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兩會,正式閉幕了。
兩會,是把“民意”上升為“國家治理舉措”的具體方式,各領域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都會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提案”。
而每次兩會,我都會特別關注企業家這個群體的建議和提案。
不僅因為,我們是一個商業賬號。更是因為,在企業家身上,你能看到一些特別的東西。
比如,更真實的商業世界。真實的商業世界,不只是產品,技術,充滿了困難和細節,粗糙但真實。
又比如,他們面對這些困難和細節的時候,是怎麼考慮的。創業,就是重新組織一批資源,提高原本的效率。企業家的建議,往往能體現出他們,對行業未來的思考,以及自己的解決方案。
那麼,兩會中的企業家們,都在關注什麼領域?在這些領域,他們都有哪些建議?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Chat GPT、DeepSeek、Manus……AI時代,真的要來了。
不過,雖然概念炒得火熱,路邊大爺也能聊上兩句“模型蒸餾”,但到了實際應用,還有不少行業並沒有落地。
比如,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提到,大部分紡織企業,仍然處於人工智慧應用的初級階段。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建議,用AI為新型電力系統賦能。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雖然這邊,AI的應用還需要推進,但在那邊,AI導致的問題,也已經出現。
比如,濫用AI技術,可能會帶來侵權隱患。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提到,“AI換臉擬聲”不當濫用,可能會成為違法侵權重災區。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建議,研發AIGC幻覺治理技術和平臺,定期清理幻覺資料。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又比如,被AI卷沒了工作崗位的人,又該怎麼辦?
如果把視角拉到整個社會來看,失業的人,大機率由政府託底。這就是“再分配”,比如,向最先掌握技術、甚至控制技術的人收稅,並轉移支付給被影響的普通人。像是失業保障,再就業培訓。
初次分配解決效率問題,再分配解決公平問題。
但是,失業迫在眉睫,再分配的落實,需要時間。這又該怎麼辦?
那就,縮短時間。比如,設定規則,讓商業承擔起“託底”的責任。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就建議:設定6至12個月的失業緩衝期,採取“政府主導投保+商業機構運作”模式,為最易被AI衝擊的崗位,建立專項保障基金。
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淘汰一批舊工作,但同時也會創造出更多新工作。
關鍵是,怎麼建立起“舊崗位”到“新崗位”的橋樑。


智駕:落地在即
不管你願不願意,智慧駕駛,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
之前我們討論過,汽車的發展,大概會經歷幾個階段。其中就包括:電動化,智慧化,共享化。
車企,大部分會參與電動化和智慧化。
今年,特斯拉FSD自動駕駛系統入華;比亞迪宣佈,所有車型標配“天神之眼”高階智駕。小鵬汽車也預測,2025年,L3級自動駕駛將進入商業化初期。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技術積累,已經差不多了。
所以,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建議,在硬軟體齊全,安全監管到位的情況下,允許開展停車場無人駕駛低速泊車取車試運營。
低速泊車,低速取車,先小範圍地試試。而落到高速正式行駛上,還有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智慧駕駛過程中,出事了,算誰的?
你坐在汽車裡,車子自主駕駛,出了意外,車子追尾。賴誰?你根本沒碰方向盤。算汽車廠商的嗎?好像可以。可出現惡意騙保怎麼辦?算軟體廠商的嗎?也有點怪。
車子要想順利上路,先得搞清楚,出了事算誰的。
這就是為什麼,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也建議,推動設立自動駕駛專屬保險,加強安全使用宣傳;加快出臺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合法上路身份。
創新,需要規則守護。否則,突破就會變成破壞。


消費:釋放需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消費”一詞出現了32次。十大任務之首,也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為什麼消費這麼重要?因為消費,具有乘數效應。
你的消費,就是別人的收入。別人有了收入,也會進一步產生消費,帶動更多人收入增加……這樣下來,經濟就能更好增長。
就像往平靜的湖面扔下一顆石子。你的消費是第一圈漣漪,但它會激起第二圈、第三圈…最終帶動整個經濟的水面波動。
但現在,“石子”扔下去的時候,卻被一道道看不見的牆給擋住了。
比如,預付式消費。
在健身、美容美髮等行業,辦卡是一種常見的消費方式,但隨著商家“霸王條款”、“暴雷跑路”的事越來越多。本來想消費的,也顧慮重重。
那怎麼辦?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議,設立預付資金監管平臺。可以直接查詢賬戶餘額、消費記錄及商戶信用狀況。
又比如,國家補貼的省份壁壘。
本來沒想買手機的,一看國家補貼500元,買。本來沒想換洗衣機的,一看國家支援品牌以舊換新,換。
可是,國家補貼得分省份領。在上海申請到的補貼,沒辦法購買廣州的產品。無法跨省享受補貼 ,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就被壓抑了,也發揮不出來生產大省的供應鏈優勢。企業去每一個省開分公司,挑戰也很大。

這就像一個大商場,被分成了30多個小店面。你在哪個店面買東西,優惠券就只能在那個店面用,每個店都要單獨核算賬目,而且,品牌得在每個店面設專櫃。
於是,全國政協委員、佛山維尚傢俱創始人李連柱,建議建立“全國性以舊換新補貼互通平臺”、創新“生產-消費地稅收共享”機制。
如果還是用商場的比方來描述,那就是:優惠券可以全場通用,商家也不用在每個店面都開專櫃,可以集中在幾個大倉庫發貨。
原來,是哪個店面賣的就是誰的業績,現在,是大家一起分。生產地拿一部分,銷售地拿一部分。雖然一單不如之前賺的多,但單數多了,收入反而會上升。
市場發展壯大的前提,不是分割,而是連線。


就業:降低門檻
就業,是民生之本。它不僅關係到每個家庭的“錢袋子”,更是社會的穩定器。那麼,怎麼讓更多人穩定下來呢?
代表們的建議,是“降低門檻”。
比如,降低家政保姆的僱傭門檻。
僱傭一個保姆,對很多家庭來說,並不是一個輕鬆承受的負擔。於是,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姚勁波建議:將僱傭保姆的費用,按照每年2萬元至3萬元限額,抵扣個稅,減輕中低收入家庭負擔。
參照日韓的經驗,施行類似政策後,可減輕家庭養老負擔,促進家政從業人員就業,還可擴大相關消費約20%,提高勞動者收入超過10%。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又比如,降低補貼的發放門檻。
為了促進應屆生就業,之前的辦法之一,是發放職業培訓補貼。
新錄用的員工,參加培訓機構的技能培訓,取得證書,就能給員工或企業補貼。可是不少企業一算,培訓成本太高,這補貼,還不如不拿。
那怎麼辦呢?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議,降低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發放門檻,讓企業自己培訓,試用期合格轉正,就發補貼。
培訓出來,也要去企業幹活。轉正了,不就算培訓成功了嗎?
這對企業和員工來說,都是好事。企業的成本降低了,員工學到的東西也更實用了,還有補貼拿。不過對於培訓機構,挑戰就大了些。因為,這可能意味著他們需要走出“壟斷”,變成“市場競爭”。
降低門檻,不是降低標準,而是讓更多人有機會站在起跑線上。


人才:定向培養
最近,我聽到“科技創新”這個詞的頻率,越來越高了。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盤點了50位民營企業家代表、委員的建言之後,他們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就是:科技創新。
是啊,這幾年,中國的高科技領域,發展越來越快了。根據德意志銀行報告,2023年,中國新申請的專利佔了全球的一半。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擁有70%的專利。還有,最近一個接一個出現的DeepSeek、Manus……

(福特CEO偏愛小米SU7,不捨得換車。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科技發展得快,是好事。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了:人才,不夠了。
一方面,是高新科技行業快速發展;一方面,是高校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學生,出來一看,自己能幹的活著實有限。
有人沒活幹,有活沒人幹。怎麼辦?
全國政協委員,恆銀金融董事長江浩然建議,採取“訂單式”培養模式。
企業提出需求,高校根據需求,設計具體的培養計劃。原來是學校教完了才知道企業需要什麼,現在是企業先說需求,學校再設計課程。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也建議,多探索職業培訓通道、整合校企資源,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
這讓我想到了在德國和越南都看到過的:雙軌培養制。
雙軌培養,就是在學校呆一段時間,企業呆一段時間。員工不光技能更專業了,對公司的認同感也挺強。
與其抱怨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不如靜下心來培養人才。與其追求短期的用工成本,不如投資長期的人才培養。


醫藥:保護創新
如果,把整個國產醫藥生產體系看作一列火車的話,創新藥,可能就是帶著整個醫藥體系水平往前跑的火車頭。
但是,做創新藥不容易。
就比如,根據德勤的資料,一款“原研藥”(第一個研發出來的、具有專利保護的藥品),投入的研發和試驗平均成本往往高達二十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那就是百億成本。
萬一研發失敗,比如10個藥,8個失敗了。那麼成功的2個,就要背上全村的希望。
另外,專利保護的20年,是從專利批覆時開始算的。
可是,專利批覆後,藥才只見到個影子。研發完了,還要市場準入,還要和保險公司協商,等等等等。上市後,留給它的時間“賺錢”的時間,可能只剩10年,甚至7年了。
這幾年時間,它就得想辦法把百億成本,給賺回來。否則保護期一過,仿製藥上市,就不得不降價。這次沒賺回來,下次藥企很可能就不去研發了。
不研發,就不是藥貴不貴的問題了,就是有沒有治病的藥的問題了。
所以,也有不少代表,針對“保護創新”,提了自己的建議。
比如,全國政協委員、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就建議,加快研究把醫保支付標準與定價分開的具體方法,保障企業合理回報,探索以商業醫療保險為主要補充的多元醫保支付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榮昌生物董事長王威東也提到,要對“真創新”有一定政策傾斜。支援高水平創新藥獲得合理回報,在一定期限內保持價格相對穩定,讓企業收回研發成本。
讓創新得到回報,創新才會真正可持續。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房子:止跌回穩
房子,是幾乎每個中國人心底裡的“執念”。
但這幾年,房地產行業,過得不太好。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達7.5億平方米,存量房產空置導致超過1.5萬億元資金沉澱。
怎麼辦?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上,給出了目標:持續用力,推進房地產止跌回穩。
要穩住。可是,怎麼穩?
房地產市場上,兩個最重要的角色,大概是“賣房子”的和“買房子”的。所以,要止跌回穩,可能需要分別從這兩者身上想辦法。
比如,現在很多房地產企業,就過得不太好。債務壓力,市場緊縮……所以,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設立十萬億房地產市場穩定基金,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助力行業穩定發展。
接著,是買房子的。需求,需要啟用。
可是,怎麼啟用?年輕人收入和房價差距太大,確實很難。首套房的需求,不太好啟用。
但是,還有一批人,是有“改善”需求的。就是那種已經有房,但是太小太舊,想換大點好點的。不過,一下子又拿不出一大筆錢。
所以,需求可能不是沒有,而是被鎖在了舊房子裡。
於是,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董事長翟美卿建議,地方政府可以推出購房補貼或稅收優惠,支援居民用舊房換購新房。
這樣,政府就不再是單純的監管者,而是變成了市場的“助推器”。


企業:減少內卷
這個時代,就是一邊卷著,一邊往前進步的。
激烈的競爭,對於一個行業來說,不一定是壞事。有了競爭,才會有你追我趕,才會有層出不窮的創新。
麥肯錫在報告中,就特地介紹了一種競爭模式:升級式競爭模式。當一個行業進入升級競爭模式,一家搞出新東西,同行必須跟著砸錢,否則使用者全跑光。
就像一場亂糟糟的馬拉松。一步慢、步步慢。到了最後,絕大多數參與者,都倒在半路。只有幾個巨頭,能順利衝線。
所以,行業才會表現出“高增長,高活力”。一方面,蛋糕不斷做大。另一方面,行業內格局變化迅速,活力十足。
這聽起來挺好的。但是,就怕:劣幣驅逐良幣。
比如,招標的時候滿口答應,到實際履行的時候百般推脫,反倒拿捏起甲方來。以降低質量為前提,不惜一切代價拿到訂單。
又比如,先把價格降低到極致,你有本事就跟我一起虧本做。我不為賺錢,只求讓你退出市場。
這些手段,在行業處於“增長期”的時候,可能危害還沒那麼大,因為訂單太多,大家都在忙著撿錢,沒工夫搭理你。
但是,當行業處於“存量期”的時候,再這麼做,就可能會導致整個行業產品質量下滑。
尤其是,很多企業面臨“出海”的時候。當習慣以犧牲質量打價格戰的時候,我們就很難和其他國家的品牌競爭。
舉個例子。幾十年前,中國企業曾在越南摩托車市場大敗而歸。當時,中國品牌主打低價策略,以為一定能贏,質量差不多就行。
可結果呢?因為總是出問題,“中國商品”和“廉價低端”掛了鉤。“騎著中國產的摩托車”,成了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他們寧願選擇更昂貴、但也更優質的本田摩托。

(越南街頭的摩托車)
那怎麼辦?那就想辦法,最佳化競爭環境。
所以,全國人大代表、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建議,最佳化市場環境,引導良性競爭。在政府採購和國央企招投標中,不設定最低價中標的評分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也提到,建議整治光伏行業內卷式競爭,防範“內卷外溢”引發光伏產業出口風險等方面。
卷,其實並不必然會帶來質量下降。只要競爭的環境,是良性的。


每一個時代的問題,都像一個個沒解開的繩結。
有人著急,想用蠻力扯斷它;有人聰明,想繞過去繼續往前走。但最後你會發現,解開它才是唯一的出路。
比如,AI帶來的就業焦慮,需要新的社會保障體系;創新藥研發的挑戰,需要更靈活的醫保政策;人才斷層的隱憂,需要校企聯合的培養機制……
這些建議背後,其實傳遞著一個共同的思路: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讓更多人能夠跟上發展的步伐。
還得是企業家們。
因為他們理解,真正的商業世界,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狂奔,而是一群人的結伴同行。不是為了贏在終點,而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到達終點。
整個社會,更要這樣。
P.S.
這個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了。
人工智慧,全球格局,消費市場,產品趨勢,新興行業,營銷手段……每天都在改變。
看著這些變化,你可能會感到焦慮、迷茫。但看懂這些變化,你也許就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所以,我每年都會讀大量的書,見大量的人,去參訪,去調研,去思考,並且在每年10月份,在年度演講上與你彙報和分享。但是,這依然有個挑戰。那就是,年度演講,一年只有一次。很多變化,其實等不到那個時候再講。
所以,我和我的團隊,正式宣佈:隆重推出,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請允許我用兩個半天的時間,與你分享:上半年怎麼樣?下半年怎麼辦?
前半天,我們會重點關注“全球格局”和“科技浪潮”。因為,這兩個最大的變化的“發源地”,常常影響著千行百業的命運。後半天,我們會重點關注“消費市場的新機會”和“企業核心能力的建設”。因為,這兩個企業最重要的變數,直接關係著你的增長。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後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好了。我的朋友。
點選下方購票連結,就可以瞭解到更加詳細的票務資訊。現在搶先購買,或是組團前來,還可以享受到更低的“早鳥價”。
6月7日,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頭圖素材來自於網路。
參考資料
-
胡成中代表:提升應屆生職場競爭力 助推大學生就業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5/0306/c1004-40432528.html
-
聚焦科技領域,何小鵬的2025年全國兩會建議來了!
https://www.xiaopeng.com/news/company_news/5449.html
-
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加強人工智慧新職業的規劃與管理
https://www.henanrd.gov.cn/2025/03-07/215792.html
-
雷軍:我的2025兩會建議 -
2025聽兩會|全國政協委員翟美卿:建議地方政府推出購房補貼等,支援舊房換購新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5544872259002565
-
哪些人能領職業培訓補貼?需要符合哪些條件?培訓後取得證書…
https://m12333.cn/qa/ppddb.html
-
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委員李連柱:擴大適老消費品以舊換新覆蓋範圍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41305028168523.html
-
兩會建言|全國人大代表夏華:加速培育消費新增長點 避免價格內卷
http://www.cb.com.cn/index/show/zj/cv/cv135296261266
-
盤點2025兩會期間醫保相關提案建議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10A09NUJ00
-
對話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技術創新破局行業“內卷” 光儲進入價值重塑元年
https://www.sfccn.com/2025/3-5/4NMDE0MDVfMTk5NjQ4NQ.html

主筆/ 景九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39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