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全球獎項的高分動畫:人類毀滅以後,貓貓縫縫補補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當地時間3月2日,第9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貓貓的奇幻漂流》擊敗大熱的《頭腦特工隊2》《荒野機器人》等,獲得最佳動畫長片。2月28日起,這部電影也在國內正式公映。
電影講述一隻貓結識了一群動物夥伴,並在洪水來襲時努力求生的故事。
這部全程無對白、無擬人化臺詞、成本極低的動畫電影,是簡單的、溫柔的、樸素的,所有喜歡貓貓狗狗的觀眾都將獲得極大的治癒。
《貓貓的奇幻漂流》也是豐富的、深邃的、殘酷的,它以一個“末世寓言”警示人類:末日何以再來?
文| 曾於裡
以貓貓的視角看世界
拉脫維亞導演金茲·齊巴洛迪斯2012年時以獨立動畫短片Aqua探索貓與水的主題,大獲好評;基於短片的成功,2019年《貓貓的奇幻漂流》正式啟動製作。
由於拉脫維亞(國家總人口不到190萬人)本土動畫產業資源有限,影片得到法國與比利時團隊的支援,透過跨國合制完成。儘管有多個機構的支援,它依舊是一部低成本製作的動畫,預算僅約370萬美元,與好萊塢大製作動畫動輒上億美元的成本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但自去年問世以來,《貓貓的奇幻漂流》便橫掃全球動畫獎項,並最終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桂冠,這也是拉脫維亞首部獲得奧斯卡獎項的電影。
貓貓的奇幻漂流》劇照
《貓貓的奇幻漂流》的故事非常簡單:一隻貓貓的“旅行”,它接連遇到了一頭鯨魚、一隻拉布拉多、一隻水豚、一隻狐猴與一隻蛇鷲。
在動畫電影的創作領域,擬人化手法一直佔據著主流。從《獅子王》中草原王權的史詩敘事,到《功夫熊貓》東方武術與憨萌形象的反差碰撞,再到《瘋狂動物城》現代社會的多元隱喻,擬人化賦予動物人類的語言、思維和情感,使它們能夠像人類一樣交流、生活和解決問題。這種方式為動畫故事帶來豐富的人文色彩和趣味性,深受觀眾喜愛,也成為我們對於動物動畫電影的一種“思維定式”。
《貓貓的奇幻漂流》卻徹底摒棄了擬人化套路。貓貓沒有名字、不說人話、不穿服裝,也沒有明確的社會性動機,它完完全全地迴歸到動物的自然本性。
貓貓搶奪魚類是出於生存本能,貓貓面對陌生環境和其他動物時展現出的是貓科動物特有的警惕與好奇,拉布拉多犬的追隨源於群體天性,狐猴收集人類遺物是對閃亮物體的條件反射……所有行為邏輯均嚴格遵循動物學觀察。主創者顯然也是愛貓貓狗狗的人,對它們行走、跳躍、攀爬、神態等的捕捉細緻入微,養貓養狗的人一下子就能get到。
“去人類中心主義”的創作理念頗為大膽,但也帶來奇效——採用動物視角進行敘事,為觀眾開啟一扇獨特的觀察世界的視窗,我們不再被動物們的“人類化”行為所幹擾,而能專注於動物本身的行為邏輯和情感表達,透過它們的眼神、動作和叫聲,進入一個真實而又神秘的動物世界。
導演刻意避免居高臨下的全景鏡頭,轉而以低機位跟拍、輕微晃動的手持感模擬貓的視野。觀眾也成為一直悄然尾隨的小貓,在灌木縫隙間窺見洪水的迫近與夥伴的羈絆。
洪水來臨前,貓貓眼中的森林是熟悉而又寧靜的家園,洪水的突然來襲,巨大的水流奔騰而來,淹沒森林和家園,動物們四處逃竄,貓貓在洪水中奮力掙扎,我們也能共情它的恐懼與無助。
在漂流過程中,貓貓與其他動物相遇。在貓貓的觀察和互動中,其他動物夥伴的性情逐漸展現出來:水豚溫和友善、拉布拉多犬熱情忠誠、狐猴機靈古怪、蛇鷲英勇無畏……
與人類視角不同,動物們的思維方式簡單直接,它們的行為更多地受到本能和情感的驅使,但也擁有生存智慧與協作默契鑄就的紐帶,沒有妥協與猜忌,在末日洪流中比人類文明更堅不可摧。貓貓與動物小夥伴的相識相助過程,自然而然給觀眾傳遞出溫暖與希望。
跟其他動畫大片相比,《貓貓的奇幻漂流》成本極低,它甚至全程使用免費開源軟體Blender完成3D建模與渲染。這顯然是出於成本限制的無奈,卻意外催生出獨特的視覺風格,並與電影的故事表達融為一體。
電影對動物的刻畫摒棄了複雜的細節,沒有追求皮克斯動畫那種極致精細、毫髮畢現的寫實風格,而是抓住動物最具特徵的部分進行描繪,精準展現出動物的形態和神韻。比如貓貓的輪廓簡潔流暢,寥寥幾筆就勾勒出它矯健的身形和靈動的姿態;在描繪貓貓的表情時,主要透過眼睛、耳朵和嘴巴的細微變化來傳達情感,眼睛睜大眼睛表示驚訝,耳朵向後貼表示恐懼,微微張嘴發出叫聲等,簡單卻十分傳神。

色彩運用上相當精妙。動物們漂流至被洪水淹沒的城市,深綠的水面、陽光照在廢棄建築上的金色與空曠寂寥的回聲形成鮮明對比,呈現出一種衰敗而神秘的美感;在描繪森林場景時,以不同深淺的綠色為主調,有生機勃勃的新綠,也有深邃寧靜的墨綠,展現森林原本的繁茂生機,也營造出寧靜祥和的氛圍,帶來溫馨、治癒的視覺感受……
整部電影雖然沒有人的聲音,但一點都不無聊,貓咪的叫聲、狗的吠聲、水豚的低鳴聲、蛇鷲的尖嘯聲、洶湧澎湃的水流聲、輕柔的風聲、蟲鳴聲和樹葉摩擦聲,交織成一曲充滿野性生命力的自然交響,道盡萬物有靈的詩性。
透過極簡的敘事、清新的畫風、純樸的風格,以及畫面與音效的完美配合,《貓貓的奇幻漂流》在無聲的世界裡構建了一個極具治癒力的童話故事。這種返璞歸真,讓我們感受到動畫創作最純粹的魅力——不必過多的修飾和雕琢,卻能直擊人心。
給當下的“末世寓言”
《貓貓的奇幻漂流》能夠在頒獎季所向披靡,顯然並不僅僅是它很有治癒力。這是一部“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的動畫片,你可以只享受它的治癒簡單,也可以挖掘它的複雜深刻。
電影既是在講述動物在洪水中的冒險求生,也蘊含著對人類社會的種種反思,是一則不折不扣的“末世寓言”。
洪水是自然力量的具象化呈現,也是對人類自大、驕傲、貪婪、自私等的懲罰。洪水以摧枯拉朽之勢淹沒城市、住所與貓形雕塑(人類以藝術構建永恆的意象),也造成人類社會的毀滅——這裡只有人類存在過的痕跡,卻看不到人類的身影。
那艘在洪水中漂泊的帆船,是諾亞方舟的變體,在茫茫洪水中,它是動物們唯一的依靠,為它們提供生存的可能,承載著生命存續的希望。
帆船也是縮微的社會模型,聚集了各種不同的動物,象徵著人類社會的多元性。這些動物原本生活習性、性格特點各不相同,卻因為洪水這一共同的危機,不得不擠在同一艘帆船上,共同面對未知的挑戰,上演著群體博弈的永恆課題——是信任與協作,還是自私與背叛?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小動物的互助。當貓貓意外落水時,一頭鯨魚將它從溺水中救了出來,接著一隻蛇鷲抓住貓貓,將它扛到船的上方再放生;當貓貓和夥伴們遇到一群蛇鷲,這些蛇鷲對它們表現出敵意,那隻蛇鷲懇求首領饒它們一命,為此它不惜與同伴展開決鬥,翅膀受傷;當水豚差點跟船隻一起從懸崖墜落時,貓貓和夥伴們齊心協力救出水豚……
這個世界不能沒有小動物。在洪水肆虐的末日圖景中,生存資源極度匱乏的客觀現實加劇了競爭,但這群小動物展現出超越叢林法則的互助。這種互助的本質,是對弱者的捍衛,是對同伴的信任與忠誠。它不依賴於道德規訓,也非利益交換的產物,而是深植於生命本能中的善意與智慧——一個充滿信任與互助的集體,它的力量遠遠大於個體。
也應該承認,動物之間並非沒有惡意與破壞,比如電影中的狗群。當它們被蛇鷲和其他動物救上帆船,卻毫不感恩,反而吃光了貓貓捕的魚,弄壞了狐猴心愛的鏡子;在水豚遭遇危險時,狗群又因為一隻兔子的出現,瞬間放棄救助,一鬨而散,將水豚置於更危險的境地……
狗群的行為,折射出人類社會的病灶。它們為爭奪一條魚撕咬同類,暴露資源分配失衡下扭曲的生存邏輯;它們對弱者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和掠奪性,貫徹著“贏者通吃”“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它們因追逐野兔而拋棄瀕危同伴,是對那些追逐短期利益而背信棄義行徑的精準諷喻……
電影中的人類社會,就是這樣毀滅的吧?
《貓貓的奇幻漂流》的“末世寓言”,是寫給當下的。人類社會面臨諸多嚴峻的問題,氣候變化、資源枯竭、戰爭衝突,彷彿置身一場即將到來的大洪水前夕。電影令我們警覺:如果再遭遇末世危機,人類是像狗群般陷入內耗、在征服與分裂中“稱王”,還是如帆船上的動物們一樣,在平等友好中摸索出共存的智慧?
在“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下,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傲慢和自大,將人類的利益和目的置於首位,其他生物和自然環境則被視為服務於人類的工具和資源。《貓貓的奇幻漂流》毫不留情“打臉”這種虛妄的優越感。暫且不論電影中的人類社會毀滅時,大自然安然無恙,小動物們仍然倖存;就算人類社會真的毀滅了,也只不過是大自然一次微不足道的迴圈。當鹿群再度奔騰,鯨魚在片尾彩蛋中重返海洋,大自然以其宏大的韻律警告人類——真被你們人類破壞得千瘡百孔,我大不了從頭再來,你們人類卻沒有重來的機會了;所謂的“征服”(不論是征服自然、征服世界、征服同類還是征服全人類),不過是一場自大可笑的囈語。
當然,影片並未止步於批判,而是試圖開出藥方——事實上,小動物們已經給了我們答案,想起那句說濫了又沒說錯的網路名言“世界破破爛爛,小動物縫縫補補”。強權、自私、自大、傲慢,從來都不是維繫文明運轉的答案,超越種族、階級與意識形態的平等、信任、包容、互助與共情,才是新的生存法則,也是延續文明的唯一路徑。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也隱藏在這些樸素的品質裡——放下傲慢,放下自以為是的中心主義,以謙卑之心尋求與萬物共存的平衡。
就像影片最末那無比空靈、無比動人的一刻:洪水退去,小動物們在水窪倒影中看見彼此,這一刻沒有你和我或它的隔膜,更沒有強與弱、掠食者與獵物的分野,只有生命對生命的凝視。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