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

2月19號上午,彭博社爆出一條意外猛料:《Pokemon Go》的母公司Niantic正在和《Monopoly Go》開發商Scopely洽談收購事宜,預計Scopely將接手Niantic旗下全部遊戲業務,作價或達到35億美元,金額不低。

訊息一齣,迅速引發譁然——Niantic這麼一家當年在全球掀起現象級狂熱,直接硬闖出一條手遊賽道的知名公司,居然就這麼撒手不幹了?
Reddit上的《Pokemon Go》的玩家討論板塊也陷入一片恐慌。有不少玩家茫然提問“Scopely是傢什麼公司?”另一些玩家則一擁而上開始科普,把它描繪的如同敲骨吸髓的“氪金狂魔”。人人都怕易主後的《Pokemon Go》也變成徹底的Pay-to-win遊戲。甚至還有不少玩家表示:我已經做好收拾收拾賣號的準備了!

在Scopely一側,自從被沙特主權基金全資收購後,就變成了完全的“資本戰車”——透過收購併購行業內有潛力的公司擴大利潤和營收,實現自身規模的擴張,提升公司整體估值,最終在遊戲圈站穩腳跟,這會是Scopely未來幾年的“主線任務”。
而在Niantic這邊,結合近年的業績例項來說,這家大廠最終邁出和遊戲行業“切割”一步的動作倒也不是完全無法理解。
雖然《Pokemon Go》多年來運營保持了相對穩定,和《智龍迷城》開發商Gungho、《絕地求生》開發商Krafton等“單腿跳”的廠商一樣,Niantic也無時無刻都在經歷尋找下一個收入支柱的焦慮。
只不過對於Niantic來說,此後的十幾年裡經歷的是“屢戰屢敗”——手裡掌握的AR實景技術死死不撒手,Niantic圍繞著AR遊戲的方向“一條路走到黑”,但取得的市場回饋總是有限。
在釋出《Pokemon Go》之後,Niantic嘗試上線過原創IP的移動遊戲《Peridot》《Niantic Wayfarer》等等,但都反響平平;也曾嘗試復刻《Pokemon Go》擁抱大IP的成功,但期間參與合作的《哈利波特》、漫威、NBA、任天堂《皮克敏》等IP專案要麼上線不久就關停,要麼乾脆半途而廢,最好的結果也只是收入平平。

Pokemon Go近五年美區暢銷榜總榜排名表現
《Pokemon Go》之後,Niantic真正意義上產出的“爆款”僅有一款怪物獵人IP的《Monster Hunter Now》,峰值3億人民幣的月收入雖說比不上《Pokemon Go》的高度,但好歹也能“果腹”。

Monster Hunter Now
不過在GameLook看來,真正導致Niantic邁出“切割”遊戲行業一步的,恐怕還是創始人的“心氣”變了。
看到收購傳聞後,GameLook專門找到了多期Niantic創始人和CEO John Hanke最近半年參加的採訪,試圖從CEO嘴裡找到出售的動機。其中一期播客恰好釋出在昨天。接近一個半小時的討論裡,John Hanke提及《Pokemon Go》和遊戲行業的次數都屈指可數,但在談論混合現實MR、AI大模型等新技術時,John就像換了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解他腦中各類新技術的落地圖景。

John Hanke最新播客照片
回顧Niantic公司的發展原點,與其說是一家遊戲公司、反倒更像是一家“技術宅”公司——John Hanke曾經在地圖軟體行業從業,隨後被谷歌併購,加入其中領導搭建了谷歌地圖團隊,隨後再獨立出來,嘗試把已有的地圖技術儲備和遊戲結合,最終做出了《Ingress》和《Pokemon God》等AR地理實景遊戲。
而John Hanke這樣一個對技術有狂熱追求的創始人,恐怕比起“平民化”的遊戲行業,更希望追求探索高大上的人類“科技邊界”,而在遊戲業務的發展前景的無望,在加上創始人本身已經年近六旬,這些外部因素或許都加速了他“躺平”的程序。也不難想象,在出售遊戲業務後,Niantic或許將完全轉型,成為AI、VR/MR領域一家更為純粹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
當然,以上的這些說法都只是基於已有資訊的推測。彭博社也在其報道中提及,這筆交易目前仍在洽談,並不一定會最終落槌。但假如真正成型,我們也能感覺到,以《Pokemon Go》為代表的一個手遊時代正在我們視野之中逐漸遠去。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 igamelook
廣告投放 : 請加 微信:Amyly588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訂閱微信公眾號

····· 更多內容請訪問 www.gamelook.com.cn·····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