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挨耳光,麻了

圖:Simon Bailly

先講一個房奴關心的事——
存量房貸下調有進展了,有銀行已經發了調整的具體細節。
最關鍵的點,和我節前寫的一樣:
1)會統一在月底前降低,比如工行宣佈25號降。
2)不用自己跑網點、遞材料,銀行會幫你處理。
最晚10月12日,各家銀行都會公佈具體操作指引的,大夥可以關注一下各自銀行的官微、APP等。
3)無論是首套貸、二套貸,都會降成“LPR-30點
怒減一波負擔。
(注:除了北上深的二套房貸。它們也會降,但會降得少一些,有的是LPR-25點,有的是LPR-5點)
4)如果你的房貸已經比“LPR-30點"還低,這次就不參與調整了。
沒你什麼事~

5)非住宅的房貸,無法享受這次下調。
包括商住、商鋪、非住宅性質的公寓…等等,都不能降。
哦對了,很多人關心:
固定利率的房貸,這次能調整麼?怎麼調?
銀行也給了細節——
你需要先向銀行“主動申請”變為浮動利率。
然後銀行10月底前再給你統一降為LPR-30點。
具體可以參考工行的這個解讀:
降完存量房貸後的朋友,會立馬享受到三種利率——
3.9%,3.65%3.55%
為啥同樣是降到LPR-30點,會有高中低三檔的差異?
因為每個人的“房貸重新定價日”不一樣。
你的房貸LPR,要跟重新定價日的LPR保持一致。
下圖的曲線,是過去一年LPR的變化。

降了兩次,出現了三個檔位。
對應的,這次存量房貸下調後,就產生了三種利率。
有的人當場能嚐到全部甜頭,有的人就得延遲一部分幸福了

不過——
央行在節前公告裡明確說了:
以後允許大夥跟銀行自主協商,更改重新定價日的週期。
不再拘泥於每年更新一次了。
也許以後會出現半年一重新整理、一季度一重新整理…的情況,讓大夥儘快享受到新鮮出爐的LPR。
我還挺期待具體細則的。
不知道實際協商起來,會不會有種種障礙…
A股進入了分化階段。
成交量還不錯,有2萬億以上。
市場實質是依舊火熱的。
但普漲已經停止了,所以比較考驗個人投資思路,耐心…以及扛壓的能力。
我刷到有人發帖子:
自己的債券基金大跌,所以割肉去買股票。
就,直接兩邊挨耳光,虧麻了。
“債基天天虧幾百塊,直接轉換到股基,結果直接虧4千,始料未及,怎麼辦…”

一個規律:
股市爆火,債券會被狠狠抽血。
但是——
要不要賣債?
賣了債要不要買股?
買股的話,買啥,何時買?
會是一連串的思考決策;不是幾個按鈕,輕鬆切換,就能掙錢的。
我隨手在支付寶找了個今年漲得挺好的短債基金。
股市行情一好轉,它綠綠綠綠綠。

銀行理財也是。
部分R2級(含)以上理財,因為會買較多債券,也難免受影響。
朋友發微信給我吐槽——
他的幾個理財收益都降了太多,甚至出現了一個負收益的:
我瞅了一眼——近1個月的年化收益率,跌到了-0.12%。
股民盆友覺得這是蚊子血。
但對銀行理財的人來說,這叫大出血。
稍稍統計了下債券市場的動盪——
短債基金今年最高上漲了2.2%,現在還剩1.85%;
中長債基金今年最高上漲了3.23%,現在還剩2.5%。
今年的最大回撤都由這一輪牛市所引發。
怕虧的人,手裡拿著綠油油的債基和理財,心裡會很難受。
但還是忌諱:
割了債基和銀行理財,衝到股市裡一通瞎買。
那個場所不適合低風險人群。
你要麼,足夠警醒敏感,早點贖回債券進股市。
這考驗眼力…還有運氣。
更重要的是風險承受能力。
要麼乾脆就鈍感力滿滿——
已經虧了這麼多,不如鈍感到底,等待修復。
修復是一定會修復的,只是痛苦不知道多久

稍可作參考的是,最近5年,中長債基金最大回撤的平均修復天數是154天。


問問自己——
如果買的長債基金,小半年的時間都用在填坑,能忍得了嘛?
當然,從歷史經驗來看,R1理財,還有大部分R2銀行理財,風險並不會太大。
短債基金也是,即便虧損,一般情況下修復也比較快。
主要是長債基金,和R2級以上的理財容易受衝擊。
如果實在兩眼抹黑,不知道咋辦——
那切換成存款,接手大額存單,也OK。
買貨幣基金,R1理財…也OK。
穩穩妥妥。
等手上動盪的債基、R2及以上理財穩當了,再切回來。
這好過於一腔熱血入股市,連息帶本,一把全獻給了大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