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白起與韓信猶如兩座並峙的高峰,前者以"人屠"之名震撼戰國,後者以"兵仙"之譽奠定西漢基業。
這兩個相隔百餘年的軍事天才,在軍事藝術的巔峰對決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戰略智慧,他們的勝負觀、戰爭倫理與軍事哲學,折射著先秦至秦漢時期軍事思想的演變。
白起所處的戰國後期,正是秦國"耕戰立國"體制全面成熟的階段。在商鞅設計的軍功爵位制度下,秦軍形成了空前嚴密的軍事體系。據《商君書·境內》記載,秦軍以"什伍連坐"為基礎單位,每五人為伍,二伍為什,這種組織架構使得命令傳遞效率較六國軍隊提升三倍以上。而白起是將這種制度優勢發揮到極致的天才指揮官。

伊闕之戰(公元前293年)中,白起面對韓魏24萬聯軍,精準把握住聯軍指揮體系的分裂弱點。透過"示弱誘敵-側翼突破-分割包圍"的三段式戰術,創造出冷兵器時代罕見的全殲戰例。此戰中秦軍斬首24萬,自身傷亡可能3萬人左右,傷亡比達到驚人的8:1。
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更將這種殲滅戰推向了數量的高峰。面對趙軍45萬主力,白起採用"後退決戰"策略,在丹水河谷佈下縱深達30裡的口袋陣。當趙軍深入後,秦軍輕兵截斷糧道,重兵封堵谷口,最終完成冷兵器時代最大規模的圍殲戰。
此役,趙軍45萬人全滅(包括被坑殺的20萬)。不過秦軍也損失較大,約20萬陣亡。

長平之戰
韓信所處的楚漢相爭時期,軍事體系已從戰國時期的制度化對抗,轉向更具靈活性的戰略博弈。
面對項羽分封形成的戰略封鎖,韓信以逆向思維破解困局。他大張旗鼓修復子午道棧道,製造漢軍欲循原路東進的假象,實則秘密整訓精銳,沿故道縣(今陝西鳳縣)向陳倉(今寶雞)急行軍。
此役開創了中國戰爭史上首個戰略級欺騙的範例,其核心在於精準把握對手認知盲區,透過"示形動敵"將敵方戰略預判轉化為己方的資訊優勢,為後世兵家樹立了"謀形造勢"的經典範式。

韓信
劉邦集團在彭城慘敗後,軍事資源極度匱乏,這更加激發了韓信超越常規的軍事想象力。
他的"背水之戰"並非簡單的置之死地,而是建立在精準的心理計算之上——透過營造"前有強敵,後無退路"的假象,令己方置之死地而後生,而趙軍卻輕敵冒進、傾巢而出。
同時,韓信另調兩千奇兵趁隙奪取趙軍軍營,並插滿漢軍旗幟。廝殺半日的趙軍退兵,卻發現營壘插滿漢旗,以為大勢已去,一鬨而散,趙軍大敗,趙王被活捉。此役開創了冷兵器時代心理戰的經典範式。
垓下之圍更彰顯韓信的戰略哲學。他採用"五軍陣"將項羽10萬楚軍層層分割:前軍誘敵,左、右軍側擊,中軍預備,後軍包抄。這種動態陣法不同於白起的靜態包圍,而是透過持續的壓力施加,逐步瓦解楚軍士氣,最終殲滅楚軍,實現了戰略決戰的完勝。

項羽
白起的殲滅戰術建立在秦國的制度優勢之上,其每次戰役都伴隨著精確的後勤計算。
據云夢秦簡記載,秦軍每個五百主(營級單位)配備27名專業會計,即時核算糧草消耗。這種工業化戰爭思維,使得白起能夠實施"殲敵有生力量"的持久戰略,據統計,其生涯殲敵數達165萬,相當於戰國總人口的5%。
韓信則開創了"非對稱戰爭"的先河。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他發展出"因糧於敵"的補給策略,彭城兵敗後三個月內就為劉邦重建10萬大軍。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經典戰例,將資訊欺騙提升到戰略層面。

出土的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顯示,漢軍斥候選拔標準較秦軍更注重應變能力,這種人才取向與韓信的用兵理念直接相關。
在戰略格局層面,白起專注戰術層面的殲滅效率,其所有戰役都在秦國邊境三百里範圍內展開;韓信則展現出跨戰區機動作戰能力,從漢中到齊地,轉戰距離超過2000裡,真正實現了"全爭於天下"的戰略思想。這種差異本質上反映著從區域性兼併戰爭向全國性統一戰爭的進化。
以現代軍事學的"OODA迴圈"(觀察-判斷-決策-行動)理論重新審視兩者,白起的優勢在於決策環節的果斷,而韓信強於觀察環節的透徹。前者像精密的手術刀,後者則如千變萬化的圍棋大師。

白起與韓信就像兩座風格迥異的豐碑。前者代表著體系化戰爭藝術的巔峰,證明了制度優勢與戰術執行的可怕威力。後者彰顯著個人軍事天才的創造極限,展現了戰略創新與資源整合的無限可能。
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的對比不是簡單的勝負較量,梗是展現了冷兵器時代戰爭藝術的兩種可能,而他們的遺產共則同構成了中國古典軍事智慧的完整圖景。

在資訊化戰爭的今天,這種對比依然具有啟示意義:任何軍事思想都必須根植於時代土壤,任何戰爭藝術都需要與政治智慧相融合。或許這才是兩位戰神留給後人最寶貴的遺產。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