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讀史雜記】猶太毒梟改變近代中國歷史走向

這是一張沙遜寫給加爾各客戶的鴉片交易收據,簽署時間是1874年10月29日。

大意是:“您委託給我們的20箱新巴特那鴉片已經按時運到,現在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出售建議……我們相信可以令您滿意。我們將盡快銷售並向您的賬戶匯款。”

簽署人沙遜。

黃浦江上運送鴉片的小船

猶太家族沙遜號稱“東方的羅斯柴爾德”。19世紀世界首富屬於兩個家族,一是歐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是東方的沙遜家族。
近代史起點:林則徐虎門銷煙

我近期披露的一些歷史資料,事實上揭示了一個重大的近代歷史問題——19世紀改變中國國運和歷史走向的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國的對手究竟是誰?

是英國政府和軍隊嗎?不是。來打中國的並不是英國的陸海軍正規軍,而是被英國首相授權的東印度公司的僱傭軍,其中主力是印度人。

由於作為東印度公司股東的猶太販毒集團的遊說,英國議會對發動對華戰爭問題進行辯論。過去的說法是議會以微弱的優勢,投票通過了支援英國政府發動對華懲罰戰爭。

然而近年新的歷史資料顯示,實際上英國議會當時並沒有透過發動對華戰爭的議案。實際上國會議員以 271 票反對、262 票支援的結果,否決了東印度公司的對華戰爭提案。

但儘管如此,此時英國招募的艦隊已經在前往中國遠征的路上。這支艦隊,是由英國首相授權東印度公司招募僱傭軍和軍艦,組織和出動的。

東印度公司不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這個公司得到英國女王的特許授權,不僅有各種特許貿易權,包括販賣鴉片的特許權,而且有代理英國政府對殖民地實施統治,以致進行戰爭的權力。

英國政府把鴉片經營權授予東印度公司,而東印度公司則將其外包給了一些猶太老闆。

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中有一大批猶太金融家族,包括羅斯柴爾德和沙遜家族。

羅家和沙遜家族是聯姻的猶太親家。這兩個家族事實上是19世紀世界上兩個首富家族。

羅氏是德系猶太人,主要經營銀行金融高利貸。沙遜家族則主要從事東西方貿易,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印度種植罌粟製毒,做成鴉片銷售給中國。

1840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燬近2萬件鴉片,其有近半是屬於沙遜家族的。

1840年前後,接近一個世紀時間,向中國販毒賣鴉片的主要是猶太人的販毒集團。

【附註:我多次指出過,猶太人不是血族概念,而是宗教概念。猶太人的特徵是必須信仰猶太教,必須服從執行特殊的猶太教法。歷史上的猶太人包括以下四個族群:

1、德系猶太人(Ashkenazim);

2、西班牙系猶太人(Sephardim),即塞法迪猶太人;

3、阿拉伯系猶太人(Mizrahim),即中東猶太人;

4、非洲系猶太人(Ethiopian),黑人猶太人,如奧巴馬。】

在遠東販賣鴉片的猶太人,主要是西班牙系即塞法迪猶太人(Sephardi Jews)。

這支猶太人,歷史上長期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上(西班牙、葡萄牙兩國),現在大約佔猶太人總數的 20%。

猶太人早就支配了歐洲國家的金融貿易體系,他們是倫敦金融城和東印度公司的主要投資人。

1553 年,葡萄牙人佔據了澳門,塞法迪猶太人也隨之來到中國。葡萄牙和猶太人以印度作為罌粟種植基地,製成鴉片向中國人販賣。

塞法迪猶太人控制了19世紀主要的鴉片交易。而其中最顯赫有名的就是沙遜家族。

大衛·沙遜

自1840 年鴉片戰爭以後,對華鴉片生意逐漸由沙遜家族掌控和主導,沙遜集團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鴉片販毒集團。

如果單純以販毒數量作為衡量標準,大衛·沙遜家族可謂是歷史上最大最成功的毒品販子。後世的任何毒梟、毒品販子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沙遜家族以其販毒利潤,投資開發香港商業城和上海灘十里洋場的房地產,成為這兩個近代大都市的早期建造者,名聲赫赫。

上海沙遜大廈

1865年,十家猶太人在中國的洋行由大英輪船公司駐香港的業務總監托馬斯·蘇石蘭牽頭,聯合:新旗昌洋行、太古洋行、老沙遜洋行、怡和洋行、天祥洋行、太平洋行、泰和洋行、亞細亞火油公司、和記洋行、仁記洋行等十家英商洋行籌備成立一家設在中國、使用中國銀元的外資銀行。

這十家洋行,都是做鴉片生意起家的猶太毒梟。這家銀行名叫“香港上海銀行”,也稱作滙豐銀行。

1865年3月3日滙豐銀行正式在香港創立。從1866年起,沙遜家族在遠東鉅額鴉片貿易資金都由滙豐銀行匯兌。

滙豐銀行實際成為支配晚清中國金融體系的準中央銀行。

1876年滙豐放貸給清政府第一筆國債。之後十三年內,大清政府十次舉債,其中六次都是經過滙豐銀行代理。滙豐控制了晚清、民國的經濟命脈。

大清發行國債、割地賠款,必須滙豐來主持。大清王公大臣的億萬家產,由滙豐來打理。中國的海關、鹽關、匯率主權,統統掌握在滙豐手裡。中國的紡織、煤礦、電氣、造船、菸草等等實業部門,幾乎也都被滙豐控制的外資公司所壟斷。

滙豐銀行發起的多數股東後來都被沙遜家族吞併,沙遜家族成為滙豐銀行的實際控制人。

沙遜家族在中國國內的不動產資產,包括上海的沙遜大廈,直到新中國建國後的1958年才被全部清產折賣。

歷史是健忘的,也是經常被強權所偽造的。數百年來猶太金融家一直控制著全世界。19世紀猶太販毒集團與近代中國的這一段歷史風雲,現在也似乎都已煙消雲散。與世界其他毒梟不同,猶太鴉片集團的罪行後來都被文人們洗白,淡化,已沒有多少人記得。

但是,請中國人牢記這些猶太人家族的名號,他們深深介入而影響了一部近代中國歷史:

沙遜(Sassoon)、嘉道理(Kadoorie)、哈同(Hardoon)、亞伯拉罕(Abraham)、所羅門(Solomon))、埃茲拉(Ezra)、託依格(Toeg)、海亦姆(Hayim)、索福(Sopher)等家族這些家族都販賣過鴉片。

其中在最有名的就是塞發迪猶太人的三大家族——沙遜(Sassoon)家族、哈同(Hardoon)家族和埃茲拉(Ezra)家族。

這是一張沙遜寫給加爾各答客戶的鴉片交易收據,簽署時間是1874年10月29日。
大意是:“您委託給我們的20箱新巴特那鴉片已經按時運到,現在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出售建議……我們相信可以令您滿意。我們將盡快銷售並向您的賬戶匯款。”
簽署人沙遜。

黃浦江上運送鴉片的小船

猶太家族沙遜號稱“東方的羅斯柴爾德”。19世紀世界首富屬於兩個家族,一是歐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是東方的沙遜家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