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在週四的全國反猶太主義鬥爭論壇上發表講話,譴責全球範圍內反猶太主義的抬頭,並公開表示自己是猶太復國主義者,強調“在加拿大,任何人都不應害怕稱自己為猶太復國主義者”。

特魯多指出,猶太復國主義僅僅意味著相信猶太民族與其他民族一樣,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他對“猶太復國主義”一詞被用作貶義表示擔憂。
以色列駐渥太華大使館對特魯多的講話表示讚賞,強調自2024年10月7日以來,加拿大的反猶太主義事件增加了670%,這一驚人的數字令人深感不安。
聯合國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弗朗西斯卡·阿爾巴內塞對此回應稱,反猶太主義等種族主義應受到譴責,她強調,沒有任何意識形態可以為剝奪一個民族的權利或否認其自決權辯護。
特魯多還談到他最近前往波蘭參加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80週年紀念活動的經歷,強調隨著更多的倖存者離世,必須確保未來世代不會忘記納粹政權所犯下的暴行。他警告稱,記憶正在消退,反猶太主義自哈馬斯於2024年10月7日發動恐怖襲擊以來有所上升。
不只是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英國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託尼·布萊爾、美國總統特朗普,美國前總統喬·拜登、喬治·W·布什、羅納德·里根都曾宣稱自己是猶太復國主義者,匈牙利總統、捷克總統、波蘭總統、德國總統、阿根廷總統、巴西前總統、法國荷蘭等政府等都曾宣稱自己是猶太復國主義的支持者。
關於猶太復國主義
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也叫錫安主義)是一場政治和民族主義運動,主張猶太民族應在其歷史故土——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主權國家。這個思想源自猶太人的歷史經歷,特別是公元70年羅馬帝國摧毀耶路撒冷聖殿後,猶太人流散世界各地,長期受到歧視和迫害。19世紀末,在歐洲民族主義浪潮的影響下,猶太人開始尋求建立自己的國家,以保障自身安全和文化延續。奧地利猶太記者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的奠基者,他在1896年出版的《猶太國家》中提出,應透過國際政治手段促成猶太人的迴歸與建國。

1917年,英國政府在《貝爾福宣言》中表示支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園”,並在一戰後控制了該地區。在此期間,猶太人移民人數迅速增加,與當地阿拉伯人口發生衝突。1947年,聯合國提出巴以分治方案,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猶太人接受該方案,並於1948年5月14日宣佈成立以色列國。然而,阿拉伯國家拒絕接受,以色列隨即陷入與周邊國家的戰爭。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以色列成功抵禦多次阿拉伯聯軍的入侵,鞏固了國家地位,但也導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巴以衝突持續至今。
在猶太復國主義者眼中,以色列不僅僅是一個國家,而是猶太民族生存的唯一保障。過去的幾千年裡,猶太人不斷被迫害、驅逐、屠殺,他們沒有土地,沒有軍隊,沒有主權,始終是世界各地的客人,被歧視、被屠戮。他們看著歐洲民族主義興起,看著奧斯曼帝國崩潰,看著世界秩序重塑——他們意識到,如果不搶佔先機,猶太民族就會被歷史徹底吞噬。於是,他們採取了一切手段:政治、經濟、外交、戰爭、武力、人口遷移,不惜代價地重塑自己的命運。
從19世紀末開始,猶太復國主義者就發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動員。他們籌集資金,在巴勒斯坦購買土地,建定居點,並獲取了國際社會的政治支援。猶太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站在勝利者一方,讓大英帝國在1917年《貝爾福宣言》中承認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國家的合法性。值得指出的是,巴勒斯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不是一個民族,只是羅馬人在公元一世紀攻佔耶路撒冷後為了讓猶太人忘記以色列而起的一個地名。追求和平共處的巴勒斯坦人的權利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
所有內容可免費轉載:開白請文尾留言。投稿及聯絡請加微信:Israel5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