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谷新新
紹興市中心醫院麻醉科 胡聖仕
一. 七氟烷的理化性質和藥理學特性
吸入麻醉藥七氟烷,合成於1968年,它是無色透明液體,臨床使用濃度不燃不爆,但在氧氣中濃度達到11%,在氧化亞氮中達到10%時可以燃燒,化學性質不穩定,鹼石灰可吸收分解,高溫時明顯。七氟烷的血/氣分配係數低,僅為0.69,使其起效迅速,誘導時間短,甦醒快,大部分經原形透過肺撥出,體內代謝率約為3%,麻醉深度易控制;而且氣味芳香,對氣道刺激小,不增加氣道分泌物,對血流動力學和自主呼吸影響較小,且不增加心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

七氟烷透過調節神經遞質和受體的作用,抑制中樞發揮鎮靜、麻醉、肌松的作用,還具有支氣管平滑肌鬆弛的效果,對迴圈、呼吸和自主神經的抑制呈劑量依賴性。值得注意的是:七氟烷可使腦血流增加,顱內壓輕度增高,降低腦耗氧量,它還可以鬆弛子宮,增加出血,所以慎用於顱內壓增高者,還有產科等。此外,對患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先天性肌病(如肌無力,肌萎縮等),惡性高熱易感者等也是慎用的。
二. 成年人靜吸複合誘導無肌松插管的優點和臨床應用
[1]七氟烷吸入誘導用於小兒居多,成年人由於職業暴露等原因,主要使用靜脈誘導。由於七氟烷在心血管方面的穩定性,使其在老年或一些迴圈不穩定的患者中應用比丙泊酚更具有優勢。另一方面,成人較容易配合,尤其是肺活量呼吸誘導方面。對於需要鎮靜而保留自主呼吸的患者而言,七氟烷誘導是不錯的選擇之一。
七氟烷誘導在困難氣道或者疑似困難氣道的患者應用中具有清醒誘導、保留自主呼吸插管、試探性插管等適用面。但研究顯示,顱內和肺泡內的七氟烷濃度達到平衡需要約15 min,因此,全憑七氟烷誘導短時間內無肌松插管難以滿足要求。關於成年人的七氟烷聯合靜脈麻醉藥無肌松插管,諸多文獻顯示合理的藥物組合和劑量是可以達到滿意的插管效果的。

三.成年人靜吸複合誘導無肌松插管的具體實施方法
[2]成年人七氟烷吸入誘導在臨床上常用2種方法,6-8%七氟烷,通常流量設為4~8L/min,方法1:潮氣量呼吸誘導法,即讓患者正常呼吸,進行潮氣量呼吸,直至2MAC,但比丙泊酚誘導所需的時間顯著延長。方法2:肺活量呼吸誘導法,即誘導時,七氟烷預充麻醉環路,讓患者做最大吸氣並屏氣,屏不住時再行一次深吸氣並屏氣,如此反覆幾次直至睫毛反射消失,下頜鬆弛,相同濃度誘導時間顯著短於潮氣量法。若混合氧化亞氮可縮短誘導時間,有報道可以縮短2分鐘左右。
Banchereau等研究顯示,七氟烷吸入誘導壓控通氣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較自主通氣組高,Bis也更低,因為壓控通氣能補償麻醉藥造成的呼吸抑制,促進七氟烷的吸入與分配。
靜吸複合法是將吸入麻醉藥與靜脈麻醉藥複合使用,以增加效果,減少麻醉藥的用量、縮短誘導時間。
1. 複合丙泊酚:丙泊酚可提供一定的肌松作用,常用無肌松插管丙泊酚的誘導劑量為2.5~3.0mg/kg可以獲得較好的鬆弛下頜、抑制喉部反射的作用.單用丙泊酚插管成功約73%,但有93%劇烈的肢體反應和嗆咳反射。七氟烷吸入誘導後追加丙泊酚,可提高插管條件。
2. 複合利多卡因:Aouad等研究顯示8%七氟烷複合2 mg/kg利多卡因靜注後進行插管,可有效減低心血管反應和嗆咳反射。
3. 複合阿片類:Katoh等的研究顯示插管前4 min靜注1、2、4 μg/kg芬太尼可將七氟烷氣管插管最低肺泡濃度(MACEI)從3.55%分別降至2.07%、1.45%和1.37%,但4 μg/kg和2 μg/kg芬太尼對七氟烷MACEI的降低幅度無統計學差異,因此芬太尼劑量對七氟烷MAC值的影響存在封頂效應。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氣管插管的血流動力學變化,但呈現劑量依賴關係。
阿芬太尼的鎮痛強度較芬太尼小,Sivalingam等發現,對於 ASA 1或2級患者的 LMA 插入,七氟醚+阿芬太尼5 μg/kg組比單獨七氟醚組和丙泊酚+阿芬太尼 5 μg/kg組喉罩置入條件更佳。對於氣管插管,20 μg/kg阿芬太尼+七氟烷也足以提供良好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增加阿芬太尼劑量對插管條件的影響不大,反而會大幅度降低血壓。瑞芬太尼是目前抑制插管升壓反應最有效的阿片類藥物。
Joo等研究顯示吸入8%七氟烷後複合1 μg/kg或2 μg/kg瑞芬太尼,插管條件達到可接受的比例是54%和89%,此基礎上增加瑞芬太尼劑量,雖插管條件得到提高,但會帶來嚴重的心血管抑制。對於老年人和危重患者要慎重使用,尤其是聯合其他心血管抑制藥物的時候。建議複合瑞芬太尼時應該緩慢靜脈注射或者泵注。
雖然複合阿片類藥物會加速患者呼吸暫停,但其可明顯減輕插管時的心血管反應,縮短插管時間,降低吸入誘導的MAC。常用的推薦劑量分別為芬太尼3µg/kg、舒芬太尼0.2~0.3µg/kg、阿芬太尼20µg/kg、瑞芬太尼2~3µg /kg。以上阿片類藥物的作用高峰時間不同,因此用藥時間也有區別,一般芬太尼在插管前3~5min使用,舒芬太尼為5min,阿芬太尼3min,瑞芬太尼最短,只需90s。
以靜吸複合法與舒芬太尼合用為例,標準的無肌松藥插管麻醉誘導可以這樣進行:給患者面罩吸入純氧;靜脈使用1mg/kg丙泊酚之後;靜脈注射0.2µg /kg舒芬太尼;開啟七氟烷揮發罐,由1%開始,逐漸加量至6%;待患者意識消失,下頜鬆弛後第一次置入喉鏡,使用利多卡因氣霧劑對患者喉部進行表面麻醉,用量為6噴;取出喉鏡,繼續面罩人工通氣,2分鐘後行氣管插管。
四.總結和思考
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時間較短,肌松和鎮痛要求不高的但需要插管的手術,如能做到手術室內拔管那是最好的,可加快復甦室的週轉效率。所以我們在肌松藥和阿片類藥物用量上會想要做一些控制並減少副作用,但是又要滿足插管需求,這就對我們提出了一些要求和思考。我們是否可以採用這個方式呢?
成年人誘導插管的時候,在常規有肌松的靜脈誘導後,直接開啟七氟烷輔助誘導,容控呼吸,靜脈藥物劑量和七氟烷濃度都低於常規單獨誘導劑量,插管之前靜脈推注1mg/kg利多卡因或喉麻管(圖1)在聲門裂處噴灑利多卡因,潤滑導管,也可以使用隨用隨噴(Spary⁃as⁃you⁃go,SAYGO)技術[3]、導管尖端略微過聲門時退出管芯送管之前經氣管注射和霧化吸入等。
值得補充的一點是,有時候插管反應較為劇烈並不是給藥不夠,而是插管過於匆忙。所以建議可啟動監護儀上或者麻醉機上的計時器,等待初始給藥4-5分鐘後插管,根據血壓和心率下降情況,決定是否再追加小劑量丙泊酚等。

成年人誘導使用七氟烷並不是目前主流的方式,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就是,氣體洩漏和職業暴露。筆者嘗試過的經驗是沒有面罩通氣困難的患者,比如無絡腮鬍,面部消瘦,面部肥胖等,容控下透過觀察設定潮氣量和實際潮氣量的差值,以及二氧化碳波形可以觀察面罩通氣效果,是可以達到不亞於喉罩的密閉效果的。但不建議女性懷孕或備孕麻醉醫生嘗試。
[2] 鄧若熹,吳新海,萬紅,七氟烷三種吸入誘導方式對麻醉效果的影響.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1) : 1648-1649.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3.11.021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