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歐洲,是我卷不動,又躺不平的選擇|BeBeyondMBATalk!

2025年的第一場MBA Talk,我們邀請到了post-MBA留在歐洲荷蘭工作的Franny,這也是一位Lahua春節旅歐回國後、非常想要連線的BBYer。
不論是英年早退休、還是天選打工人,歐洲在大多數人心中的代名詞是:假期多、福利高、工資收入相對國內仍然美麗。若不是美國副總統萬斯上週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指點江山,歐洲“歲月靜好”得幾乎要被人遺忘。
另一方面,2024年有54%的歐洲商學院迎來了申請人數的增長(美國是53%)。考慮到唯一拉後腿的英國(本土申請人數下降44.8%、國際申請人下降11.6%),歐洲大陸的增長甚至遠超過美國。(請戳此文評論區獲得資料來源)
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選擇歐洲最大的擔憂是當地就業的難度較大、在非英語母語國家存在語言門檻,再加上經濟放緩、勞動力市場飽和、中東北非移民問題尖銳,歐洲的就業市場似乎對中國留學生不太友好——然而這一切,對Franny來說都不是問題
作為非商科非名校畢業生和大齡MBA申請人,Franny的pre-MBA職業道路甚至有點“jumpy”
  • 碩士期間還在發心理學論文,畢業卻進入外企從零開始
  • 放棄穩定,選擇以每1.5-2年一次的頻率跳槽,在消費品、家居、運動等品牌方不斷嘗試
  • 然而每次跳槽,她都實現了職級、薪資、崗位或者地域的轉換甚至躍遷
  • 手握北美offer、但選擇了不僅更有利於個人、也更有利於家庭的荷蘭
  • corporate螺絲釘轉入乙方諮詢,至今已在荷蘭工作2年有餘

本週六,我們將連線目前在荷蘭工作的Franny,一起聊聊歐洲見聞。本次活動涉及的話題包括但不限於
  • 從我的歐洲職場經歷,談談中、歐職場的顯著差別
  • 非金融背景,我是如何從零開始、步步為營、成長為一名財務分析師
  • 留學生在歐洲求職的真實情況如何
  • 大齡留學,在什麼樣的處境下作出的決定,準備過程有什麼挑戰
  • 如何看待(逆)全球化時代,我所經歷過的行業的現狀和未來
  • ……

Franny
大陸心理學本碩,pre-MBA用了6年在4家不同行業的外企探索職業可能性。
“大齡”申請的美、加、歐全壘打選手,在荷蘭Erasmus大學的鹿特丹管理學院(RSM)取得MBA學位。
目前就職於荷蘭一家諮詢公司,專攻財務分析、預算和預測,將複雜的財務見解轉化為戰略解決方案。
工作之外熱衷於不斷學習和個人成長,探索新文化、旅行以及豐語言技能包。
期待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Ik kijk ernaar uit om mijn ervaring met jullie allemaal te delen!
時間:2025年2月22日週六4:00 pm(北京時間)
地點:騰訊會議(線上)
報名:請掃描以下二維碼、並回復“0222”報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