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新
導讀:
中國人打死都沒想到,原來鴉片戰爭真是猶太人一手操弄的,猶太人用鴉片戰爭敲開了滿清閉關鎖國的大門……

人們知道,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傾銷鴉片毒品的主體也是東印度公司。
英國政府把鴉片經營權授予東印度公司,而東印度公司則將其外包給了猶太人。
猶太人不是血族概念,而是宗教概念。
猶太人信仰猶太教,包括以下四個分支:
1.德系猶太人(Ashkenazim);
2.西班牙系猶太人(Sephardim);
3.阿拉伯系猶太人(Mizrahim);
4.非洲系猶太人(Ethiopian)。
在遠東販賣鴉片的猶太人,主要是西班牙系即塞法迪猶太人(Sephardi Jews)。這支猶太人歷史上長期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上(西班牙、葡萄牙兩國),現在大約佔猶太人總數的20%。

猶太人早就支配了歐洲國家的金融貿易體系,他們是倫敦金融城和東印度公司的主要投資人。
1553年,葡萄牙人佔據了澳門,塞法迪猶太人也來到中國。
葡萄牙和猶太人以印度為罌粟種植基地,向中國人販賣鴉片。
清朝中葉,對華鴉片進口量逐漸增加,塞法迪猶太人控制了主要的鴉片交易。
歷史上著名的猶太人販毒家族主要有:沙遜(Sassoon)、嘉道理(Kadoorie)、哈同(Hardoon)、亞伯拉罕(Abraham)、所羅門(Solomon)、埃茲拉(Ezra)、託依格(Toeg)、海亦姆(Hayim)、索福(Sopher)等家族,而其中最有名的是沙遜家族。
自1840年以來,對華鴉片生意逐漸由沙遜家族掌控和主導,由此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販毒集團。

如果單純以販毒數量作為衡量標準。大衛·沙遜家族可謂是歷史上最大最成功的毒品販子。後世的任何毒梟、毒品販子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沙遜家族是香港商業城和上海灘十里洋場的早期建造者,名聲赫赫,但是與世界其他毒梟不同,他們的罪行沒有人記得。
以下是這個家族的一些史事:
1792年,大衛·沙遜出生在巴格達(當時屬奧斯曼帝國管轄)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30歲之前生活過得順風順水,任職當地首席財政官。
1821年奧斯曼帝國給巴格達派來新的行政長官,他仇視猶太人。

新行政長官叫達烏德,上任就殺了一位叫埃茲拉的猶太人族長。
大衛·沙遜看到新上司對猶太人殺氣騰騰,連忙私下越級打報告,請求奧斯曼帝國政府將達烏德撤職查辦。得知大衛打小報告後,達烏德立刻展開反擊,他以大衛開銀行放高利貸、貪汙受賄之類的理由,同樣上報給政府,要將其定罪。大衛·沙遜岌岌可危。
大衛·沙遜在1829年帶領全家逃亡,輾轉多地後,在1832年獲得英國國籍。第二年就把全部家族財產轉移到了印度孟買,並定居下來。
這一年任印度孟買總督的羅伯特·格蘭特正利用各種勢力影響英國議會,想要透過一則法令,來廢止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專利權和壟斷特權。
英國政府作出這個決定,和大衛·沙遜等猶太家族背後的遊說、活動有很大關係。
法案通過後,大衛·沙遜在孟買設立了沙遜洋行,經營英國、印度的棉紡織品、東方織物、波斯灣土特產等貿易,以及向中國走私鴉片。
大衛·沙遜很快就成為孟買最富有的人之一。
與此同時,原來順風順水的東印度公司,其鴉片生意突然一落千丈。

到了1840年,東印度公司經營的鴉片生意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另一邊,沙遜洋行經營著很多生意,但最賺錢的行當還是向中國走私鴉片,生意實在太好了,“黃金雪片似地向大衛·沙遜飛去。”
沙遜洋行的鴉片走私給英國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也解決了中英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
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維多利亞女王命令英國政府授予沙遜販毒家族更大更多的權力。
資料顯示,1836年英國對華鴉片貿易量超過3萬箱(不包括偷稅漏稅的走私鴉片),中國沿海城市吸毒氾濫成災,97%以上是被猶太鴉片商販控制,沙遜家族控制量一般認為是在20%左右。
大衛·沙遜以及他兩個妻子所生的八個兒子全部都全身心地投入鴉片貿易之中,他們賺到的大洋,數都數不過來。
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英國鴉片商販遇到了麻煩,道光皇帝派時任湖廣總督兼兵部尚書的林則徐,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前往廣州禁菸。一場影響中國上百年曆史的禁菸運動,就此拉開序幕。

林則徐到了廣州,就立刻逼迫以沙遜洋行為首的英國猶太毒販交出走私鴉片,並在虎門進行集中銷燬,根據清朝的官方記錄顯示,總共銷燬了1萬9千多箱鴉片。
看著被銷燬的鴉片,猶太商販們心疼不已,更心疼的是以後不能繼續販賣鴉片了。於是以大衛·沙遜為主的猶太家族,出錢出力遊說英國政府替他們出頭,挽回經濟損失。
沙遜家族和另一個非常有勢力的猶太家族,即羅斯柴爾德家族是親家,這個家族按當時的話來說主要是放印子錢,即高利貸的,雖然沒有經營販賣鴉片生意,但與沙遜家族有著非常深厚的合作與利益關係。
鴉片戰爭的起源有這麼一種說法,正是由於沙遜家族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共同遊說,才使得英國議會以微弱的優勢,投票通過了英國政府發動對華的懲罰戰爭。
然而根據最新的資料顯示,英國議會是以271票反對、262票支援的結果,否決了對華戰爭法案,但此時英國的艦隊已經在前往中國的路上。也就是說,英國發動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並非議會決定,而是由當時的英國首相直接授權東印度公司的私人武裝進行的。
鴉片戰爭之後,英國政府一直詭辯,他們發起的是一場關於為了開闢對華貿易的戰爭,並非為了推銷鴉片。

馬克思看不下去這種無恥說法,專門撰文揭露並批判英國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16年後,即1858年寫了《鴉片貿易》的文章。
馬克思分析到:“英國政府以帝國政府的資格,裝作與鴉片貿易全無關係,甚至訂立禁止這種貿易的法令。可是又強迫孟加拉省種植鴉片,最後運往加爾各答,由政府標價拍賣,把它從國家官吏手中移交給投機商人,然後轉入走私商人的手中,運入中國……”
馬克思講的投機商人,其實大部分人都是猶太人,即以大衛·沙遜為主的猶太家族。
從綜合資料來看,林則徐收繳的鴉片中有一半是沙遜家族的。
因此可以說,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英國政府為沙遜家族為首的猶太販毒集團而發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