayesh 等人,J Pharm Bioallied Sci. 2015 年 4 月;7(增刊 1):S223-S225
看看人類下頜骨的結構,不難想象,佩戴MAD後,顳下頜關節必然持續受到向前的拉力,時間長了肯定會疼痛。佩戴MAD早期幾乎人人顳下頜關節不適。第二代MAD向前牽拉的程度從弱到強,逐漸適應,所以更多的人會耐受,而第一代MAD是固定的,佩戴之初牽拉就較多,沒有適應過程,不容易被人接受。
當然,顳下頜關節不可能無限地向前拉,如果持續拉到最大幅度,很難適應,疼痛明顯,造成說話、吃飯受限。一般最終的牽拉幅度是最大幅度的50%-75%之間,所以,MAD的療效有限,比呼吸機要差一些。
大多數睡眠學會推薦不願意佩戴呼吸機或者無法耐受呼吸機再考慮MAD,MAD用於輕、中度患者,不推薦重度患者使用MAD。上面的推薦立場很明確,挺呼吸機、踩MAD。不過,很有意思的是MAD就像踩不死的小強。
MAD頑強的生命力在於:儘管改善睡眠呼吸暫停效果不如呼吸機,但很多研究發現它和呼吸機在臨床結果方面差不多,比如改善白天睏倦、降低血壓方面,兩者差不多。甚至2024年有一篇文獻發現MAD似乎降得更多一點點。
上述現象看起來很難解釋。如果有人說地球是方形,一定會冒出一些人找出地球是方形的理由。有人推測,這是因為OSA患者更容易接受MAD,佩戴MAD的時間,比佩戴呼吸機的時間長,勤能補拙,所以最終效果也還不錯。
MAD早期副作用除了顳下頜關節疼痛,還有流口水等不適。不過多數人會慢慢適應。長期佩戴MAD可能會引起牙齒輕度移位,但移動幅度很小,基本沒有大礙。看來如果不糾結於MAD是否很好解決睡眠呼吸暫停,MAD副作用不大,小巧方便,便於佩戴,其使用時間完全有可能超過呼吸機。
呼吸機或MAD的舒適性,我覺得主要取決於佩戴者自身鼻咽部的解剖結構。我本人屬於單純鼾症,沒有鼻塞,咽部空間也很大,佩戴呼吸機很舒適,佩戴MAD早晨起床只有輕微的痠痛,過一會就消失了。
具體到某個特定人,呼吸機和MAD的舒適性誰更好很難說,最重要的是呼吸機可以試戴,MAD沒法試戴,只有花了錢,做好了才知道有沒有效,舒不舒服。所以,睡眠醫學會推薦先試戴呼吸機完全有道理。
同樣地,我相信MAD療效也取決於解剖結構,指南推薦MAD用於輕中度患者,主要是這些患者的解剖結構異常更少,更容易耐受MAD,事實上,有些重度患者戴MAD也有效。
遺憾的是,什麼樣的解剖結構有利於佩戴MAD,現在沒有統一認知。有人總結MAD效果好的人群特點:年輕、瘦一些、女性 、心血管疾病較少,面部短、面部不突出,鼻阻塞重的人或者血氧飽和度低的人佩戴起來效果差一些。如果平臥位睡眠呼吸很重,側躺睡眠就輕多了,這種人佩戴MAD效果也會好一些。
這些五花八門的特點說明我們還沒有掌握MAD治療疾病的本質。打鼾看起來很簡單,但深入進去其機理很複雜,下一篇,我將比較呼吸機、減重、手術和MAD這四大主流方法。
【延伸閱讀】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好,敬請積極點贊、轉發、關注,沒準您的家人朋友也能獲益。

如果您想租呼吸機、缺人指導,可以點選公眾號中的“發訊息”聯絡我。
您有睡眠或呼吸科的問題想諮詢本人,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在好大夫網上醫院找到我。
本公眾號聚焦呼吸疾病,力爭寫精品,敬請您關注。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但拒絕不完整轉發,轉發不能用於牟利,否則轉發必須得到作者的書面同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