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菜市場裡面隱藏的祛溼王,冬瓜呢,很多人吃得還是太少了。
除了炒菜、做湯,用冬瓜做得大蒸餃,是我這個夏天最有靈氣的一個搭配。
你們都吃過西葫蘆的蒸餃吧,南瓜餡的蒸餃也不錯。
不是用那種貝貝南瓜,而是纖維更多的菜南瓜,在我心裡一直都是瓜菜餡搭配的明珠。
直到遇上了冬瓜這個“鄉下小子”,幾下子就封神了。
冬瓜本身味道清淡,含水量又高,想要做餡一定得先殺一殺它的水分。
至於拿來配菜的蝦皮、木耳還有雞蛋,別看簡單,一個個都是提鮮的關鍵。
用燙麵的麵皮來包,一方面是不容易破,麵皮也不容易吸收湯汁。
咬一口是清清爽爽,味道還特別鮮的。
夏天沒胃口的時候,又能有一個救命菜了!
雖然是燙麵的,但也不用沸水和麵,差不多70-80℃的熱水,少量多次的往麵粉盆裡倒,一邊一邊去攪,攪成這種絮狀的就可以揉了。
如果這時候感覺面絮還是太熱了,你別急著上手揉,可以先用矽膠鏟多翻拌翻拌,感覺溫度能接受了再上手。揉好之後蓋上蓋子,放一邊讓麵糰自己鬆弛。
我說實話,每次買冬瓜光是炒菜、煮湯真的很難吃完。做成這種蒸餃就不用擔心浪費了,還順手解決了一餐飯。
想要更好的去掉冬瓜裡的水分,冬瓜儘量切得小一點,這樣一會兒醃的時候也方便。
鹽不用放得太多,簡單拌一拌再等一會兒,冬瓜出水是特別快的,把水分擠幹就放一邊備用。
只要是用雞蛋碎做餡,我都不會炒得很老,快速滑鏟,定型了就關火。
冬瓜肯定是不能替換的,木耳碎你們可以換成香菇碎,蝦皮也能換成蝦仁,充分發揮了食材的多樣性。
調味的東西就這幾樣,醬油、素蠔油和香油,按照你們家裡人的口味加就行。
和你們平時在家擀餅的技巧一樣,中間厚、兩邊薄,這樣的好處就是不容易露餡,吃的時候也沒有厚厚的大面皮。
做得多了吧,塞餡的能力就練出來了。這種蒸餃儘量別做得太小了,吃起來不過癮。
條件有限,如果你們在家裡做,可以換成大個兒的蒸鍋。開火後計時,蒸20分鐘就可以了。
因為不是發麵的就不用燜了,蒸好了直接出鍋。剛出鍋的蒸餃還是有點燙的,稍微晾一晾,搭配一個冬瓜湯,吃著很舒服。
夏天的食物裡,素餡蒸餃屬於很少數,多吃兩口我也不覺得有負擔的東西。
可能是我醃冬瓜的時候沒加太多鹽,最後味道是比較清淡的。
如果你們自己在家做,可以在包之前稍微嘗一口,隨時調整就不會翻車了!
喝完從胃底暖到指尖,整個人像被陽光曬透,太治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