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隊經常會上演令人匪夷所思的悲劇,但很多悲劇卻總會令人忍不住不厚道地笑了。

這不,到年底了,印度海軍又整了個大活,讓全世界都開開眼。
據《印度斯坦報》《印度快報》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2月18日下午15時,印度海軍一艘快艇在孟買附近海岸約8公里處撞翻了一艘正常行駛的客輪,造成13人死亡和2人重傷。
英國BBC記者稱,印度海軍快艇當時在海面以蛇形路線急速移動,然後突然掉頭,導致兩船相撞。
有乘客表示,撞擊發生後,客輪開始入水,但找不到救生衣,“我在水裡泡了15分鐘後,被另外一艘船救起”。

事後,很多穿上救援船隻救生衣的乘客還驚魂未定,失聲痛哭。
美國CNN報道稱,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Devendra Fadnavis對記者表示,海軍、海岸警衛隊和警方救出了101人,共出動了11艘海軍艦艇和4架直升機參與救援。
印度警方和海軍將對事件進行調查。
印度總理莫迪對遇難者表達哀悼,並宣佈政府將發放20萬盧比(約1.7萬人民幣)予每位死者家屬,傷者發放5萬盧比。
新華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國際通訊社也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印度海軍算是露大臉了,畢竟大白天在風和日麗的海面上用小快艇幹翻一艘客輪這種事,在全球海軍歷史還從未發生過。

這是乘客拍下的快艇全速衝向客輪的畫面,從航行水痕來看,快艇是突然轉彎衝向客輪的,也不知是什麼仇什麼恨?

快艇上五名人員全部沒有穿救生衣。快艇撞船後就立刻翻覆,死去的3人有一名1名海軍軍官,還有2名參加測試的裝置製造商代表。
這片海域是客輪頻繁來往之處,因為它們要將遊客從孟買送到著名旅遊景點象島之上,印度海軍為什麼要在這裡“飈車”?

客輪其實就是渡輪,兩層敞篷,事發之前有很多遊客聚集在甲板上拍軍艦,印度海軍大機率是人來瘋,竟然玩起了蛇形走位,結果害人害己。
印度海軍昨天的解釋是,快艇當時正在進行發動機測試,但因為引擎出現故障導致船隻失控,釀成了慘劇。
不過,就算是發動機卡了,但方向盤又沒卡,難道這是印度海軍研發的新型武器–自殺式有人快艇?
印度發生事情通常無法用常理分析。
再者說,客輪也有責任,核載60人的渡輪上了100多人,幸好客輪下沉比較慢,給了救援時間。否則,遇難人數將遠不止13人。

這起事故印度海軍測試人員要負全責,但跟印軍大多數事故一樣,背後有很深的水。
死去的兩名裝置製造商代表就是關鍵因素之一,據印度網媒稱,他們很可能來自果阿造船廠(Goa Shipyard),該廠自2020年以來就成了印度海軍巡邏快艇的供貨商。

比如在印軍在班公湖的巡邏快艇就是由果阿造船廠提供的,雖然戰鬥力不怎麼樣,但人家賣得可不便宜,12艘巡邏艇採購價為6.5億盧比(約889萬美元)
直接向美國或俄羅斯買,也未必需要這麼多錢,更何況印度的製造業水平是不足以生產船隻發動機的,連汽車發動機都要進口。
但果阿造船廠還是不斷地從印度海軍獲得合同。
大家發財,理由很充分–使用國產軍事裝備。
這兩名裝置製造商代表就是到孟買推銷自家快艇的。
孟買海軍船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35年,由英國打造,是印度海軍的重鎮,包括幹船塢、溼泊位、車間、倉庫和行政大樓,有超過1萬名員工在此工作,負責印度海軍的艦艇、潛艇和輔助船隻維修、維護和建造。
同時,孟買海軍基地也是印度海軍的腐敗重鎮。
果阿造船廠推銷的快艇的發動機質量怎麼樣?這次事故已說明了很多問題。
不過,印度軍方也無所謂,愛咋咋地,只要不耽誤他們吃回扣就是了。
就在這起悲劇之前,印度海軍就有過一起離奇的事故。
11月22日,據印度《The Print》報道,一艘載有13名船員的印度漁船在果阿海岸與一艘潛艇相撞,漁民有11人獲救,2人遇難。
事故發生在21日晚9點30分左右,當時潛艇正在果阿兩個港口之間穿梭,這是一艘擁有“卓越隱身技術和低噪音水平”的致命潛艇。
上浮航行時,因為天黑沒看到漁船,咣!果然很致命。

再往前一點,7月21日晚,印度海軍現役主力護衛艦布拉馬普特拉河號在孟買造船廠碼頭髮生火災,大火燒了一晚,一名水兵失蹤。
這或許是個好訊息,因為該艦需要很多錢修復,又有大合同了。
印度的目標是“躋身全球三大海軍強國”
,自2000年以來就在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那麼,印度海軍的有哪些進步呢?
應當承認別人優秀:
2005年12月,特里蘇爾號護衛艦在孟買港與商船Ambuja Laxmi號相撞,所幸無人員傷亡。
2006年4月,普拉哈爾號護衛艦在果阿海岸與商船MV Rajiv Gandhi號相撞後沉沒。
2006年9月,杜納吉里號護衛艦在孟買海岸與MV Kiti號商船相撞,艦體大修。
2008年1月,辛杜戈什號潛艇在孟買北部水域浮出水面時與MV Leeds Castle號外國商船相撞。
2009年8月,庫塔爾號導彈艇與蘭維爾號驅逐艦在孟加拉灣相撞。
2010年,孟買號驅逐艦上的AK-630近防武器系統走火,導致3名士兵死亡。
2011年1月,溫迪亞吉里號護衛艦與塞普勒斯籍商船MV Nord Lake號在孟買附近相撞,鍋爐房發生大火,該艦直接退役。
2013年8月,辛杜拉克沙克號潛艇在孟買船塢停泊時,魚雷艙爆炸,自射兩枚導彈,造成15名水兵和3名軍官死亡。
2013年12月,塔爾瓦號護衛艦與在馬哈拉施特拉海岸與漁船相撞,漁船沉沒。
2014年1月,貝特瓦號護衛艦在接近孟買海軍基地與不明物體碰撞,聲納系統損壞。
2014年2月,辛杜拉特納號潛艇在試航時發生火災,2名軍官窒息死亡,7名水兵受傷。
2016年12月,那艘在2014年撞沉漁船的貝特瓦號護衛艦在孟買維修時,側翻,導致2人死亡、15人受傷。
2017年,印度國產6000噸核潛艇“殲敵者”號在下潛時,忘記關閉艙門,導致海水灌入,核潛艇差點報廢。
2018年2月,停靠在科欽造船廠的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附近有一艘海上鑽井平臺。
鑽井平臺上有近200噸發酵糞便,有人將菸頭扔向糞池,發生大爆炸,航母被濺了一身,香飄萬里。
另一艘航母“維克拉馬蒂亞”號也曾發生過廁所管道爆炸事故,整個艙室瞬間填滿硫化氫,導致6人昏迷,2人死亡。
2022年,蘭維爾號驅逐艦在孟買海軍船塢發生爆炸,3死11傷。
……
這些神奇的事故都與印度海軍的腐敗有直接關係,因為操作規範,軍事紀律都沒人管了。
神奇的是,這麼多事故,從來沒有一名高階將領被追責。
而印度海軍軍費則在年年增加,2022年以來,都在63億美元以上。
按理說,就印度海軍這擺爛的勁頭,怎麼能要到這麼多的經費?
它們有套路,每年到了議會稽核預算時,印度海軍就收買智庫和媒體,拼命鼓吹“全球海軍三強”的噱頭。
它們不跟美俄英法比,而是年年跟中國比。

新德里那些戰略智庫和主要媒體,又是圖表,又是文章,拿中印對比資料來嚇唬印度人。

反正就是要加快速度超過中國的海上軍事力量。

議會能不打錢嗎?海軍沒錢採購,印度洋就不姓印了。
事故嘛,一起是震驚,兩起是震驚,N起,那就是麻木了。
像這起快艇撞客輪事故,雖然死了13人,但也不會有什麼將領被追責。
比印度海軍更猛的是印度空軍,從年頭摔到年尾。
印度海陸空三軍未來的戰略是“人工智慧”,想以科技取勝,方向是將更多的私營企業納入國防架構。
但印度連武器生產都無法自足,死穴就在於製造業薄弱。
放棄製造業,去追求什麼人工智慧,得到的只能是人工智障。
海軍快艇在大白天撞客輪,不是智障能幹出這種事?
無論印度有什麼雄心壯志,離開了製造業這個基礎,一切都是畫餅。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