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孩子,可以在家長的負能量中健康成長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一個家庭中,父母的情緒狀態,決定了孩子世界的色彩。如果真愛孩子,請不要肆意向孩子宣洩你的情緒。學會把壞情緒丟在家外,把愛帶回家,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薩姐
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狀態是會“傳染”的。
比如和朋友一起旅行,如果他一直關注負面的東西,喜歡抱怨:天氣不好、酒店房間不夠大、有人插隊······我們的心情也會被影響,好像這趟旅行很糟糕。
在這種狀態下,不順心的事情甚至會越來越多。
但是換成一個樂觀積極的人,通常會更多地關注有趣、快樂的事情,對一些“小插曲”一笑而過,我們就會被感染,旅行的氛圍也會變得更加開心、輕鬆。
和正能量的人同行,會讓我們感覺生活充滿美好與希望,自身也更具熱情和活力。
在家庭教育這趟“旅程”中,家長就是和孩子結伴同行的人,同時也是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家長自身的能量狀態,對孩子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情緒穩定、思維樂觀的家長,會營造一種平和、愉悅的家庭氛圍,孩子是放鬆的、舒展的,能夠自由自在地探索、發展自我。
而經常傳遞負能量的家長,會讓孩子感到緊張、焦慮、消極、不自信,抑制孩子的成長潛能。
下面這2種最常見的傳遞負能量的方式,家長要儘量避免——
01
把孩子當做情緒“垃圾桶”
記得我在小學任教時,班上有個女孩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下課了也不和同學一起玩,經常一個人坐在座位上,有著和年齡不符的成熟。
有天放學,其他人都走了,我看到只剩她一個人在教室,便去詢問原因。
她告訴我說:“老師,我真不想回家。”
我聽了很驚訝,問她為什麼。
她說,
“我不想和媽媽待在一起,她不是罵我,就是罵爸爸,要不就在我面前唉聲嘆氣,說自己很累、家裡沒錢······我每天聽這些,可是又改變不了什麼。”
最後,她說了一句讓我特別心疼的話:
“老師,我愛我的媽媽,但我也真的怕她,一點也不喜歡我的家。”
一個家庭中,父母的情緒狀態,決定了孩子世界的色彩。
如果家長經常抱怨,愁眉苦臉、鬱鬱寡歡,孩子會跟著緊張、焦慮,陷入一種無助、絕望的情緒中。
長此以往,他的性格會變得內向、自卑,看這個世界也往往是負面的。
通常來說,這類孩子的學業水平和各方面發展也會低於同齡人。
原因很明顯,在本該無憂無慮,廣泛求知和探索的年齡,孩子卻被迫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和能量,來消化和對抗來自家長的負能量。
成年人的世界裡,充滿了疲憊、壓力、無奈,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家長們有時候表現出各種情緒,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越是這樣,越應該學習情緒管理,而不是把情緒的出口對準弱小的孩子。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沒有安放好自己在外部世界中積攢的負能量,比如工作的不順、生活的壓力、個人情感問題,於是在面對孩子時,情緒很容易爆發。
這會導致家長錯誤地以為自己的憤怒、焦慮,都來源於孩子不聽話、做不出作業、不夠優秀······
在父母不穩定的情緒下,孩子不得不透過自己的行動來寬慰父母,把他們從負面情緒中解救出來,好像自己學習好、表現好,父母就會開心一點。
本質上是家長沒有能力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向孩子索取,這對孩子人格的發展和個人成長,傷害都是巨大的。
繪本《可以不去工作在家陪我嗎》中,有一段很溫暖的對話:
孩子問:“工作那麼辛苦都是因為我嗎?”
媽媽說:“不是的,寶貝。工作辛苦是因為工作是辛苦的,不論誰做都會辛苦。就像檸檬是酸的,不論誰咬一口,都會覺得酸。”
為人父母,管理好情緒是一門最基礎的必修課。
多和自己的內心對話,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來源,努力解決導致情緒產生的問題,避免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多向孩子傳達生活美好、積極的一面,用自己努力向上的姿態去感染孩子。
這樣,孩子會發自內心地熱愛生命,熱愛這個世界,並願意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
02
打擊、否定,破壞孩子的自信心
除了情緒的傳染,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家長習慣性地比較、打擊、貶低,也會給孩子傳遞負能量,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沒自信,覺得未來黯淡無光。
比如孩子表現不好、成績退步的時候,家長第一反應就是指責孩子,而不是具體的指導;
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經常朝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笨死了!這都不會。”“你要氣死我?"
對孩子有著高要求、高期待,一旦沒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流露出失望、不滿······
孩子是很敏感的,會從父母對自己的態度、語言,甚至是一個表情、眼神中讀出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並由此建立起自我認知。
《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一書中說到:
“父母對孩子的苛責、傷人的態度、偏見以及不合理的期待,都會內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內在聲音,讓孩子變得自我攻擊。”
如果家長經常指責、否定孩子,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真的很差勁,自我價值感低,做事傾向於退縮、逃避,遇到困難和挫敗容易自暴自棄、一蹶不振。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最危險的事情,不是一時的成績退步、某一次闖禍犯錯,而是他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對未來的憧憬。
因此,家庭教育的關鍵之一就在於:幫助孩子找到自信、價值感來源。
這就相當於在孩子心中點燃起一個永遠不會熄滅的火把,讓他不管處在何種境況下,都擁有努力的激情,能照亮自己的人生。
喜劇演員楊迪曾在一檔節目中深情感謝父母,說自己完成了夢想,父母就是支援他勇敢追夢的人。
“你們從來沒有阻礙過我想要做的任何事情,你們永遠都是鼓勵我。你們讓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
不管他幹什麼,媽媽都說“好”、“棒”,從來沒有說過一句不是,然後他就越發努力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其貌不揚,甚至常被人嘲笑“長得醜”,卻一直自信樂觀,中間有過迷茫和挫折,也都堅持了下來,最終贏得無數觀眾的喜愛。
家長的關愛、鼓勵和欣賞,最能為孩子注入正能量,讓他感到自己是被愛的、有價值的。
具體來說,家長關鍵要做好以下3點:
第一,孩子犯錯、表現不好、成績退步時,不要破壞性批評,直接否定孩子整個人。
應當就事論事,重點是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學習正確的做法,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不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不把成績好壞當做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價值標尺。
善於欣賞孩子身上的優點、特點,幫助孩子在自己擅長的地方做得越來越好,用優勢帶動不足。
第三,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敗,家長不表現出失望、憤怒,而是能夠理解孩子的情緒,教會他積極面對,從中振作起來。
當家長學會用積極的思維看待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相信孩子的潛能,孩子也會練就積極的心態,一點點進步,最終成為優秀的自己!
點個在看”,與各位共勉。
-END-
作者:錢志亮,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