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按照這種計劃表過!

作者 | C媽

來源 | CC 爸媽

ID | cc-bama
後臺早就有人問我「寒假計劃」。
小學生的老母親都知道,這幾個字的含金量有多高。
因為…實在是很難規劃明白。

寒假不像暑假時間那麼長,可操作空間小。有時候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時間一溜縫就沒了。
CC學校,今年還有所延長,但滿打滿算,也就多了一週,大概35、6天吧~
有限的時間裡,既想讓孩子過個好年、又想在學習上查漏補缺。學有餘力的同時,還能玩有所得。
額,屬實是有點難。
但沒想到的是,我的這番顧慮,竟還遭到了閨蜜的“鄙夷”:
你也太“躺平”了!
專家說了,不能錯過寒假彎道超車的好時機,你得給孩子打雞血啊,該報的班你得報上啊,不然怎麼超?
坦白講,彎道超車確實很有吸引力。
但開過車的都知道,彎道超車,絕對的高風險操作,非常考驗駕駛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
萬一不小心翻了車,那後果……不敢想,不敢想。
尤其是CC到了高年級之後,我真是眼瞅著班上孩子學習狀態跟成績過山車一樣。
有些3年級前一路領跑的孩子,4、5年級開始下滑、厭學,也有些起初成績平平的孩子,高年級開始後來者居上。
孩子的智力水平、學習效率、親子關係、精神狀態……在裡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不是輕易一句“超車”,就真能超的。

所以,如果你問我寒假計劃的話,我首先覺得,這車已經持續開半年了,考慮超車之前,是不是首先該做做保養?
話都說到這了,也就跟大家分享下,寒假裡我家的“保養計劃”。
搞好親子關係
相當於給車加機油
今年,哦不,去年了…

有一張非常火的圖,據說是人大附中家長會分享的,當時也跟大家聊過。
圖裡所傳達出的理念,狠狠共情了。
甭管是想彎道超車,還是平緩度過,咱都得先找準自己的身份定位——
我們只是副駕駛,孩子才是手握方向盤的司機。
你要是上來就又催促又指揮:開太慢了、開不穩了、快剎車呀、別讓他加塞…
你副駕駛說得再對,司機內心也只有一句話:煩不煩。
這倆人關係要是有裂縫了,後面行程怎麼開怎麼彆扭。
假期規劃也一樣,自主權、主導權說到底在人家手裡。
咱們小嘴叭叭挺能說,孩子不見得聽得進去。
這點越到高年級越明顯,小時候他還可能聽你的,長大了,一言不合就是鬧氣、白眼、摔門三件套!
你再好的計劃、再強的輔助,娃門一關,你使不上勁,也全部白費!
所以,就像汽車保養第一步是更換機油一樣,假期保養,頭等大事,修復/搞好親子關係。
一輛車要適時的加潤滑劑,才能減少摩擦、降低磨損;好的親子關係,也絕對會讓每件事都事半功倍!
沒有人能懷著滿肚子的委屈,滿腔對父母的怨憤,還能好好聽話。

唯有催促的、嘮叨的、指責的少了,他才會願意把門開啟。

你可能會糾結:如果我啥不管,到頭來娃真啥也不幹咋辦?
其實孩子寒假計劃能不能順利完成,最重要的一步,沒幾個人知道!
不是一上來你就考慮怎麼帶娃做這個學習計劃,每天需要完成哪些專案,時間怎麼安排……
這些都應該是孩子去思考的事情,我們可以給出建議,但最好不直接參與。
你唯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它對孩子有多少好處。
因為好處在哪兒,動力就在哪兒!
否則一旦你成了監工,這個“專案”就是你的事兒了,只剩下催、喊、打、罵這一條路了。
所以壓箱底的幾個套路,分享給你,回家講給孩子聽:
 第一個好處 
當你能拿出一份清晰的任務計劃,父母就不會一直嘮叨,一直催你。
可能你自己心裡有數,但我們不清楚你什麼時候要幹什麼,到底是什麼進度,只能乾著急;
著急就會開始催促,一催結果就是大家都不開心。
 第二個好處 
當你有計劃的時候,你會發現玩的時間變多了。
沒有計劃的日子,一會兒寫點作業,一會吃點東西,一會看會電視,一會在家裡溜達一圈。
一不小心一天就溜走了,玩也沒玩好、學也沒學好。
有了計劃你就可以合理的安排時間,可以有整塊的時間痛快玩。
 第三個好處 
你可以自己做主。
比如春節幾天不想寫作業,或者出去旅行不帶作業,那就可以提前安排好;
你可以超級爽的過節/享受出遊,而不是被時間追著、被大人催著做事情。
只有他是寒假計劃的“負責人”,才不會想要應付差事。
就算偶爾落下了,後面也會找機會追平進度。
允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車也得到服務區休整
又要點名批評網傳計劃表了。
從早到晚,排的滿滿當當;甚至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都要打卡執行。
這知道的,是假期安排;不知道的,以為孩子上了個啥特訓班。
咱開車也不能沒日沒夜的跑啊,該到服務區休息、補給,就得休整一番再上路。
這樣才能保證司機精神滿滿,車輛長久續航。
講真,再完美的寒假計劃,也有可能落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境地。
但是,一定要有一個覺悟:能打魚就挺不錯了。
自律是一種有限資源。
堅持學習了幾天,自律可能已經被消耗了許多,大腦能量也不那麼充足了。
這個時候,曬網就不是在放縱,而是在釋放壓力,填充能量,繼續給下一輪的自律充值。
兩天曬網,是為三天打魚長久續航。
之前給大家分享過,我們家假期一直執行的,是周計劃。這就是原因之一。
之前暑假計劃
因為這樣,就給了孩子彈性空間/曬網的時間。
幾天學習任務之後,來上一個放縱日,玩什麼,你自己安排!
去旅行/回姥姥家幾天/過年幾天,就別非要寫作業了,就算這周耽擱了,回來之後咱趕趕進度也好!
假期最忌諱的就是,學的時候,腦子裡全是玩兒;玩的時候,還要惦記著,作業寫不寫得完…
結果就是啥都沒做好。
該打魚的時候打魚,該曬網的時候曬網,才能有更豐厚的魚獲,不是嗎?
有“漏”的先“補漏”
沒有的再拔高
開篇我說,我家假期裡最重要的一項安排就是“查漏補缺”——
找到上學期暴露出的問題,在新學期開始之前,攻克它。
因為就像是一輛車,在之前行駛的過程中如果已經有故障了,亮起警示燈了,但我們不檢測不維修,還一個勁兒的往前開,會是什麼後果?
很有可能把咱撂半路吧。
所以,如果孩子本身基礎比較薄弱、先前學習上有遺留問題,那就先“補漏”。
對這類娃來說,這是比先修、比拔高,甚至比完成寒假作業,更重要的事項。
大家可以結合孩子的考試成績、老師的反饋、你日常的觀察…來制定目標。
找準一個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
數學某一類應用題理解不到位,缺乏答題技巧的…
英語基礎差,作文不會寫、單詞拼寫錯誤多的…
搞定它!
這樣孩子會有巨大的成就感和收穫感,如果有餘力,可以繼續攻克次亟需、次次亟需。
老實說,寒假這段時間,若是能解決整個學期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已然是很不錯了!
總之,希望大家,別光盯著孩子一門心思往前開車,不妨適時檢查一下車輛和駕駛員狀態。
要知道,過度的安排不代表就能讓孩子彎道超車,休息放鬆也不意味著他在虛度光陰。
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才能過好一個不躺平也不焦慮的假期。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養娃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餵養、睡眠、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給孩子彈性空間,過一個勞逸結合的寒假。

如果你遇到了親子關係的困擾,可以來我們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專業心理諮詢師,陪你探索自我,覺察過去的成長模式,引導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向,更好地成為自己。
點選這裡👉只需花1分鐘時間,幫你智慧匹配諮詢師還可以點選下方小程式,新增諮詢客服幫你匹配適合你的心理諮詢師,還可以領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評估。
點選下方小程式
開始預約心理諮詢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