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菠蘿
(一)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幾天甘肅天水發生的一起嚴重幼兒園鉛中毒事件:數百名幼兒和老師血鉛嚴重超標。目前調查原因是該幼兒園在食物中非法添加了含鉛的工業顏料,導致給孩子吃的食物中鉛含量高達1000毫克/千克以上,超過國家食品標準2000多倍!
往食物中新增工業顏料這個操作實在匪夷所思,完全超出了我的認知,我都不知道該算壞還是蠢。我家倆孩子也在學校讀書,所以我完全理解大家針對這次事件的憤怒。
我是個癌症科普作家,而鉛和癌症也有關係,無機鉛是2A類致癌物。今天,就從科普角度和大家聊聊“血鉛”超標的危害,包括和癌症的關係,以及鉛中毒後需要怎麼處理。
首先,血鉛到底是個啥?
血鉛,顧名思義,就是血液中鉛元素的含量。鉛是一種對人體有毒的重金屬,世界衛生組織強調,“不存在絕對安全的血鉛水平”。所以,在正常情況下,血鉛含量應該儘可能接近於零。
但事實上,由於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汙染,人體血液中一般都會檢測到極微量的鉛。政府早就意識到了鉛的危害。大家可能還記得,我國在2000年全面停止了含鉛汽油的銷售,這一舉措讓空氣中的鉛濃度大幅下降。鉛的另一個常見來源就是油漆,國家也已禁止在住宅和兒童用品中使用含鉛塗料,並嚴格限制玩具中鉛的含量。
鉛對於兒童影響最大。根據我國標準,兒童血鉛水平低於100 μg/L是正常範圍,100–199 μg/L屬於超標,高於200 μg/L就是嚴重超標,也就是鉛中毒。
事實上,中國的標準都算松的,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更為嚴格,在它2021年釋出的最新《鉛暴露臨床處置指南》中,明確提出將50 μg/L作為兒童的閾值,如果超標,就應追查來源並採取措施。
在本次幼兒園事件中,200多名幼兒被認定“血鉛超標”,大批孩子達到了中重度中毒水平,有孩子血鉛濃度超過500 μg/L!真的是駭人聽聞,因此產生了巨大的社會震動。
(二)
兒童平時怎麼接觸到鉛的?
鉛廣泛存在於環境和日常生活中,兒童可能透過各種途徑接觸並吸收鉛,比如土壤、空氣、水、玩具等。但這些途徑往往鉛含量並不會特別高。真正特別危險的有兩個途徑:
第一是含鉛的油漆。這是兒童顯著鉛暴露的最常見來源之一,許多老房屋會使用含鉛的塗料,油漆老化剝落會產生的粉塵和碎片,小孩子喜歡爬來爬去,還喜歡吃手,就很容易攝入。很小的一小片油漆就可能含有數十至數百毫克的鉛,孩子吞食就會導致中毒。這次幼兒園用含鉛的工業顏料來做食物,簡直就是投毒。
第二是工業汙染。很多工業都會產生鉛汙染,包括鉛礦開採、冶煉、蓄電池製造與回收、金屬冶煉、印刷、電路板生產、廢物焚燒等。居住在電池工廠、金屬冶煉廠附近的兒童,血鉛水平經常偏高。
鉛超標,對任何人都會造成健康危害,尤其是兒童!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說說鉛為什麼會導致中毒。
鉛中毒的本質,是它“佔著茅坑不拉屎”。
鉛的化學性質與鈣很像,所以進入體內後,會“欺騙”我們的身體系統,被當作鈣離子運送進入細胞。鉛一旦進入細胞,就能與多種酶結合,取代鈣和鋅等重要元素在酶中的位置,導致酶的功能失常。比如,鉛中毒的一個常見症狀是貧血,就是因為它到了血細胞裡面,會干擾血紅蛋白生成。
也正是因為鉛被當成了鈣,所以會被蓄積在骨骼和牙齒裡,導致半衰期特別長,徹底排出特別難。人體內70%~90%的鉛會儲存在骨骼裡,最高可滯留長達數十年,如果超標,特別容易造成長期危害。
那為什麼鉛中毒對兒童的危害特別大呢?
第一個原因是兒童更容易吸收鉛。
兒童腸道對鉛的吸收能力很強,是成年人的數倍,有研究發現,幼兒可吸收攝入鉛的40–50%,而成人只有10%。尤其如果兒童食物中缺乏鐵和鈣,那鉛吸收還會更多。這次事故中也能看出,很多兒童體內血鉛超標遠比老師嚴重。
第二個原因是兒童在發育期,鉛產生的毒性更嚴重,破壞更深遠持久。
孩子處於大腦發育關鍵階段,而鉛對神經的毒害特別明顯,能干擾神經遞質的釋放和傳遞,對前額葉皮層、海馬體和小腦等部位都有影響,進而損害兒童認知功能和記憶力。更為麻煩的是,兒童的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本來就更容易讓鉛進入大腦。研究證明,血鉛水平與兒童智商(IQ)呈負相關,血鉛水平越高,IQ得分越低,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風險也越高。
除了神經系統影響,鉛中毒還可能引起發育遲緩,內分泌失調,腎功能損傷、免疫低下等各種問題。
因為這些原因,攝入相同劑量的鉛,對兒童造成的毒性遠比成人嚴重。
(三)
癌症不是鉛中毒最直接,最嚴重的後果,但也不能被忽視。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無機鉛化合物歸類為2A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類可能致癌”。它和紅肉、不規律熬夜、65度以上的飲品/食物等屬於同一級別。
鉛本身具有促使細胞癌變的能力,能誘導DNA損傷、染色體畸變,造成細胞生長訊號紊亂。動物實驗已經明確了鉛的致癌風險。它和腎癌關係尤其密切,長期給老鼠投餵含高劑量鉛的食物,會顯著增加腎癌發生率。針對鉛冶煉廠的工人研究也發現,工作21年以上的工人腎癌的風險比一般人群高出近11倍!
除了腎癌,長期鉛暴露的工人胃癌,肺癌等發病率都有升高趨勢。一項對上海人群研究發現,鉛職業暴露和腦瘤風險增加有關,尤其在女性中更明顯。
總而言之,鉛對兒童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有短期,有長期。
(四)
事情已經發生了,嚴懲始作俑者是必須的,但對於已經受到影響的孩子,應該做點什麼?
根據血鉛水平不同,對應的處理方案會有所不同。如果已經達到鉛中毒標準,那處理就重在兩個字:快和全!
首先必須得快!
鉛中毒發現越早越好。一旦懷疑孩子鉛中毒,關鍵是確診和找到源頭,立即阻斷鉛的繼續攝入。只有切斷了鉛來源,後續的螯合劑治療才能奏效。要不然,使用螯合劑反而可能會促進新的鉛吸收。
接下去就是驅鉛治療了,主要就是用螯合劑。
螯合劑是一類可以與金屬離子牢固結合的藥物,其分子上帶有多個負電基團,可像“螯爪”一樣抓住帶正電的鉛離子,形成穩定的複合物,然後透過尿液排出體外。兒童最常用的驅鉛螯合劑是DMSA(二巰基丁二酸)。

螯合治療通常可以顯著降低血鉛水平,在最初幾天內,鉛排出速度可提高數十倍。但螯合劑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因為它也有副作用。螯合劑並非特異地結合鉛,而是會結合一類離子,包括鋅和銅等必需元素,這就導致治療的時候容易造成某些元素缺乏。醫生需要全程監測電解質和微量元素水平,並適當補充營養。
對於長期暴露於鉛環境中的患者,體內大部分鉛已經儲存在骨骼中,而螯合劑主要清除血液和軟組織中的鉛,這時候效果就會比較有限。患者往往需要多次重複療程才能逐步降低體內鉛負荷。
如果是極重度的鉛中毒的患兒,特別是出現所謂的鉛腦病,伴隨嘔吐、共濟失調、驚厥、昏迷症狀,顱內壓增高等情況,那就需要緊急住院監護。除了螯合劑之外,還需要控制顱壓、抗驚厥、補充電解質等各種處理。
除了在醫院治療,家長還能做點啥呢?
營養干預也很關鍵,尤其是輕度的血鉛升高,通常可以透過營養干預來改善。
剛才說了,對於身體來說,鉛和鈣很相似,鐵和鋅也有關係,因此食物中充足的鈣、鐵、鋅有助於降低腸道對鉛的吸收。家長需要多給孩子補充富含鐵、鈣、鋅的食物,比如多吃瘦肉和動物肝臟(富含鐵),多喝牛奶和酸奶(富含鈣),以及豆製品和堅果(富含鋅和鈣)等。
對於已出現貧血的孩子,家長還應該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適當的營養干預可以幫助孩子逐步降低血鉛水平,緩解症狀。
總結一下,對於鉛中毒,我們要做的就是儘早確診,迅速阻斷鉛源,然後利用藥物干預和營養手段把孩子體內的鉛負荷降下來,直到安全水平。
最後想提醒一下,特別理解受害兒童的家長,現在肯定很慌,但一定要相信科學,遵醫囑,千萬不要隨便聽信朋友圈,給孩子亂用所謂的排鉛保健品或秘方,避免二次傷害。人在焦慮的時候,是騙子最喜歡的物件,我已經見過好幾次騙走腫瘤患者救命錢,讓人陷入絕境的事。
騙子的道德底線,就是沒有底線。
希望此類事件不要重演,我們一起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致敬生命!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guidance to reduce illness due to lead exposure. WHO News Release, 27 Oct 2021.
2.Sanders T, Liu Y, Buchner V, Tchounwou PB. Neurotoxic effects and biomarkers of lead exposure: a review. Rev Environ Health. 2009;24(1):15–45.
3.IARC. Inorganic and organic lead compounds (IARC Monographs Vol.87). IARC, 2006.
4.Steenland K, Boffetta P. Lead and cancer – association or causation?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 2000;26(1):85–91.
5.Chowdhury R et al. Occupational lead exposure and associations with selected cancers: The Shanghai Men's and Women's Health Study Cohort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6;124(1):97–103.
6.Schwartz J. Low-level lead exposure and children's IQ: a meta-analysis and search for a threshold. Environ Res. 1994;65(1):42–55.
7.Donzelli 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ead exposure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9;16(3):382.
8.Sunil Kumar.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lead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impairment: an overview. Indian J Occup Environ Med. 2018;22(3):128–137.
9.Ekong EB, Jaar BG, Weaver VM. Lead-related nephrotoxicity: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 Kidney Int. 2006;70(12):2074–2084.
10.Mayo Clinic. Lead poison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Clinic.org

_________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