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轉載於“敲山札記”

▼
近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海上災難震驚全球。當地時間3月10日,在英國北海海域,一艘隸屬於美軍軍事海運司令部的5萬噸級油輪“斯特納完美號”與德國公司運營的葡萄牙籍集裝箱船“索隆號”猛烈相撞,現場接連發生劇烈爆炸,數億美元的軍用航空燃料與裝有劇毒氰化鈉的集裝箱熊熊燃燒,黑煙籠罩整片海域。事故造成至少一人失蹤,多人受傷,兩艘船舶均損毀嚴重,周邊海域生態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

這一事件充滿疑點。從航海技術角度來看,在現代海上交通管理系統高度發達的今天,每艘大型艦船都配備自動識別系統(AIS),能夠精準避免碰撞。然而,英國媒體披露,事發時“斯特納完美號”處於拋錨狀態,竟然被“索隆號”攔腰撞上。這種情況在正常情況下幾乎不可能發生,唯一的合理解釋是美軍油輪可能主動關閉了AIS系統,使其在雷達和導航系統中“隱身”。
但是,這並非美軍艦船第一次因關閉AIS系統而發生事故。上個月,美軍“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在地中海與一艘巴拿馬籍貨輪相撞,彼時美軍同樣被指責故意關閉AIS,導致貨輪無法探測到其航行軌跡。國際海事資料顯示,全球因關閉AIS系統導致的碰撞事故不足3%,而美軍竟在短短30天內貢獻了兩起。這一現象深刻暴露出美軍在追求航行隱蔽性和維持安全航行之間的巨大矛盾:一方面,美軍擔憂暴露自身艦艇行蹤,另一方面,這種“矇眼狂奔”的航行方式正讓自身及國際海上安全陷入深淵。
“索隆號”貨輪的雷達僅在撞擊前幾分鐘才探測到美軍油輪,而此時採取規避已經來不及。同時,有情報顯示,事發海域存在異常的電磁頻譜波動,暗示可能存在電子戰干擾的痕跡。在俄烏衝突中,俄羅斯廣泛運用了GPS干擾和衛星導航欺騙技術,導致烏克蘭及北約多次遭遇電子干擾事件。北約的內部資料顯示,自2023年以來,地中海區域的電子干擾事件激增,涉及美英等多國艦船。如果北海事故中同樣存在電子欺騙行為,那麼美軍不僅成為“受害者”,更可能是某種更大博弈中的犧牲品。

“斯特納完美號”屬於美軍租賃的戰略油輪,是美國僅存的10艘戰略油輪之一。這支租賃船隊承擔著美軍90%的海上燃料運輸任務,但其執行模式卻早已暴露巨大問題。由於美國造船能力嚴重下滑,美軍不得不依賴租賃船隻維持遠端投送能力。然而,這些油輪長期處於“半軍事化”狀態,船員仍沿用商業船員模式,缺乏系統性的戰備訓練與損管機制。
據退役軍官透露,為了彌補運力缺口,美軍近年來加速將民用油輪軍事化,改造進度飆升300%,但相應的應急演練完成率卻不足40%。換句話說,美軍的戰略油輪看似軍事化,但實際上只是披著軍用外衣的商業船,缺乏真正的戰場適應能力。這種急功近利的“補丁式”策略,導致了美軍海上運輸能力的進一步滑坡。更嚴峻的是,美軍艦隊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主力艦隊平均船齡已達30年,預備役船舶中有一半服役超過半個世紀。專家預測,未來十年內,美軍的海運能力可能會腰斬,全球兵力投送鏈條面臨斷裂風險。
美軍的全球霸權建立在龐大的後勤體系之上,而這一體系的崩塌將對其全球軍事行動造成毀滅性影響。從阿富汗撤軍的狼狽,到如今的戰略油輪事故,美軍海運體系的潰敗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經濟衰退、產業空心化、債務膨脹的多重衝擊下,美國工業基礎的塌陷已讓五角大樓焦頭爛額。未來,美國可能不得不進一步依賴私營軍事承包商和外包模式來維持全球軍事行動,而這隻會讓局勢更加不可控。

除了軍事影響,這次事故帶來的環境災難同樣令人震驚。美軍油輪的爆炸導致長達3海里的海上油汙帶,而氰化物的洩漏更是對海洋生態構成致命威脅。北海是歐洲最重要的漁業與生態區之一,此次事故的汙染影響可能持續多年。英國綠色和平組織已經警告,這場災難可能演變為制約美軍行動的輿論噩夢。回顧歷史,美國軍方製造的環境災難早已數不勝數:越戰時期的“橙劑”、伊拉克戰爭後的貧鈾彈汙染、以及關島、沖繩等地因美軍基地汙染而引發的生態危機。如今,北海這起事故無疑再次加劇了國際社會對美軍環境破壞的憤怒。
面對如此嚴重的事故,美軍至今保持沉默,五角大樓沒有作出任何官方宣告。然而,英國政府以及國際海事組織已經開始介入調查,美軍屢次關閉AIS系統的行為是否涉及違規操作,是否故意規避責任,成為輿論焦點。如果事故真相進一步揭露,不排除美軍將面臨鉅額賠償,甚至遭遇國際法庭的起訴。
北海爆炸事件的背後,不僅僅是一次航運事故那麼簡單,而是美軍全球困境的縮影。關閉AIS系統導致事故頻發,油輪老舊且管理混亂,電子戰干擾風險加劇,生態災難引發國際公憤,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表明美軍的全球軍事機器正在崩壞。從軍事角度來看,美軍在全球範圍內的投送能力正在受限;從經濟角度來看,美國造船業的衰敗讓其難以維持海上霸權;從輿論角度來看,環境汙染與碰撞事故不斷損害美國形象。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軍還能支撐多久?或許,北海的滾滾黑煙,正是美軍霸權逐步坍塌的象徵。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