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不止一個娃

娃哈哈當前的困局不只是遺產糾紛,也更包括國有與民營的關係和利益。這也是宗慶後留下的遺產的另一面,現在都到了買單時刻。
在公眾視野裡,娃哈哈是最近才突然陷入爭鬥和危機的。
但事實上,他們的危機來得更早一些。
自宗慶後病重傳聞起,網上就有過不少關於娃哈哈的“醜聞”,宗慶後去世之後,這類資訊出現的更頻繁。只不過,很多內容當時都被當作“謠言”或快速消失。
比如,一篇名為“實錘舉報宏勝集團總裁宗馥莉侵佔娃哈哈鉅額國有資產”的文章,就曾傳播一時,其內容不但指責娃哈哈在國有控股的娃哈哈集團之外,打造了一個龐大的業務體系,更指出宗馥莉接班後變本加厲,進一步加大對相關利益的清洗。
也是在此期間,娃哈哈的⼀名外籍⾼管Jacky Zong,中文名是宗繼昌,乃至宗慶後還有其他子女的傳聞,開始浮出水面。
新聞舊聞結合起來看,娃哈哈的內部混戰那時就已相當激烈了。只不過當時,大家都還比較收斂,也有所顧忌。
所謂的“獨女”宗馥莉依然如大家意料的那樣,作為指定繼承人,接過了宗慶後的權杖。
但現在回頭看,宗馥莉最初接的還只是副董事長、總經理,娃哈哈的董事長位置,宗慶後並沒有交給她,或者說她當時並沒有得到。
更加蹊蹺的是,副董事長宗馥莉“接班”沒幾天,一封《致娃哈哈集團全體員工的信》廣為流傳,宗馥莉在信中明確宣佈自己從即日起將辭去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不再參與經營管理。

一週之後,劇情再次反轉,股東“懇請”其留任,一月之後,宗馥莉非但沒退,而且大進一步,正式接任了董事長。
與之伴隨,四名元老董事集體出局,被認為是宗馥莉親信的葉雅瓊、洪嬋嬋和費軍偉等則成為新任董事。
如今回頭看,這些都有戲中戲,而這些戲完之後,看似穩定的局面背後,實則在醞釀更大的戲。
坐上大位的宗馥莉,幾乎橫衝直撞地,加速著業務改革,也以業務改革之名清洗著父輩留下的人事和利益格局。
與之相對應的,是屢次三番爆出宗馥莉的負面新聞。
比如,內部員工發舉報帖,指責她採取各種手段施壓脅迫老幹部,裁員但不承擔合法經濟補償等等。針對宗馥莉是否過於鐵血無情,不適合擔當娃哈哈重任的討論帖也層出不窮。
關於宗慶後有私生子女的傳聞,也間斷地浮現。對大多數人來說,宗慶後有私生子女,這肯定是謠言。因為這麼多年,大家看到的和相信的都是“布鞋首富”的勤勞樸素和品德高尚。
如此這些,斷斷續續,暗流一直未有停歇。
直到今天,謠言成了真實,而且帶有法院的背書。早在2024年12月,三名美國籍青年宗繼昌(Jacky)、宗婕莉(Jessie)、宗繼盛(Jerry)就已提起訴訟,他們作為宗慶後非婚生子女,主張要求凍結宗馥莉持有的18億美元信託資產。
受到影響的自然不只是宗馥莉個人,也更包括娃哈哈。
儘管娃哈哈對外稱“家族事務與公司無關”,但一個家族企業,家族內鬥,怎能無關。至少,若三人勝訴,宗馥莉所代表的29.4%集團股權就可能遭到分割,最終也影響娃哈哈的權柄執掌。
而據阿里資產拍賣平臺資訊顯示,5月31日至6月1日,共計28筆娃哈哈實業公司股權集中上拍,涉及股數從5000股至10萬股不等,起拍價跨度極大,由象徵性的1元至150萬元。
按照已交易成功的成交額,摺合每股12元,相比2024年11月同類股權的每股22.15元,幾乎腰斬。
▲來源:紅星新聞

這些交易背後,或許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今天回看宗家和娃哈哈的這盤棋,裂痕或許早在宗慶後婚外子女出生時就已埋下。
如今的網路上,瘋傳著各種宗馥莉是爽文大女主的網文和傳說,這些內容皆為吃瓜群眾臆想,但結合當年宗馥莉去美國讀書,被“後媽”“監護”,以及宗馥莉入職娃哈哈的一系列經歷,關於她如何隱忍、發狠和復仇的性格養成,恐怕也不完全是杜撰。
當整個棋盤漸漸輪廓清晰,也就不難理解宗馥莉在過程中的一些反常,甚至極端行為。而從宗慶後直到去世都沒有把董事長明確交出看,他對宗馥莉接班也是有保留或舉棋不定的部分。
一言以蔽之,在誰能繼承娃哈哈這件事上,宗慶後和宗馥莉或許早就各懷心思了,只不過最近幾年才由矛盾走進現實。
除了家族內部有根本利益的衝突,宗馥莉的經營管理作風,也與宗慶後大不相同,這恐怕也是宗慶後不能完全放心的原因。
比如,宗慶後傾向家長式的威權管理,相信自己對市場的直覺,他曾經直截了當的表示,自己不相信西方的那一套,MBA等等這些東西。對待員工,他要求忠誠,講家文化。
但宗馥莉就是從西方那一套成長起來的,她14歲就被送去美國留學,住寄宿學校,整個三觀的養成都受資本主義的薰陶。
兩代人迥異的背景,經歷和觀念,最終導致他們在很多事情上都無法相互理解。
比如,如何對待娃哈哈的舊臣,如何對待員工,即便沒有家族內部利益派系鬥爭,不考慮站隊和立場,僅僅從公司發展層面,宗慶後、宗馥莉的態度也都大相徑庭。
宗慶後很少辭退員工,只要忠誠,能力差一點也沒關係,犯點錯誤也沒關係,但宗馥莉沒有那麼多考慮,她是“犯了什麼錯誤,就應該受到什麼懲罰”。
再比如對品牌的發展方向。
宗慶後希望把娃哈哈做成一個兼具“國民剛需”渠道控制力、“民族符號”情感號召力、“社會擔當”公信力的三位一體品牌。但宗馥莉卻不認同,她直言“娃哈哈品牌老了,會更喜歡喜茶這樣的品牌。”
所以,她砍掉了王力宏的代言,說人家年紀大了,審美疲勞。創立新品牌KellyOne,與王一博合作推出無糖氣泡水。
▲來源:KellyOne官方微博

宗慶後顯然很清楚這種差異,所以培養宗馥莉的另一邊,他內心的糾結和擔憂也似乎從來沒斷過,比如他不只一次地強調,女兒在美國時間太長,性格、文化頗受影響。
這種衝突和矛盾,在宗慶後健在時,都被宗慶後消化了,比如宗馥莉開除老員工,宗慶後則默默將這些員工請回重新安置。
宗慶後去世之後,宗馥莉徹底放飛自我,也的確導致了諸多問題,以至於宗慶後弟弟宗澤後也站出來公開表達自己的不滿。
宗澤後用過剛易折形容侄女接班後做的一系列改革,甚至最後還略帶個人情緒的補了一句,“如果(娃哈哈)全是你自己的股份,當然你可以愛怎麼幹就怎麼幹,國有企業你就是個職業經理人,你就必須夾著尾巴做人。”
而宗澤後這句話裡,也藏著決定宗家和娃哈哈命運的更關鍵因素,甚至更大的雷。
作為中國飲料的龍頭企業,娃哈哈有個問題一直被忽視或掩蓋,但現在變得格外重要了。
它到底是國有還是私有?它如何國有,又如何民營?
過去多年,娃哈哈一直被認為是民營甚至家族企業,宗慶後也長期是民營企業家標杆,而且坐上過首富寶座。
但事實上,大家所認知的娃哈哈集團其實並非宗家的企業,其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區的校辦企業經銷部,最初由上城區政府百分百持股,1996年之前,娃哈哈集團都是標準的國有企業。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直到90年代末,娃哈哈集團上報職工持股方案並獲得上城區政府批覆完成改制,宗慶後才真正從法律意義上成為企業的主人,而且也只是主人之一。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當時,改制後的娃哈哈集團股權結構為:杭州市上城區國資局持股51%,宗慶後持股29.4%,工會職工持股會持股19.6%。
後來經過二次調整,上城區國資局將5%的股權轉讓給職工持股會,最終形成了杭州上城區國資委透過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持股娃哈哈集團46%,宗氏家族持股29.4%,工會職工持股會持股24.6%的格局。
由此,基本形成了國有資本、個人資本和員工集體所有制相互結合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在這個結構裡,宗慶後雖已成為娃哈哈最大個人股東,但仍未獲得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然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娃哈哈卻和當初的娃哈哈集團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某種程度說,如今的娃哈哈集團,就像宗馥莉一樣,在相當多不瞭解內情的公眾眼裡,她是國有和民營混合所有的“獨女”,但事實上,她早已有一堆同父異母的弟弟和妹妹。
這些“弟弟妹妹”,就是宗慶後家族在國資控股的娃哈哈集團之外發展的,跟娃哈哈有關,甚至也有娃哈哈之名,但完全屬於宗家控制,跟國資無關的真正的私營企業。
早在2002年前後,宗慶後就在國資娃哈哈集團之外成立了一系列的公司,其中最關鍵的是2003年成立的宏勝飲料集團。
雖然不直接隸屬娃哈哈集團,但這家由英屬維爾京群島離岸公司控股,後來由宗馥莉全權掌控的企業,長期承接娃哈哈OEM業務,併為娃哈哈集團生產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產品。
換言之就是,國有的娃哈哈集團長期“支援”著私有的宏勝,當然也可以說,私有的宏勝長期“支援”著國有的娃哈哈集團。
▲來源:宏勝飲料集團官網

透過宏勝集團類似的途徑,宗氏家族在娃哈哈集團之外建立了龐大的產業帝國,包括在全國擁有20個生產基地、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條生產線,與娃哈哈集團形成平行宇宙,且其控制人多為境外註冊公司,但最終穿透到宗家自然人。
《經濟參考報》曾報道,截至2022年底,娃哈哈集團資產佔整個娃哈哈系總資產的比重已僅剩15.67%。
國資疑雲的另一邊,當初改制時持股24.6%的職工群體利益,也是另一個雷區。
內容來源:企查查

娃哈哈2018年就啟動了針對員工持股的購買計劃,要求員工以每股3元出售所持股份,但因諸如價格遠低於實際價值、不知道股權最終賣給了誰,過程是否合法等等,未能大規模執行。
宗馥莉上任後,也進一步要求員工重新簽署勞動合同、低價回收股權,但同樣進展不順,甚至引發員工發起集體訴訟維權。
國資、職工持股、宗家圍繞娃哈哈的權益,如同宗馥莉和弟弟妹妹關於宗家的權益,在有人能穩得住局面之時,它即便有衝突和矛盾,也能穩定壓倒一切,讓衝突和矛盾可以拖,可以等待時機再解決,但若大局不穩需要洗牌重構,那矛盾就會被集中爆發。
如今,它也是壓在宗馥莉和娃哈哈頭上的兩座大山。
據報道,宗慶後另外三個子女的母親,娃哈哈集團原黨委書記杜建英,早就在謀求收購國資及員工持股,但也並未取得實質進展。
而如今,伴隨家族內部爭產戰爭必然會涉及到股權和產業,娃哈哈的所有這些,無論是家族內部的,還是家族之外的,積累了若干年,拖了若干年的問題,似乎也都到了要清賬、買單的時刻。
[1]《娃哈哈集團或成“空殼”,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當查清》新浪財經
[2]《曝國資和員工利益受損,娃哈哈股改為何這麼難?》新浪財經
[3]《溫和鷹派宗慶後中國企業家雜誌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