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丨陳良勇: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東北振興

作為擁有百餘項國家級技術專利的黑龍江省高科技民營企業的引領者,從海外歸國創業的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哈爾濱瀚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良勇長期關注東北振興和民營企業發展,致力於以實業創新創造長期價值,更好承擔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為推進東北振興貢獻企業力量。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陳良勇帶來了《關於扶持東北民營科技企業發展 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東北振興的建議》和《關於深化改革激發經營主體新活力的建議》。
1
扶持東北民營科技企業發展
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的質、量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去年9到10月份相繼釋出的《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2024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創新狀況報告》顯示,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東北僅居5席,研發投入500強東北只有4家入圍。陳良勇認為,東北民營科技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與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不夠、主導產學研融合作用發揮不充分、科技創新人才缺乏等問題嚴重製約了東北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
“釋放東北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動能、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推進東北民營企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加快東北振興的重要路徑。”他說。
陳良勇建議,支援東北民營科技企業積極承擔或參與國家各類重大技術攻關任務或科技計劃專案,向民營科技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並在科技計劃專案及經費、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支援。
作為黑龍江省2009年首批設立博士後工作站的高新技術企業,陳良勇帶領的瀚霖科技向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等科研院所引進一批世界領先焊接技術,公司作為科研中試基地,參與了哈工大一些重大科研專案。受益於此,公司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加速了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形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成為本行業少數幾家擁有核心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規模化生產的企業之一。
因此,陳良勇建議支援東北民營企業牽頭或參與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設立研發機構,組建一批由民營科技企業主導、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科技創新聯合體。同時,進一步加大對東北民營科技企業研發的直接補貼力度,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研發裝置加速折舊政策,特別是對於創新動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開展的重大前沿科技攻關專案,政府力爭全額支援。對中小企業透過財政獎補、專項貼息貸款等方式提供研發資助,保證中小企業有足夠研發資金來源,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建議強化民營科技企業研發評價導向,完善對民營科技企業的評價機制,重點關注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成長潛力,精準選擇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和高成長性的企業納入全國民營科技企業資訊庫,為企業的政策支援提供科學依據。”陳良勇表示,要根據東北地區區域經濟特點與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圍繞東北在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定位,規劃東北民營科技企業創新重點領域,引導企業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技術創新,同時吸引相關產業鏈上的民營科技企業集聚發展,促進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推動東北民營科技企業在國防、能源、糧食等領域集聚形成區域創新高地。
2
激發經營主體新活力
經營主體是經濟執行的細胞,億萬經營主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源泉。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期,受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和國內需求不足雙重壓力影響,企業經營面臨成本高企、融資困難、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亟須透過系統性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為經營主體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但當前一些制約經營主體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比如市場準入隱性壁壘尚未完全消除,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創新生態仍需進一步改善等。這些問題制約了經營主體活力的充分釋放,影響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程序。
陳良勇認為,在當前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與機遇的背景下,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對於穩定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和創新發展至關重要。
“營商環境千萬條,企業感受最重要。”作為民營企業家,陳良勇對此深有感觸。他建議,一方面要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全面梳理經營主體設立、運營、變更等環節的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和材料,推行“一網通辦”“一窗受理”等模式,實現行政審批的高效化、便捷化。推進市場監管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制定統一的市場監管執法標準和規範,明確執法程式和自由裁量權,做到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進一步理清規範稅收優惠政策,簡化稅收優惠辦理流程,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及時、足額落實到經營主體。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援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降低融資門檻和成本;建立健全融資擔保體系,完善風險分擔機制,提高經營主體的融資可得性。設立國家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援“專精特新”經營主體的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市場拓展等。
如何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新活力?陳良勇認為,要完善創新發展機制,建立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服務。加強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在企業轉化應用,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培育和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為經營主體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同時,加強政策督辦落實,建立政策落實監督機制,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加強對政策落實情況的跟蹤和評估,將改革成效納入地方政府考核體系,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來源 :《留學生》雜誌
文 :王威
今日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