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導筒」特別報道
2025年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本月進行,「導筒directube」陸續釋出相關特別報道。

文:鈦敏喜
洪常秀作為當今韓國電影史不可繞過的一位殿堂級的大師,其影片的創作風格經常被作為電影節電影、作者性影片、小成本文藝片的典範參照。有研究學者稱其是「最像法國導演的韓國導演」,也有觀點認為稱其創作貫徹了極簡主義美學。但作為洪門骨灰級影迷想說,他的電影遠遠不止看到的這些。
今年,洪常秀第33部長片《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先後完成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世界首映(第8次入圍主競賽單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中國首映。影片延續其一貫的作者印記,以詩意氛圍、家庭關係勘探、自然療愈、階級審視和尖銳的自我剖析,又一次完成了洪氏美學一貫的作者風格。
回溯其創作譜系,從1996年《豬墮井的那天》起,洪常秀便以「酒、男人、女人、性」四大核心元素為切口,將慾望與知識分子的精神褶皺結合編織成獨特的影像寓言。在電影的敘事結構上設下重重巧思,透過人物關係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碰撞,揭開慾望網路中的荒誕部分。作為一個非常高產的作者導演,近30年的創作歷程中,洪常秀的作者風格始終處於動態的流變之中。
結合他過往的創作經歷來分析一下他在新作《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中想對我們說點什麼?

(電影《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海報)
一
從寫實到抽象的視覺實驗。固定鏡頭是洪多年以來一以貫之的攝影技法,從早年的推拉變焦代替剪輯到如今偏向抽象的視覺實驗。2021年的《引見》裡的黑白影像,是這場抽象實驗的第一次顯現。過度曝光的外景像被蒙了層毛玻璃,人臉在失焦中模糊成色塊。初次看《引見》時我甚至懷疑過是網盤資源的質量問題。直到2023年《在水中》開始大片失焦後,我開始讀懂了他的“挑釁”:「你還在模仿我真實,我已經開始玩抽象了!」
新作《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依舊延續了這種視覺風格,但更成熟了。全片延續了洪常秀的標誌性的固定長鏡頭,鏡頭像被焊死在某個位置,跟著人物的表演緩緩移動,偶爾的變焦與選擇性失焦,精準復刻了男主近視的視覺特徵。
影片的視覺起點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郊區的獨棟別墅,室內極簡主義的裝潢,年輕的詩人送女友來到她父母家時的侷促、女友父親與「未來女婿」圍繞著二手汽車、詩人的鬍子以及那個從未出場但卻充滿階級意味的著名律師爹。日常的寒暄中沒有詩意的自然景觀,沒有精心設計的構圖,那個被女友父親精心打理了許多年的後山甚至沒有精緻的植被,讓眾人停杯投箸去追逐的日落甚至沒有浪漫的晚霞。這種漫不經心的呈現,一度讓人覺得洪迷在硬吹。事實上這種讓自然迴歸本真的狀態,不被人類審美所規訓的景觀,更讓人感覺到放鬆,而這些才是我們生活的日常。
看完《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我忽然覺得洪常秀在這部影片中的視覺表達除了模仿男主的近視視角之外,還在追求一種直視內心深處的真誠。他沒有選擇用鏡頭美化自然,而是讓自然成為一面最誠實的放映機,映照出人類最真實的生存狀態,我們的笨拙、我們的偽飾、我們的欲言又止和我們不敢承認的脆弱。寫到這兒,誰又能忍住不愛一個這樣真誠、直率的洪常秀呢?

(電影《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劇照)
二
洪氏電影的精髓在於玩味敘事結構。觀看他的影片總有一種於漫不經心處見高樓拔地而起的感覺。一切毫不起眼的東西,在差異與重複的敘事中被層層剝開。《在異國》(2012)中伊莎貝爾·於佩爾飾演的三個完全不同的女人,透過迥異的性格和到異鄉的相似經歷來重複生成差異。《這時對,那時錯》(2015)中兩段相似的故事,彼此對照又互文,在差異中產生重複。這種德勒茲式重複生成差異的敘事結構是洪常秀電影的精髓。
此外,夢境的巢狀和時空摺疊也是洪氏電影敘事的一個重點。《在你面前》(2021)的開場與結束都是透過“夢”這個事件。影片講述了一個帶著生活秘密的中年女子從美國歸來,她似乎想重拾演員這個身份,於是與一個導演在一個名為“小說”的酒館裡聊了新片的創作。推杯換盞中她袒露了自己的生命最多隻剩下五到六個月的時間了。如果不結合他之前的作品來看,本片中的這個“夢”是在平實。2011年其導演的影片《北村方向》中飾演“小說”酒館老闆的演員金甫京抗癌多年於2021年2月2日去世。五個月後《在你面前》在戛納國際電影節完成了世界首映,所以影片中“小說”酒館的女店主外出了一直沒有回來,而這場計劃好要拍的短片也沒有拍成。
在洪常秀的電影中,多數是對兩性情感關係的探討,鮮少涉及到生死問題。繼《在你面前》後《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似乎又回到了對未知、生命、哲理等問題的探討了。但新片選擇了一種輕巧、日常的敘事,講述了一個男性詩人送女友回郊區父母家時發生的一天一夜的故事。影片將“自然”與“人”聯絡了起來,不同於別的影片用壯麗景觀隱喻宏大命題,他影片中的“自然”更多的是日常容易被忽視的情感容器,例如女友父母家父親經營多年的後山、寺廟裡院中的樹和供奉舍利的石塔。這些小的自然元素恰恰又回到了他的作者區域內,他的電影從不依賴於宏大敘事,而是透過一段非常日常的生活片段揭示一個深刻的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新片的敘事中他放棄了以往的結構遊戲,轉而使用更平實、線性的敘事方式,專注於講述一個具體的事:詩人與女友家人相遇的一天一夜的故事,這種去結構化的選擇,反而讓影片獲得了某種反技巧的真誠力量。但我們依舊可以看到許多碎片化、重複的對話,例如不停被提起的詩人身份、知名律師的獨子身份、眼鏡、破舊的二手汽車,再通後山、寺廟、飯桌來串聯人物互動,形成迴圈結構,來反映出來生活的重複性和自然的恆常。
《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作為他近年來“最偉大“的作品,就是因為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在看似鬆散的結構中感受生命的流動和意義,像生活本身一樣舒展但內在又邏輯緊密。

(電影《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劇照)
三
對知識分子偽善的解剖和慾望瞬間的捕捉是其影片的主題核心。前文提到他的作品幾乎貫穿著酒、男人、女人、性這四個核心元素,事實上解構洪的影片可以發現他的作品通常以日常對話、差異重複的敘事結構、知識分子的人物設定構成,其中可能涉及對婚姻、慾望和自我認知等主題。
若深入解構其創作脈絡,會發現一條清晰的轉變軌跡。金珉禧的參演,尤其是《這時對那時錯》成為了關鍵的轉折點。在此之前,洪常秀的鏡頭中總是帶著對男性知識分子的自我惋惜,他們借酒桌上的醉意宣洩對生活的無力,用看似深刻的哲思掩蓋對慾望的逃避。而金珉禧的出現,如同往湖面投擲石子一般激起了陣陣漣漪。男性視角的自怨自艾開始退場,取而代之的是「男人的未來是女人」的女性精神的崛起。從《獨自在海邊的夜晚》到《我們善熙》,從《小說家的電影》到《逃走的女人》女性知識分子不再是男性敘事的陪襯,而是成為了主體。她們開始在酒桌上直言不諱,在慾望中保持清醒,在自我認知中撕開偽飾,完成了對傳統男性視角的溫柔反叛。與此同時,洪常秀的創作也開始向內生長,他的鏡頭開始融入更多「創作者的自我指涉」,酒桌場景也開始從單傳的慾望場域昇華為「神性」的隱喻空間。在最新的創作《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中,這種轉變愈發鮮明。片中的年輕詩人幾乎就是洪常秀的映象投射,留著他標誌性的小鬍子,堅持「自絕家庭資源」的清高姿態,在酒桌上似醉非醉時斥責女友家人的世故,這些細節既是對自身經歷的直白挪用,又是對「知識分子身份」的又一次解構。
當我們將這些元素串聯,會發現洪常秀的創作始終在完成一場「祛魅儀式」。他以酒為鏡,照見知識分子的虛偽;以欲為刀,剖開人性的真實;又以女性的崛起為引,剖開男性敘事的自欺。《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中的詩人,不過是他所有創作命題的又一次具象化。在這個被自然包裹的「一天一夜」裡,偽善被剝去,慾望被正視,而真正的自我認知,或許就藏在詩人那個筆記本里。

(電影《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劇照)
人如何在生活褶皺裡誠實地面對自我,這是洪常秀電影裡永恆的叩問,也是我這麼多年一直將他視為最愛的原因。他的影片就像我個人的成長映象,在每一部中總有一個角落可以窺見生活中的自己。他在自己第33部長片中保留著標誌性的「日常即劇場」的觀察視角,又以更鬆弛的敘事節奏、更細膩的自然詩學,完成了對知識分子偽善與慾望瞬間的又一次精準解構。
當我們試圖用語言描述一部電影時,本質上也是在藉由他人的創作,投射自己對生活、對關係的觀察與想象。願我們都能更加誠實的觀照自己的心。

導筒2025上影節系列推文:
▲▲▲
推廣/合作/活動加微訊號:directubeee

▲▲▲
創作不易,感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