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退步”現象正在蔓延,李玫瑾一句話驚醒無數父母:暑假不是用來放縱的,而是用來反超的!

作者:三瓣橘子
來源: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亞特蘭大3000名學生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結果發現:
孩子在暑假疏於學習會導致能力下滑、成績下降。
暑假結束之後的新學期,優等生學習成績會進步,而成績排名後25%的學生在假期裡會把上學期學到的東西忘了大半。
中等生在暑假期間雖然基本沒有變化,但也意味著又落後優等生一截。
年級越高,暑假學習退步的表現越明顯。
這就是被教育界廣泛討論和關注的“暑假退步”現象。
這一現象普遍存在於全球範圍內,且孩子的各個學科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統計表明,開學後孩子如果想要彌補假期損失的知識,通常需要花費六個星期的時間。
李玫瑾老師在一次講座裡講:
“我們可不能太順著孩子,很多不聽話的孩子其實都是被爸媽寵壞的。
愛孩子,首先要分清楚什麼是愛,什麼是溺愛。
真正的愛,是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後幫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溺愛呢,就是不管孩子做得對不對,什麼都無條件地滿足他們。”
因此暑假期間,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學習鬆懈,寫作業敷衍,就要及時幫助孩子去調整,而不是一味縱容孩子享樂。
這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暑假退步”現象是一個需要引起家長重視的問題,父母越早用心,越能有效避免這一現象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沒有真正的“笨”孩子,
只有逐漸廢掉的“懶”孩子
法國作家米爾·勒納爾曾說:
“懶惰受到的懲罰不僅僅是自己的失敗,還有別人的成功。”
每年暑假,都有孩子彎道超車,脫穎而出,因為其他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候,他們在慢慢變優秀。
網上有很多社交媒體分享過學霸和學渣在假期中的日常,對這些文字和圖片總結對比可以看出巨大的差別:
  • 6:00-12:00
學霸:鬧鐘響起,迅速起床,進行簡單的洗漱晨練,之後進行早讀,複習前一天學習的知識點或預習新內容,開始新的一天充滿活力和目標感。
學渣:還在夢鄉中,或者即使醒來也會選擇賴床,刷手機看社交媒體或短影片,直到太陽高掛才勉強起床,早餐後可能繼續沉迷於遊戲。
  • 12:00-18:00
學霸:午餐後,短暫休息,進行午休,確保下午的精神狀態。醒來後可能會進行一些放鬆活動,如散步、聽音樂,下午繼續學習充電。
學渣:午餐後直接進入“午間休息”模式,可能午睡過久或繼續娛樂活動,直到下午較晚時間才勉強起身。
  • 18:00-21:00
學霸:晚餐後,與家人交流或進行輕鬆的活動,如閱讀非學術類書籍、觀看紀錄片等。之後,會進行晚間複習,總結一天的學習成果,並準備第二天的學習計劃。可能還會有一定的時間用於興趣愛好或社交活動。
學渣:晚餐後可能繼續娛樂活動,直到很晚才開始處理作業或學習任務,匆忙完成且質量不高,也可能因為白天的拖延導致晚上熬夜,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
透過這樣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學霸和學渣在暑假期間的日常差異主要體現在時間管理、自律性和學習態度上。
長達四十多天的假期,自律的孩子不斷積累,懶散的孩子不斷荒廢。
假期結束後,孩子之間成績分化嚴重,這不僅僅體現在學習成果上,更深層次地反映出家庭教育的差異。
真正拉開孩子間差距的是家庭執行力,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規劃時間、持之以恆地實施學習計劃,更是孩子的自我剋制力,在於他們是否能抵制誘惑,專注目標,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正所謂:
“自勝者強,自強者勝,戰勝自我,首要的就是戰勝自己的懶惰。”
懶惰是一種疾病,他讓人自我麻痺,日益沉淪。
懶惰是一個陷阱,它讓人越陷越深,終致毀滅。
懶惰是一座墳墓,它將人深埋其中,失去生機。
學習的道路上,沒有天生的“笨”孩子,只有被懶惰逐漸侵蝕的心靈。
每一個孩子都蘊藏著不凡的潛力與光芒,家長應當與孩子攜手,克服懶惰,培養自律,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興趣。

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作家盧梭曾說: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將對他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格塑造和學習能力,不但需要父母面對面教導,還要肩並肩一起努力。
在陪孩子奮鬥的時候選擇安逸,可能會悄然間在孩子心中埋下遺憾的種子。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一次晚餐後,劉星和小雨坐在沙發上,臉上掛著幾分不滿與遺憾,開始了一段對媽媽的“控訴”,劉星首先開口,語氣中帶著埋怨:
“如果您要是從小培養我踢足球的話,我很可能現在是少年國足隊員了;如果您要是從小培養我寫作的話,我現在絕對是一名優秀的作家……”
劉梅堅定的反駁:
“你從小媽媽就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呀!”
劉星立即懟道:
“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得我學。”
小雨附和道:
“對呀,失職啊,太失職了。”
劉梅被劉星的話說得有些啞口無言,她沒想到兒子會有這樣的想法。
吐槽到:
“我們是多通情達理的父母,我們從來都不逼著你們,學那些你們不情願的東西,這還不好啊?”
劉星迴答:
“好是好啊,全把我們給耽擱了。”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
家長自以為是的“快樂教育”,到最後換來的可能是孩子的抱怨。
所以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孩子的世界,色彩斑斕卻也充滿未知,貪玩是孩子的天性。
家長的角色,絕非旁觀者,而是與孩子並肩作戰的戰友,共同面對挑戰,享受成長的喜悅。
若期待花開滿園,必先成為不辭辛勞的園丁。
孩子成長的過程,亦是自我約束與責任感逐漸建立的過程,此時父母一定要加以管教,在這個充滿誘惑與挑戰的世界裡,孩子很難僅憑自覺就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摒棄“放養成才”的幻想,拒絕在教育路上偷懶。
每一次陪伴與引導,都是對孩子未來的投資;
每一份耐心與堅持,都是為孩子積累的財富。
家長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應該用愛與智慧引導他們,讓自律成為習慣,讓勤奮成為常態。

暑假時偷的懶,開學後需拼命還

作家赫胥黎說過: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24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24小時。”
每個人每天都是同樣的24小時,唯一不同的就是如何利用時間。
在相同的24小時裡,有人在好好學習,有人在沉迷遊戲,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在漫長的暑假期間,這種時間利用的差異尤為明顯。
有些學生展現出了極高的自律性和對知識的渴望。
他們深知時間的寶貴,因此選擇將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到學習和自我提升中。他們可能會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涵蓋閱讀、課程預習、技能學習等多個方面,確保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這樣的學生,在暑假期間不僅鞏固了舊知識,還不斷拓寬了視野,為新學期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些學生沉迷於虛擬的遊戲世界,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網路遊戲、社交媒體等娛樂活動中。
雖然適度的娛樂是放鬆身心、緩解壓力的必要方式,但過度沉迷則會嚴重影響到學習、生活乃至身心健康。
這些學生在暑假期間可能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導致知識遺忘、技能生疏,新學期開始後難以跟上學習進度,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正是這種截然不同的時間利用方式,成為了暑假期間學生之間產生差距、甚至退步現象的根本原因。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生假期克服懶惰、保持自律是一個需要多方面努力和策略的過程。

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學生在假期中保持好狀態:
1、設定明確的目標:
首先,學生需要為自己設定清晰、可量化的目標。
這些目標可以是學習上的,比如完成一定數量的閱讀、預習下學期課程等;
也可以是個人成長方面的,如鍛鍊身體、掌握新語言等。明確的目標能為學生提供方向和動力。
2、制定詳細的計劃:
將大目標分解為小任務,併為每個任務設定具體的完成時間和步驟。
這樣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管理時間,避免拖延和懶惰。同時,計劃要具有靈活性,以應對不可預見的情況。
3、建立良好的學習作息習慣:
設定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表,確保每天有足夠的休息和學習時間。同時,為了提升學習效率,要營造一個專注且舒適的學習環境,減少外界干擾。
透過合理規劃學習與休閒時間,學生們能夠在享受假期的同時,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4、培養興趣愛好:
除了學習之外,學生還應該培養一些興趣愛好。這些愛好可以幫助學生放鬆身心,緩解學習壓力,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當學生對某件事情產生濃厚興趣時,他們會更加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探索。
5、自我反思和調整:
定期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進行反思。
檢查自己是否按照計劃進行,評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之處,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自我反思有助於學生髮現問題並及時糾正。
6、適當獎勵自己:
當學生完成一個小目標或取得一定進步時,可以給自己一些獎勵作為激勵。
這些獎勵可以是物質上的,如一本書、一件衣服;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看一場電影、與朋友聚會等,獎勵自己可以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努力雖然很難,但付出就會有回報,假期是彎道超車最好的時機,享受假期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學習。
如何讓孩子在暑假中既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又能充實自我,人民日報推薦的“暑假作息時間表”供大家參考: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辜負。
暑假時持續“偷懶”,會造成開學後壓力倍增,需要“拼命還”那些被擱置的學習任務。
所以,請把暑假視為成長的階梯,一步步攀登,不斷為未來蓄力。
很喜歡一段話:
“人生最好的貴人,就是努力向上的自己。”
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一點一滴的不斷積累,沒有誰比誰更容易,只有誰比誰付出的更多,成績取決於日復一日的堅持,掌聲來源於拼搏的汗水。
生活不會辜負每一個奮力奔跑的人。
記住,沒有翻不過的山,沒有跨不過的河,只要心中有夢,腳下就有路。
點亮“在看”,願每個孩子筆下有前途,抬頭有未來。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三瓣橘子。本文首發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更多教育乾貨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資源領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