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暑假要做好這三件事

又到了小升初填報志願的時候。很多家庭正忙著送簡歷、調研學校或敲定填報志願方案,也有些家庭乾脆交給老天決定,指著搖號 “盲盒”。他們的注意力轉向了另一個課題:這個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到底該怎麼過?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如此。現在各大夏令營招生正熱,她手裡攥著音樂、體育和英文辯論三個候選名單,沒有做最後的決定。
我給她的建議是,先考慮初中銜接任務。畢竟孩子今年小升初,這三件事比選夏令營更重要。
第一件事:摸清目標學校的暑假作業 “分量”
很多人誤以為小學畢業的暑假最輕鬆。因為小學也不管了,中學還沒上。
那你們就想多了。
在北京等地區,7 月參加新生家長會時的時候,孩子們就會收到一份 “開學大禮包”—— 涵蓋語數英等多個科目的作業。
小學階段暑假作業是有彈性的,可以選做。但初中的暑假作業就不同了。有的學校作業量很大,並且要求嚴格,甚至在開學時還會進行批改反饋。
因為初中的作業更像一場 “預演考”:它的任務是知識銜接,也是學習節奏的提前磨合。無論是數學的計算作業,還是英語的單詞默寫,還是語文的整本書閱讀和歷史、地理的紀錄片等等任務,都在默默傳遞一個訊號:初中的學習是 “日常化負重”,需要有承受力,更要學習時間管理。
大部分家長不太關注暑假作業,他們更關心開學考,擔心會因此而分班。
其實大部分初中的開學考只是給孩子一個下馬威,意在摸底而不是分班。即便首次考試影響分班,後續也會根據成績動態調整。
我覺得暑假作業更重要,因為它可以讓你瞭解學校的風格—— 包括作業的量、廣度和強度,以及老師作業設計的用心程度,都可以從中窺見。能遊刃有餘完成作業的孩子,就可以更快適應初中學習。
以我家老大朵拉為例,她的暑假作業裡有一項 “制定暑假計劃”。從此她學會了用三張表來管理自己的日程。這個習慣延續到開學後,再也沒為 “作業寫不完” 犯難。
我在BetterRead公號曾經介紹過:
第二件事:用真題卷提前感知初中考試難度
你也許會說,我們這裡初中不會給新生布置暑假作業。
學校寬鬆了,自己就得更主動。我建議讓孩子做一些初中考卷。
做暑假作業是為了適應全科學習的密度。做考卷則是為了提前感受初中考試的難度,培養考試習慣。
我在BetterRead曾經發文《小學和中學要培養的的學習習慣是兩碼事》。因為考試習慣才是中學生需要培養的。
有的孩子在小學就提前學了初中知識,自信滿滿。但提前學並不等於可以應對目標校考試。
這方面我們家有教訓。
朵拉小學就自學完初中數學,但是初一上學期卻發現,之前學的代數知識都忘記了。我曾經在BetterRead發過文章《中小學的脫節以及我打臉和慶幸的事情》,介紹了這段經歷。
要想不被打臉,最好刷一下目標學校的真題卷。我建議選擇初一上學期的月考或期中考卷,因為這是新初一學生開學後 1-3 個月內會接觸的難度,既能檢測提前學的漏洞,又不會因跨度太大而挫傷信心。北京的家長可以關注公眾號《北京題庫》免費下載,其他地區可在菁優網付費獲取。
做完卷子對完答案,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
第一種,孩子成績非常好。這樣你就放心了。可以開開心心地去上學。
第二種,孩子基礎題和填空題做得不錯,壓軸題不太做得出來。這也很正常。因為提前學往往會是提前過一遍知識點,但不一定會強調幾個知識點綜合考察的壓軸題。這部分可以在初中得到解決。
第三種,孩子發現有些題目不會做,甚至連概念都看不懂。
這是最好的結果。這說明孩子找到了知識漏洞,趕緊補啊。
判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做試卷分析和整理錯題,這才算完成了整個考試的流程。
這也是孩子進入初中以後會經歷的考試日常——複習、考試、試卷分析、整理錯題、調整學習計劃、執行新計劃。具體怎麼做,我在BetterRead也曾經發文介紹過:
暑假八週裡,我建議前期和後期各做 1-2 套卷子。重點不是 “刷題”,而是讓孩子明白:考試是發現問題的工具,而非定義能力的標尺。培養一個正確的考試意識和考試習慣,比準備分班考更重要。
第三件事:選擇適合目標初中的課外活動
把前面兩件事的時間騰出來,就可以考慮其他活動了。比如選擇夏令營。
我的朋友在選擇夏令營的時候,比較傾向她孩子多次參與的體育夏令營,因為“初中可能再也沒機會參加這類活動了。” 雖然聽上去有點悲傷,但是這種心情很可以理解。
如果沒有特別的偏好,我建議選擇能對接目標初中校園生態的課外活動
小學的校外活動真的在校外,但是初中的課外活動主要以校內社團形式存在,比如戲劇社、辯論隊、街舞社、足球社團等。這類校內社團活動更貼近日常學習節奏,既能減壓,又是重要的社會化課堂。
這裡我想特別談一下社會化。對孩子而言,這是初中的一項核心人物。
所謂社會化,就是學會如何與他人共處、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在規則與協作中實現個人價值的過程。初中生的世界觀正在形成,他們需要在同伴互動中學習換位思考、與他人協作、在集體中定位自我 —— 這些很難僅透過課堂知識學習獲得,而更多依賴於真實的人際碰撞。
社會化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團隊活動。參加課外活動,孩子更容易交朋友,也更知道如何找到願意和自己合作的人,以及如何與別人合作。
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瞭解目標初中校有什麼樣的課外活動。比如在微信、小紅書搜尋,或者在學校實地觀察,然後讓孩子針對性地準備。
課外活動也不必特別高大上,關鍵是讓孩子的暑假積累能在初中校園找到 “用武之地”,未來更容易融入集體。
把暑假變成初中生活的 “預演場”
我每次和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小升初的家長聊天,都能夠感覺到他們的焦慮。這種焦慮主要來自對未知的恐慌。
我也經歷過這段時光。其實,做好這三件事,就能接住從小學到初中的跨越。
大家經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其實,小升初的暑假就像一條看不見的 “起跑線”,它不決定你跑得多快,卻能幫你調整呼吸節奏、繫緊鞋帶。
小升初的暑假不是狂歡,而是初中生活的預演場”。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