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深耕母嬰行業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鬥智鬥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姐妹們好,我是七七。今天想和大家好好嘮嘮孩子的安全問題。
2025年2月28日,拐賣了17個孩子的人販子餘華英被依法執行死刑。一直為這個案子奔波的受害人楊妞花得知訊息後激動到落淚。

圖源:新浪微博
為人父母,我對於人販子死刑提不起一點同情,只想說四個字:大快人心。
我好朋友家的女兒在7歲那年真的遭遇過人販子。
那天,好朋友一時疏忽,讓女兒獨自在商場裡待了幾分鐘,小女孩便被人販子盯上了。萬幸的是,她很快返回,及時阻止了悲劇的發生。
每次提及此事,她都心有餘悸,和我說如果女兒當時真的被拐走了,她會一生都怨恨自己。

圖片來源:《黑鏡》
我並不覺得朋友一時的粗心有那麼罪無可赦。但遺憾的是,壞人永遠不會絕跡。所以在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的確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除了拐賣,在針對孩子下手的犯罪中,還有一種特別讓人痛心的情況,那就是“熟人犯罪”。
今年2月份,貴州六盤水發生了一起兒童失蹤事件。

在某個寧靜的家屬區,6歲男孩小銘(化名)在家門口玩耍,只是短暫地離開了父母的視線,便離奇失蹤了。家人和警方在附近地區展開地毯式搜尋,卻始終沒有發現他。
直到2月18日,男孩才被找到,卻已經化為了冰冷的屍體。
令人震驚的是,殘害小銘的兇手竟是他的“大奶奶”(即孩子爺爺的親嫂子)。她將年幼的男孩按進水中,使其窒息而亡。直到事件引發全網關注,她才在恐懼中投案自首。

根據網友們的爆料,小銘家與“大奶奶”家似乎並無深仇大恨。
目前流傳較廣的說法是,“大奶奶”家的孫子遠沒有小銘聰明伶俐,她或許是出於嫉妒才痛下殺手。如果這一說法屬實,那麼這起案件背後的動機實在是令人不寒而慄。
那天,我和老公聊起這個話題,我們倆都不禁感慨人性的幽深複雜,更感慨幸好我們一直有給孩子輸入防拐意識,我們家的親戚裡也沒有那麼可怕的人。
我在這裡也想再次提醒大家,我們家長必須時刻繃緊保護孩子的這根弦,努力給孩子撐起一把“安全保護傘”:
一定要讓孩子牢記這5句話
■第一句:“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都不要拿、不要碰,更不要吃。”
這雖然是老生常談的一句話,但非常重要。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告誡孩子,陌生人給的東西,無論看起來多誘人,都不要接受,更不能吃。因為有些壞人會利用這些手段來接近他、傷害他。

拐賣犯餘華英 圖源網路
拐賣犯餘華英曾經以去遊戲機室打遊戲為由,將兩個兄弟從安順哄騙到貴陽,最後把弟弟賣到了河北邯鄲。
她也曾經以去買好吃的為由,將王某龍和王某能兩兄弟拐賣到河北。這些案例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第二句:“如果有陌生人向你求助,不要回應,趕快離開。因為正常情況下,成年人不會向小孩子求助。”
孩子大多心地善良,但壞人卻會利用這一點。
騙子常常偽裝成需要幫助的人來接近小孩子。所以,告誡孩子,當有陌生人向他求助時,比如問路、藉手機,他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回應,立刻離開。


圖源:央視新聞
站在家長視角,有個道理很好理解:成年人通常不會向小孩子求助,除非別有所圖。
我們可以這樣和孩子解釋:
“媽媽知道你很善良,為你驕傲。但是,如果大人真的需要幫助,他們會找其他成年人或者警察叔叔。媽媽希望你善良,但更要學會保護自己。”
■第三句:“不要向別人透露你的家庭詳細住址和家庭情況。”
家庭住址和家庭情況是我們的隱私,咱們要和孩子說好,這些資訊不能隨便告訴別人。即使是親戚、熟人,也不要過多分享。

圖片來源:電影《親愛的》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家庭資訊紅綠燈”卡片:
綠色資訊(比如父母的職業類別)可以適度分享;
黃色資訊(比如居住區域)要謹慎提及;
紅色資訊(比如具體地址、門牌號、家庭成員行程)絕對不能透露。
透過玩“資訊分類遊戲”,可以幫孩子更好地記住哪些資訊可以分享,哪些不能,這樣就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隱私,避免被壞人利用。
■第四句:“一個人外出時,一定要走有攝像頭的主路,不要走進小巷子。”
一般來說,10歲之前的孩子都不適合獨自外出。如果孩子稍大一些,需要獨自外出,一定要走有路燈、有攝像頭的主路,不要走偏僻的小巷子。因為主路人多、監控多,相對安全。
我們要囑咐孩子,無論去哪裡,都要選擇安全的路線,確保自己的安全。

此外,要叮囑孩子:在外面時,無論是遇到陌生人還是熟人,都不要輕易跟隨對方前往陌生的地方。無論自身身體強壯與否、身高如何,缺乏警惕心都會很容易出現意外。
■第五句:“不管是老師、親戚還是同學,一旦有人對你說‘這件事不準和爸爸媽媽說’,你一定要立刻告訴爸爸媽媽。”
這條尤其重要,因為很多針對孩子的犯罪都是“熟人作案”,比如校園暴力和性犯罪。這些犯罪的實施者往往會威脅孩子,不讓孩子把事情告訴家長。
但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不會怪他們。
所以,一旦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立刻告訴爸爸媽媽,不要因為被威脅或恐嚇,就把事情隱瞞下來。

在糖球小時候,我就反覆和他講這些話。如今他雖然經常和我對著幹,但在安全方面卻始終很有分寸。
遠離“熟人作案”,我們家長能做些什麼?
事實上,在針對兒童的犯罪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得令人觸目驚心。例如,據北京海淀法院2020年釋出的文章顯示,在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超過60%,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高達91%。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格外小心。堅持以下三點,或許能為我們的孩子減少一些潛在的危險:
1.儘量避免在親朋面前過度誇耀孩子和生活
人性中的嫉妒心有時是可怕的,許多犯罪行為正是因為施害者心生嫉妒而引發。
所以,當我們的生活美滿、孩子聰明可愛時,不妨將這份幸福留在心底,儘量少在親朋面前炫耀,尤其是在那些生活不太順遂的親友面前。

畢竟,幸福是自己的,無需向他人過多證明。
2.年幼的孩子只交由近親看護如果孩子還小,我們最好親力親為地照顧他們,或者請自己的父母、公婆、親兄弟姐妹幫忙看護,儘量避免讓其他親朋單獨負責。
一方面,這是為了維護與親朋的關係。比如,孩子在他們看護時不小心受傷,我們難免會著急,這可能會對彼此的感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另一方面,這是為了孩子的安全。如果一個成年人心懷惡意,想要傷害孩子,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都太容易得逞了。因此,孩子還是交由我們自己看護最為妥當。
3.細心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及時發現問題
如果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性侵等犯罪行為,很多孩子會因為施害者的威脅而不敢向家長傾訴。因此,除了鼓勵孩子多與父母溝通之外,我們也要多留心,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
如果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性侵等犯罪行為,很多孩子會因為施害者的威脅而不敢向家長傾訴。因此,除了鼓勵孩子多與父母溝通之外,我們也要多留心,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

圖片來源:電影《熔爐》
例如,孩子如果長期無精打采,甚至經常一個人偷偷哭泣,這些都是明顯的訊號,必須引起重視。此時,我們要耐心地詢問孩子是否在學校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必要時也可以與校方溝通,讓他們多加留意。
寫在最後
這個世界很美好,這個世界也很醜陋。
孩子是剛剛破土發芽的小花,需要我們去悉心呵護,讓他們更多地吸收好的養分,不被潛藏在陰暗處的一些壞人傷害。
希望這篇文章能引起更多人對孩子的安全教育的重視,讓那些對我們的孩子圖謀不軌的壞人無機可乘。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支援
孩子安全無小事
願我們的孩子
都健康平安地長大
直到他們可以揚帆遠行
我們都會守護在他們身邊✨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