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自律意味著按照我們的意圖行事,被視為成功的關鍵之一。西奧多 • 羅斯福曾經說過:「有了自律,幾乎一切都是可能的。」
心理學將「意志力」,或者說「自律」,定義為:為了實現長期目標,而抵制短期誘惑的延遲滿足能力;克服不必要的想法、感覺或衝動的能力;有意識的、努力的、自我調節的能力;以及利用冷行為認知系統,而不是熱情緒系統的能力。
想想看,那些偉大的運動員、企業家和藝術家,也並非一夜成功。他們的成功源於始終如一地投入工作,帶著決心、動力和自我控制,面對困難和障礙,最終達到理想的成功水平。
而我們中的許多人,很多時候,僅僅是面對高熱量食物,或者快餐娛樂的誘惑,都很難做到抵制。因為自律之所以如此困難,在於人類的大腦,優先選擇短期回報,而不是長期回報。所以,直接滿足我們的慾望,和多巴胺幸福感的東西,更容易操控我們的選擇。
這不意味著,普通人就不能擁有自律,反而意味著,普通人更需要學習自律知識,訓練自律能力,才能做出與自己的需要、目標和價值觀相一致的,有意識的決定。自律就像肌肉,你訓練的越多,你就越強大!
本期推文,分享十條堅持自律的方法,讓每個人成為生活的主導者,而非失控的駕駛員。

1
挖掘內在的動機
激發強大內驅力
無論你採取什麼行動,總需要有內在動機。動機是迫使人類,採取行動的驅動力。是一種心理力量的集合,它使我們能夠啟動、組織和堅持,並最終實現我們的目標。相對而言,自律是為了實現內在動機,而設計的相匹配的行為模式。
如果說,自律需要燃料來工作,那燃料就是你內在的動力。但凡有成就的人,是自律和內在動機相結合的人。正如一位名人所言:「自律的最大來源,是有興趣和理由做這項工作。」
那些在某種活動中,能夠保持高度自律的人,通常是因為,他們本身也能從這項活動中獲得超常的快樂、興奮和滿足。
所以,在開啟自律生活之前,可以首先問問,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目標和信念是什麼?找到推動你的內在力量,是內在價值感,還是外在的獎勵、認可。挖掘那些支援你的力量,才能開啟一段朝聖之旅。

2
瞭解你的優缺點
管理你的能量池
我們活在一個忙碌,且盲目攀比的社會,讓我們容易忽視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比如,同樣是自律,你有觀察過自己,是否在某些領域,比其他領域更有自控力?而有些領域很難堅守紀律嗎?
比如,有些人天生對酒精、菸草有渴望,而有些人基因裡就排斥有些。有些人難以抗拒高熱量、不健康食品,有些人天生就喜歡清淡少鹽。有些人喜歡穿衣打扮,每天穿著精緻出門,有些人很難在外貌上下功夫…
單純說前者沒有後者自律,是一種武斷的說法。當我們談及自律時,需要審視自己的優缺點,觀察自己天生更容易做什麼,更難堅持什麼。
因為,自我控制,是一種消耗資源,所有型別的自我控制,都來自同一資源池。這意味著,如果你繼續高強度地推動,那些你薄弱領域的自律活動,並沒有得到正向回饋,就很難堅持下去,難免筋疲力盡,走向崩潰。

3
建立有效目標系統
篩選可行性的目標
意志力是力量的集中,如果你希望達到,更大程度的自律,你必須有一個清晰的願景,並根據你的目標,確定和權衡優先事項,建立具體有效的目標系統。
而何為目標系統呢?首先,你需要列出最宏觀的目標,比如,職業、人際關係、健康和休閒,又或者,事業和家庭,學業和社交活動,哪些你更看重。在每個目標下面列出子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方法。
例如,你需要為健康而努力時,你可以選擇散步、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這些圍繞健康做出的選擇,需要根據你的真實情況制定計劃。不用擔心完整與否,重要的是不遺漏核心部分,在確保子目標和方法時,可以畫出他們之間的聯絡,用實線表示促進型連線,用虛線表示抑制型連線。
如果鍛鍊能幫你睡得更好,就在鍛鍊和充足睡眠之間畫一條實線。如果鍛鍊需要你起得早、睡得少,那就用虛線連線它們。畫出你的目標系統後,優先執行促進型連線。如果你執行的事情,它的附加價值隨著每一個額外行動而減少,就意味著投入的精力成本過高,可以適當刪減。

4
確定好你的節奏
實踐到日常生活
你最需要注意的,不僅僅是什麼活動,讓你更加自律?還需要關注,你何時會更加自律?是早上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還是夜晚更能保持專注?是被噪音包圍的環境更高亢,還是絕對安靜的獨處更高質量?
卡爾 • 紐波特教授,在《深度工作》一書中表示:每個人都應該致力於,尋找日常工作的視窗,確保自己的人生節奏。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時間視窗,我們的大腦有自己的專屬時間,適合進行深入的超焦點和高生產力工作。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些視窗是什麼時候,並將它們最大化利用,我們就能建立自己節奏化的生活。
我們有各種生物節律,這些節律需要以適當的方式發生,以使我們的身體有序地工作。例如心律、睡眠和覺醒節律等,同樣,你的工作和生活,也需要創造節奏和秩序,以建立自己平衡的生活。

5
建立支助性環境
減少誘惑和干擾
很多年前,奧斯卡 • 王爾德就表示:「除了誘惑,我什麼都能抵抗。」最新研究也發現,特別自律的人,沒有比你我更有意志力,他們只是避免使用自律。
換句話說,你想減少垃圾食品攝入量,就不要在家裡囤積薯片和糖果。你想縮短刷手機的時間,就不要下載太多娛樂軟體。
因為「引爆理論」認為,我們所在的生活環境中,任何東西都可以觸發,某種特定的行為。比如,進入健身房會觸發運動。進入蛋糕房更容易買甜品。同樣,一杯咖啡讓人感到溫暖,冰箱都是蔬果會增加健康的機率等。
我們看到的物體,聞到的味道,讀到的話語,都會與我們形成互動,這些環境暗示,會觸發無意識行為。所以,想要提高自律,就需要從環境中排除誘惑,用觸發工作和目標的暗示,來填充你的環境。

6
利用習慣的力量
建立規律的程式
人們每天從事的許多活動,購物、鍛鍊、與他人交流,很多時候都是下意識的反應,無需耗費個人精力,也被稱之為「自動程式」。當一種習慣出現時,大腦就停止參與決策。習慣被編碼在我們大腦的結構中,節省了我們大量的精力。
正如伍德說,「我們認為大多數事情,都是依賴強大的意志力,但研究表明,是相同環境中的重複性舉動,締造了我們的生活。」而習慣之所以如此強大, 因為例行公事在大腦中,釋放出快樂化學物質。而這種回報又會加強習慣迴圈,從而透過迴圈系統起作用。
建立有效的日常生活習慣,是建立自律的有力策略。當你建立起日常生活時,你為你的一天提供了組織結構,使你更容易保持紀律。提前計劃你的一天,為不同的活動分配時間。比如工作、鍛鍊、個人發展,還有放鬆。有一個可預測的程式,可以減少決策疲勞,提高生產率,並提高保持紀律和專注目標的能力。

7
構建自我意識的框架
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律很難,可能源於自我認知錯位,或者行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導致事倍功半。所以,考慮到人是自我、他人和社會的投射,就需要我們學會構建自我意識框架,理性和睿智的審視自己和生活。
喬哈里視窗理論,是一個發人深思的自我意識框架。它使人們認識到,自己是如何被他人感知的,同時也鼓勵個人擴大自我意識。喬哈里視窗由四個象限組成:即競技場、盲點、面具和無意識。
競技場:這個象限不僅包括自我認識,還包括公眾對你的個性、技能、態度和行為的瞭解。盲點:指的是我們所處的位置,包括那些對我們周圍的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東西,但我們自己還沒有認識到。
面具:這包括你出於多種原因,向他人隱瞞的隱藏資訊。無意識:指的是,當前你未發現的真相,需要你透過自省來發現。而自省包括從內心去理解,我們的內在思想過程、信仰和感官體驗。
根據喬哈里視窗理論,我們可以透過接收他人反饋,而發展自我意識,也可以透過自控、自省,來擴大自我意識,從而解鎖內心自由之路,讓身體、思想和靈魂協調起來。

8
學會克服挫折
從錯誤中學習
即使我們有強烈的動機,周密的計劃,有時也會堅持不下去。但這是正常的現象,生活就是起起落落,交織著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沮喪。過分追求完美主義心態,有時反而讓我們陷入困境。
如果制定的計劃失敗了,試著重塑思想,找出失敗的根本原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然後繼續前行。不要讓自己陷入內疚、憤怒和挫折中,因為這隻會將情緒拖下水,阻礙你未來的進步。
記住開始的原因,出發的動力,保持高昂的鬥志,慶祝一路上的進步,反思遇到的挫折,不要對自己太苛刻。記住,自我提升是一個旅程,而不是目的地。
錯誤不是我,也不定義我,只是我經歷過的,和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把它看作學習的機會,承擔責任、反思自我、制定改進計劃、擁抱成長心態,和自我同情,是積極前進和避免將來重複同樣錯誤的關鍵。

9
保持開放的心態
對成長充滿渴望
一位作家曾說過,「頭腦就像降落傘,只有開啟才會工作。」
而自律系統,來自我們對成長的渴望。如果你想要一個強大的、不斷成長的、能夠讓你度過艱難挑戰的信念,你就需要保持開放狀態,並不斷擴充套件它。
在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和無限潛力的世界裡,開放的思想,是不斷擴充套件的意識的關鍵。是靈活性、復原力和心靈平靜的關鍵。因為開放意味著,釋放內心的渴望,形成內在最深的對知識和智慧的召喚,從而擁有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開放的思想意味著,成長和膨脹我們的靈魂。正如蕭伯納所言:「沒有變革就不可能取得進展,不能改變思想的人,也不能改變任何事情。」

10
補充自律能量
建立支助系統
人在疲憊的時候,往往自律能力降低。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睡眠不足會導致自控力下降,過度飢餓的時候,也會出現暴飲暴食,或者基於身體匱乏,造成的錯誤和衝動選擇。
最近的研究還發現,大腦是一個高能量的器官,由葡萄糖(血糖)的穩定供應提供動力。一個人在意志力薄弱時,飲用含糖的檸檬水,可以適當恢復意志力,而無糖的檸檬水則不行。同時,長期堅持運動的人,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也比不運動的人要強。
所以,如果想要做一個自律的人,每天要不斷補充自律能量,確保充足睡眠、食用健康高蛋白食物,參加體育運動,適當攝入葡萄糖等。
除了這些客觀物質供養以外,建立支援系統,對於克服挑戰和保持自律,同樣至關重要。尋找有類似目標或價值觀的人,彼此提供問責和鼓勵,定期分享進步和挑戰。透過周圍的支持者,你可以建立必要的支助系統,確保自己不掉隊。

1.positive psychology.com| 17 Self-Discipline Exercises to Help Build Self-Control
2.berean blog| Why You Need Discipline in Your Spiritual Life and How to Get It
3.adventist healthcare| The Importance of Self-Discipline
4.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willpower: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 of self-control
5.ATRIUM| 10 Things Highly Disciplined People Have in Common
自律是一種秩序
是對慾望的節制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
是我路上的光。

© Copyright
丹尼爾主編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絡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