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專利增量全球第一,閒置土地收儲節奏加快|財經日日評

點選上圖▲立即加入

國家發改委發聲支援民營企業
2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我國將進一步破除市場準入的障礙,儘快修訂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支援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兩新”,加快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透過各種渠道已收集民營企業反映的問題訴求2266項,辦結1097項,接下來,將與有關方面一道繼續下大力氣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
最新資料顯示,我國民營企業數量佔企業總量提升至92%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擴大至92%以上。(央視新聞)
|點評民營企業為推動經濟增長、吸納就業發揮重要作用,在市場競爭中迸發出較強的創新活力。發改委發聲加快落實“非禁即入”要求,支援民企參與“兩重兩新”建設,進一步激發市場動能,讓民企能夠更積極、更廣泛地參與高階製造業、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建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政策環境呵護下,民企發展壯大,也能帶動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提升。
面對市場變化,民營企業靈活性高,但抗風險能力較弱。實際經營過程中,民企仍面臨融資困境、經營成本高企等問題。生存和發展壓力下,民企尤其需要持續、穩定的政策與制度支援,為其提供生長與探索的空間。
中國生成式AI專利新增量全球第一
2月18日訊息,基於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2024年釋出的生成式AI專利檢索方法,在專利資料庫檢索統計,2024年新公開的4.5萬條生成式AI專利中,產生自中國的數量達到2.7萬條,佔比61.5%,位列第一,美國則以7592條位列第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曾根據專利的發明人地址統計過2014年到2023年期間,全球生成式AI專利的發明人來源,前五位分別是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和印度。
據梳理,整個2024年,生成式AI專利數量最多的20家公司中,有11家來自中國,包括了騰訊、百度、中國移動,美國則有7家,歐洲僅有西門子1家公司。2024年生成式AI專利新增最多的學術機構,也都來自中國。中國科學院以492件新增生成式人工智慧專利數位列第一,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緊隨其後。(澎湃新聞)
|點評生成式AI進入高速發展期,去年相關專利數量也迎來爆發式增長。其實就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總量而言,生成式AI在其中的佔比並不突出。但與傳統分析型AI相比,生成式AI表現出較強的輸出“創造”能力,因此也備受關注。專利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區的AI實力,中美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正在考慮放鬆AI監管的歐洲,或已在競爭中逐漸落後。
專利確權能夠保護核心技術,增強市場競爭力,但也可能堆高行業技術壁壘,增加創新成本。在AI開源成為重要趨勢的當下,專利並非站在開源的對立面。對於企業而言,關鍵在於如何制定授權條款,在保護自身權益的同時,推動技術的快速傳播,實現專利和開源的“雙贏”。
多地閒置土地收儲節奏加快
2月18日訊息,近期,各地方政府對閒置土地的收儲節奏明顯加快。2月以來,廣東多地披露收儲計劃,總收購價格超180億元。梳理各案例顯示,較土地出讓價折讓一至兩成是廣東各地土地收儲的普遍價格,並對所收購土地的用途沒有特別的偏好。
2月11日,湖南省長沙市就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存量閒置土地發起徵集。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表示,將按照政策要求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地塊條件等因素,確定擬收回意向地塊和時序安排,分批納入土地儲備計劃。觀察全國31個省份地方政府工作報告,至少有15個省份提及存量土地等有關內容。(證券時報)
|點評全國很多城市中,都可以見到已經被開發商圈起來,卻又幾年沒有開工的地塊。近幾年多數房企現金流緊張,房地產市場需求下滑,部分房企連在建專案都難以完工,更別提開發新的地塊了。於是這些已經買下的地塊自己無力開發,又不能轉讓給其他房企,對於地方政府和房企來說,都是一種資源浪費。從去年底開始,地方政府化債程序加速,並且各級部門相繼出臺了用專項債收購閒置土地的政策,土地收儲逐漸被提上議程。
根據現在的地價估算,前幾年房企拍下的土地大機率是要折價。並且,這些土地多數已經被房企質押給了銀行,要想重新交易先得籌集一筆資金解除質押。所以,在實際的土地收儲過程中,即便房企和地方政府雙方都有達成交易的意願,想要完成交易也十分不易。
廣東上海北京位居去年個稅收入前三
2月18日訊息,根據部分省份財政部門公開的當地2024年預算執行和2025年預算草案資料,2024年個稅收入十強省份榜單整理出爐。2024年廣東個稅收入以約950億元,反超上海重奪榜首。而上海則以946億元緊隨其後,穩居第二。北京以766億元繼續位列第三。浙江、江蘇、山東分列第四至第六。個稅收入前六名均來自東部發達地區。四川、陝西、福建和湖北個稅收入均超百億,分列第七位至第十位。
從收入增速來看,跟去年全國個稅收入下滑(-1.7%)趨勢相似,個稅收入規模前十省份2024年收入增速普遍下降,其中山東降幅最大(-10%)。廣東去年個稅收入略微上漲,四川個稅收入增速最高(2.6%)。去年個稅收入普遍不及地方年初預期。(第一財經)
|點評個稅收入與居民的“錢袋子”息息相關,榜單前十省份多為經濟發達地區和人口大省。總部效應疊加民營經濟活力,廣東和上海繼續領跑全國。受益於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相關企業及從業人員收入提升,能源大省陝西也躋身個稅收入前十。整體而言,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個稅收入還存在較大差距。
專項附加扣除標準調整,減稅政策減輕居民生活負擔,去年全國個稅收入有所下滑。加上房地產處於調整期,或也影響居民大額財產轉讓所得,減少了這一部分的個稅收入。從結構上看,工資薪金是個稅收入的主要來源,要實現個稅增長預期,還需要經濟形勢向好與居民收入增長作為支撐。
馬斯克旗下大模型Grok3正式釋出
2月18日,馬斯克旗下xAI舉行Grok 3釋出會,超過10萬人線上觀看。據介紹,在數學推理、科學邏輯推理和程式碼寫作等能力表現方面,Grok-3在多項benchmark測試中均取得了比DeepSeek-v3、GPT-4o、Gemini-2 pro更優的效果。從各項指標來看Grok 3一舉超越所有模型,排名世界第一,有推理模式,有深度研究功能,還有big brain模式。
2024年5月,xAI宣佈完成60億美元的B輪融資。隨後,在當年12月,公司又宣佈完成了60億美元的C輪融資。據悉,xAI正尋求新一輪約100億美元的融資,此輪融資將使公司估值達到約750億美元。(華爾街見聞)
|點評馬斯克此前宣稱Grok 3是“地球上最聰明的人工智慧”,從xAI自己公佈的Grok 3與其他AI大模型的“跑分”對比來看,似乎確實如此。不過,Grok 3是一個推理模型,這也是它這次最大的升級,與DeepSeek R1一樣,能夠向用戶展示生產答案的推理過程,並引入了一定的自檢機制。然而,Grok 3在部分專案上,並沒有和同為推理模型的DeepSeek R1和OpenAI o3對比,而是與他們的上一代模型同臺競技,這樣“世界第一”的排名說服力有點不足。
馬斯克在本週一宣佈將成立一個AI遊戲工作室,xAI此前還與社交平臺X、特斯拉、SpaceX等馬斯克旗下的公司深度合作,只要技術能跟得上第一梯隊,xAI在商業化變現這塊並不算十分發愁。
無印良品擬在中國開低價小店
2月18日訊息,“無印良品500”被曝今年將在中國大陸拓展開店。據悉,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劃擬於今年夏季在中國推出名為“無印良品500”的低價小型店鋪。這標誌著無印良品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市場嘗試這一新型零售模式。“無印良品500”的經營定位是以提供支撐基本生活需求的商品為目標,商品價值定位是聚焦500日元(約等於24元人民幣)以下的日用品和消耗品。
截止到2025年8月份的新財年,無印良品針對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業績計劃是,現存店鋪加上網路銷售合計增長3%(原計劃為1%),與整體東亞區域經營計劃一致。(綜合36氪)
|點評無印良品一向定位中高階市場,走的也是注重品質的極簡路線。計劃開設低價小店,似乎與其一貫的品牌風格略有違和。不過,這兩年國內消費場景經歷了不小的轉變,接地氣的商場B1層變得更受歡迎。消費者更加追求多元化與價效比兼備的消費體驗,不少原先定位高階的品牌都在逐漸下沉到低價市場。
低價小店的運營更加靈活,能夠進一步豐富品牌的業務模式,更好適應消費市場變化。但是國內平價賽道已經有不少玩家,無印良品入局,更要考慮其市場定位問題。尤其是在低價運營策略下,如何平衡產品質量、品牌調性並在競爭中找到自身優勢,或將成為其前期試水的重點。
機構警示港股結構性過熱風險
2月17日訊息,廣發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及其團隊釋出了一份關於港股市場行情特徵與壓力測算的報告。報告中表示,本輪行情表現出更為極致的結構性特徵。以恒生二級行業漲幅變異係數衡量,本輪行情的行業表現偏離度較高,表明市場主要由更小範圍的公司拉動指數上行。恒生指數的ERP(股權風險溢價)回落至6.4%,靜態測算顯示,ERP跌至不同水平下對應的上漲空間有限,但當前ERP水平可能已隱含結構性過熱的情況。
報告中提到,本輪港股上漲主要源於對年關下跌的修復。匯率貶值及由此帶來的以港幣計價的盈利預測被動下行,推動了市場的上漲。從1月13日到2月18日,短短一個月時間,恒生指數上漲近20%。(財聯社)
|點評春節前後,恒生指數一波快速拉昇行情讓A股股民羨慕不已。從一開始的估值修復,到DeepSeek點燃全球機構對中國科技公司研發能力的重估熱情,再到最近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基本面、訊息面、政策面的多重刺激下,恒生指數接連走高。特別是騰訊、阿里巴巴等權重股,內外資一致性買入熱情高漲。
恒生指數這輪牛市不禁讓人聯想到去年10月前後,中國市場的快速拉昇行情,隨後港股便進入了三個月的震盪調整期。道瓊斯指數不是一天漲到4萬點的,全球範圍內也罕有股市能夠長期保持快速上漲。
週二兩市震盪回落滬指下跌0.93%
2月18日,市場午後持續走低,創業板指領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8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424億。盤面上,熱點較為匱乏,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4600只個股下跌。從板塊來看,銀行股逆勢走強,中、農、工、建四大行盤中均再創歷史新高,鋰電池概念股一度衝高。下跌方面,DeepSeek等AI應用股集體調整,Sora概念、教育、傳媒、DeepSeek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324.49點,跌0.93%,成交額為6968億元;深成指報10617.26點,跌1.61%,成交額為11023億元;創指報2182.57點,跌1.98%,成交額為5330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二兩市早盤震盪,午後市場情緒急轉直下,兩市全面走弱。從盤面上看,AI和傳媒板塊雙雙熄火,相關題材概念股全天大幅調整。午前新能源、銀行、紅利股等板塊稍有活躍,由於缺乏訊息面刺激,在兩市整體的調整氛圍下,新熱點的樹立暫時未能成功。
港股近期整體表現一直比A股要強,特別是南下資金每天大筆流入和A股內部機構對行情較低的參與熱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AI應用方面,港股上市的科技公司基本面含金量遠比A股內的概念股要高,形成這樣的差異化表現也在情理之中。概念股的炒作行情基本是“一波流”,階段性的熱情過後,短時間內很難重新凝聚人氣。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2025年我們將繼續組織企業家走進東南亞、中亞、非洲、中東、北美、巴西等熱門出海目的地,一起尋找全球新機遇。歡迎報名同行!
點選下圖▼立即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