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女性工作者,不止步於讚美

缺乏性別意識的媒體

導致重要公共事件中女性被隱身的最外一層因素來自媒體的報道角度和方式。

許多媒體在報道女性時,都在強調她的家庭身份而非職業身份,側重她與家人的溫情互動,而非工作時的專業、認真

“最美逆行者”最近被網友們用以讚美趕赴一線的戰士們,可是作為媒體,總聚焦於女性的外貌卻讓人不解。

作為一線的醫護人員,她們要面對致命的病毒、應接不暇的病患,忙到廁所都沒時間上,來月經的人更是痛苦……難道這些,都不如剪頭髮值得一說?

媽媽和女兒是“她們”,軍人和醫生就只能用“他們”?一個小小的第三人稱單數變化,讓女性消失在了群體中。下圖中有凸顯出女性的文字敘述和照片,但是在數以萬計的新聞報道里,一個“他們”並不能讓人感知到女性的存在。
如果不是看到這張標明性別的名單,而僅僅是“陝西省人民醫院第一批赴武漢醫療隊”,試想一下你腦海中出現的會是什麼面孔?
這條@新浪四川 釋出的微博更是連想象的空間都不給。據知情者轉述,該名單上總共30人,其中21人是女性,9人是男性,可微博配圖均為男性,九宮格都沒湊齊但還是不發女性的照片。

更有甚者,直接隱去了女性的名字。還記得之前網上關於“袁隆平和青蒿素”的笑話嗎?青蒿素的發現者,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都“不配擁有姓名”。

臨危命,才能打破職場天花板?
僵硬的結構往往會在一些特殊時期出現裂縫,在危急時刻站出來,讓女性被看見,是風險中隱藏的機遇。
這可能不是巧合,在性別平等狀況糟糕的環境中,女性的功名往往要靠一些“時勢”去造就。
1975年,瑪格麗特·撒切爾成為了英國保守黨黨魁,正值保守黨大選落敗的第二年。4 年後,她當選英國首相,而當時的英國經濟衰退,她被寄予厚望去扭轉這一局面。後來的事實證明,她譭譽參半的經濟改革挽救了英國。
撒切爾夫人是英國第一位女性首相,環繞在她周圍的,是以一群典型的男性政客
1998年,出身前東德的理工科博士安格拉·默克爾,成為基民盟第一位女性領導人。這個被認為是由男性主導的傳統保守派的政黨中,當時大部分男性領導受到了金融醜聞的影響,而默克爾則由不被看好的“收拾爛攤子的人”一步步堅實地走向了權力頂峰。
默克爾如今已經連續四屆連任德國總理
於危難中挺身而出,做好了是力挽狂瀾的英雄,做不好則可能淪為替罪羔羊。但是仍有許多女性在之中迎難而上,這不僅是出於責任感,更是因為在普通情況下缺乏機會與公平競爭的環境。
不止步於讚美,更要看到結構不公
醫護人員中,護士大多為女性,且位於醫院的“食物鏈”底端,直接接觸病人的機會最多,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以女性為主的家政工群體,由於工作地點通常是在別人的家中,聽上去較為安全,沒有在此次疫情中得到太多關注。但是她們需要照顧的多為老人、兒童這類高風險人群,且需要外出採購、或往返於僱主家和自家,作為照顧者,人們經常忘記她們也需要被照顧。
範雨素在觀看“百手撐家——2017年家政工藝術節”上的作品(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女性勞動者們: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奔波於防疫一線2003年非典時期,擔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她,僅用一夜的時間便隔離了數千人,創造了SARS零嚴重後遺症,無醫務人員感染、無二代病人的奇蹟。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張旃(zhān)副教授申請長駐留觀室,對病人進行進一步的分檢工作。
曾抗擊過非典、埃博拉的醫生張麗敏,請命前往疫區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女性醫務工作者在除夕夜堅守崗位
大連17名醫護支援湖北,其中女性佔據大部分
無紡布工人,殷美姣
文|婦女佐伊
編輯|李合子
回聲計劃
屬於女人的時代之聲
ID:huishengproject
留言功能暫未開通。如果有特別想和我說的話或者聯絡需求,請在公號主頁下方的留言框直接傳送訊息。
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