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丨劉楊楠
編輯丨海腰
封面圖源丨Midjourney
本週(2025.3.10-3.16)矽谷科技要聞包括:英特爾首次任命華人陳立武為執行長;特斯拉計劃將Model Y生產成本降低至少20%;臺積電向Nvidia、AMD和博通推薦成立英特爾代工合資企業;Meta開始測試其首款內部AI訓練晶片;Alphabet旗下Waymo將在矽谷提供自動駕駛汽車服務;軟銀支援的自動駕駛公司Wayve即將進行商業亮相;谷歌準備收購眼球追蹤初創公司,用於未來眼鏡;CoreWeave在IPO前與OpenAI簽署119億美元合同等。

里程碑
英特爾首次任命華人陳立武為執行長
3月13日,英特爾宣佈任命陳立武(Lip-Bu Tan)為新任執行長,任命將於3月18日正式生效。此前他曾在2024年8月卸任,此次上任後,陳立武還將重新加入英特爾董事會。至此,全球晶片界頂級四大巨頭將均由華人執掌——英偉達黃仁勳、AMD蘇姿豐、英特爾陳立武、博通陳福陽。
陳立武現年65歲,出生於馬來西亞,在新加坡長大,後移民美國。曾就讀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物理學,後來又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核工程碩士學位、舊金山大學MBA。
陳立武曾在2009-2021年擔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執行長,並在此期間推動公司轉型,實現營收翻番,股價上漲超過3200%。他還創立了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並擔任多家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臺積電向NVIDIA、AMD和博通推薦成立英特爾代工合資企業
據訊息人士透露,臺積電已向英偉達、AMD和博通建議,共同投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以運營英特爾的晶圓代工部門。根據提議,臺積電將負責該代工部門的運營,其持股比例不超過50%。

此次談判的焦點是英特爾的18A製程技術,英特爾聲稱該技術優於臺積電的2nm工藝。目前,英偉達和博通正在與英特爾合作測試18A製程,而AMD正在評估其適用性。此外,臺積電還曾向高通提出類似建議,但高通已退出早先關於收購英特爾股權的談判。
訊息人士指出,任何最終交易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批准,因為美國政府不希望英特爾或其代工部門完全由外國企業控股。英特爾董事會成員支援與臺積電的合資計劃,但部分高管堅決反對。
Meta開始測試其首款內部AI訓練晶片
Meta正在測試其首款自主研發的AI訓練晶片,以減少對英偉達等外部供應商的依賴。這款晶片專為處理AI工作負載而設計,由臺積電製造。Meta已開始小規模部署該晶片,並計劃在測試順利後擴大生產規模。

該晶片屬於Meta Training and Inference Accelerator(MTIA)系列,可支援生成式AI、推薦系統和高階研究。與英偉達的通用GPU相比,Meta的自研晶片更節能,且針對AI訓練任務進行了最佳化。此外,這款晶片可能採用RISC-V架構,並計劃整合HBM3或HBM3E記憶體。
Meta預計2025年的總支出將在1140億至1190億美元之間,其中高達650億美元將用於AI基礎設施建設。如果自研晶片測試成功,Meta計劃從2026年開始大規模部署,用於訓練下一代Llama大語言模型。
特斯拉計劃將Model Y生產成本降低至少20%
據路透社等多家媒體報道,特斯拉計劃在上海工廠生產一款代號為“E41”的低價版Model Y,以捍衛其在華市場份額。
特斯拉在華份額已經逐漸收縮,其純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已從2023年的11.7%下滑至2024年的10.4%。

與當前版本的Model Y相比,新車型的尺寸將更小,生產成本預計至少降低20%,售價有望降至約21萬元。這款新車型將利用現有生產線進行生產,預計於2026年量產。
Alphabet旗下Waymo將在矽谷提供自動駕駛汽車服務
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已經開始在矽谷的部分地區提供自動駕駛汽車服務。此次服務擴充套件覆蓋了包括Mountain View、Los Altos、Palo Alto以及Sunnyvale部分地區在內的27平方英里的區域。Waymo計劃最初僅向居住在這些區域內的Waymo One應用使用者開放服務,並逐步擴大服務範圍。

Waymo總部位於Mountain View,這裡是其自動駕駛技術的發源地。目前,Waymo每週在其運營的城市(包括舊金山和洛杉磯)提供超過20萬次付費行程。此次服務擴充套件是Waymo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重要一步。
軟銀支援的自動駕駛公司Wayve即將進行商業亮相
英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Wayve即將進行首次商業亮相。該公司計劃與美國和德國的全球汽車製造商合作,推出其駕駛輔助系統。Wayve的商業模式是透過向汽車製造商銷售軟體,而不是直接向消費者推出服務,這一策略使其在自動駕駛行業中脫穎而出。

Wayve成立於2017年,專注具身智慧和端到端深度學習技術,其人工智慧模型能夠比傳統方法更有效地學習和適應新環境。該公司在2024年5月完成了10.5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軟銀領投,英偉達和微軟跟投。這筆資金將用於開發和推出可量產的自動駕駛軟體產品,包括L2+高階智慧駕駛系統和完全自動駕駛的軟體系統。
Wayve的技術亮點在於其端到端深度學習系統,無需依賴高精地圖,而是透過車端感測器收集資料並自主決策。這種創新方法使其能夠在不同車型和場景中快速部署自動駕駛技術。

公司動態
谷歌準備收購眼球追蹤初創公司,用於未來眼鏡
谷歌正計劃以1.15億美元收購加拿大眼球追蹤技術初創公司AdHawk Microsystems。這筆交易包括1億美元的現金支付和1500萬美元的未來業績對賭條款。收購完成後,AdHawk的員工將加入谷歌的Android XR團隊,專注於智慧眼鏡和其他可穿戴裝置的開發。

AdHawk Microsystems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開發基於MEMS(微機電系統)的眼球追蹤技術,其產品具有低功耗、快速響應的特點,適合應用於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裝置。其眼球追蹤模組可以實現高達500Hz的掃描速度和4ms的延遲,能夠精準追蹤眼睛凝視和瞳孔大小。
此次收購是谷歌重返智慧眼鏡市場的重要一步。谷歌曾在2012年推出Google Glass,但由於技術限制和市場接受度問題,該專案於2020年停產。如今,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谷歌希望透過AdHawk的技術,結合自身在AI和機器學習方面的優勢,開發出更智慧、更自然互動的智慧眼鏡。
此前,AdHawk的技術還曾得到三星、英特爾、惠普、索尼等科技巨頭的風險投資支援。
蘋果計劃推出可即時翻譯對話的AirPods功能
據彭博社報道,蘋果公司計劃在即將釋出的iOS 19作業系統中為AirPods推出即時翻譯功能。這項功能將允許AirPods即時翻譯面對面的對話,使用者無需購買新硬體即可體驗。

具體工作方式如下:當用戶與說不同語言的人交流時,iPhone會將對方的語音翻譯成使用者的母語,並透過AirPods播放;同時,使用者的語音也會被翻譯成對方的語言並透過iPhone播放。
除了即時翻譯功能外,蘋果還計劃在iOS 19中進一步增強翻譯技術,並可能推出帶有內建攝像頭的AirPods,以實現更智慧的互動體驗。
Meta將於下週在美國使用X演算法測試“社群筆記”
Meta計劃於3月18日在美國開始測試其“社群筆記”(Community Notes)功能,該功能將使用Elon Musk旗下的X公司開發的開源演算法。

測試將首先在美國進行,覆蓋Facebook、Instagram和Threads平臺。Meta將使用X的開源演算法作為其“社群筆記”的評分系統基礎,並計劃根據自身平臺需求進行調整。
目前已有約20萬人註冊成為“社群筆記”的貢獻者,測試階段將隨機選擇部分使用者參與。使用者可以對幾乎所有內容(包括Meta高管和政治人物的帖子)發表筆記,但廣告除外。筆記只有在不同觀點的使用者達成一致後才會釋出,以防止有組織的操縱。
Meta計劃在測試成功後逐步推廣至其他國家,並可能在未來調整演算法以最佳化筆記的排名和評分。
CoreWeave在IPO前與OpenAI簽署119億美元合同
今日,CoreWeave在IPO前與OpenAI簽署了一份為期五年、價值119億美元的合同。根據協議,CoreWeave將為OpenAI提供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助力其IPO程序。同時,OpenAI將在CoreWeave的IPO中獲得價值3.5億美元的股份。

CoreWeave成立於2017年,最初是一家加密貨幣挖礦公司,後轉型為雲服務提供商,專注於為AI工作負載提供高效能GPU基礎設施,曾或英偉達投資。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進行IPO,目標估值超過350億美元。
寶可夢製造商Niantic將以35億美元的價格,將遊戲部門出售給沙特控股的Scopely
Niantic Labs(《精靈寶可夢Go》開發商)已確認將其遊戲業務部門以3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沙烏地阿拉伯控股的移動遊戲公司Scopely。此次交易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完成,涉及Niantic旗下的多款熱門遊戲,包括《精靈寶可夢Go》《怪物獵人Now》和《皮克敏Bloom》。

Scopely隸屬於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IF)旗下的Savvy Games Group。2023年,Savvy Games Group以49億美元收購了Scopely。此次收購完成後,Niantic將專注於其地理空間人工智慧業務,並計劃將該業務分拆為一家名為Niantic Spatial的新公司。新公司將由Niantic創始人兼執行長約翰·漢克(John Hanke)領導。
Niantic Spatial將獲得2.5億美元資金支援,其中2億美元來自Niantic的資產負債表,5000萬美元來自Scopely的投資。Niantic計劃透過地理空間技術構建一個大規模的全球地理空間模型,為未來的AR生態提供底層支援。
ServiceNow以29億美元收購Moveworks
ServiceNow於3月10日宣佈,將以2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I初創公司Moveworks。這筆交易是ServiceNow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希望透過結合Moveworks的前端AI助手和企業搜尋技術,進一步增強ServiceNow的代理型AI(agentic AI)和自動化能力。

ServiceNow是一家專注於AI驅動的企業轉型平臺,而Moveworks則以其AI助手和企業搜尋技術聞名。Moveworks的AI助手能夠幫助企業使用者自動化任務、簡化資訊獲取流程,並支援HR、CRM、財務等多個業務領域。此次收購將使ServiceNow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AI解決方案,推動企業AI的廣泛採用。
Uber的歐洲競爭對手Bolt瞄準北美市場
據最新資訊,Uber的歐洲競爭對手Bolt正在積極拓展北美市場。該公司已經在加拿大主要城市招募司機,並計劃推出叫車服務。此外,Bolt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推出了名為“Hopp”的應用程式,以開展相關業務。

Bolt的北美市場擴張策略顯示出其對北美市場的重視,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網約車領域。透過招募司機和推出本地化應用,Bolt希望在北美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與Uber等競爭對手展開競爭。
三星SDI將發行新股,並投資與通用汽車在美國成立的合資企業
根據最新訊息,三星SDI將發行1182.1萬股新股,籌集約2萬億韓元(約合13.7億美元),這些資金將用於投資與通用汽車的合資企業、擴大其在匈牙利的電池工廠產能,以及在韓國投資固態電池生產線。

三星SDI與通用汽車的合資企業計劃在美國建設一座新的電池工廠,預計投資超過30億美元,年產能將超過30GWh。該工廠計劃於2026年開始運營,生產的電池將主要用於通用汽車的電動汽車。
Palantir的Karp與國防初創公司簽署新的製造協議
Palantir Technologies執行長亞歷克斯·卡普(Alex Karp)近日宣佈,公司與多家國防初創公司簽署了新的製造協議。Archer Aviation、Saildrone、Saronic Technologies、Epirus等企業均在其中。

此外,Palantir還開發了一種名為Warp Speed的新型製造作業系統,用於國防工業以外的領域,以簡化生產流程。這些合作是Palantir在國防和商業領域持續擴充套件其人工智慧和資料分析能力的重要舉措。
Shield AI任命前Splunk執行長為新任執行長
美國國防科技獨角獸公司Shield AI宣佈任命前Splunk執行長Gary Steele為新任執行長,任命將於2025年5月13日正式生效。
Gary Steele擁有超過30年的全球科技企業管理經驗,曾在Splunk擔任CEO期間推動公司營收增長58%並實現盈利,最終以280億美元的價格將Splunk出售給思科。此外,Steele還創立了Proofpoint,並帶領公司完成IPO,市值高達120億美元。

Shield AI的聯合創始人Ryan Tseng將從CEO職位卸任,轉任公司總裁,專注於與美國及國際政策和國防領導人以及航空航天和國防公司的高層合作。在Ryan的領導下,Shield AI從2015年成立以來實現了顯著增長,團隊規模擴大到900多人,累計融資超過10億美元,成為第四家達到數十億美元估值的國防科技公司。
3月7日,Shield AI剛完成了2.4億美元F-1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53億美元。

投融資
安全初創公司Chainguard融資35億美元
根據最新的訊息,Chainguard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其估值已達到35億美元。此前,Chainguard在2024年7月完成了1.4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Redpoint Ventures、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IVP領投,估值為11.2億美元。

Chainguard是一家專注於軟體供應鏈安全的網路安全初創公司,成立於2021年,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州柯克蘭。公司由前谷歌和微軟工程師Dan Lorenc創立,旨在透過創新的解決方案保護企業的軟體供應鏈。
Flock Safety融資2.75億美元
美國監控技術初創公司Flock Safety於2025年3月14日宣佈完成了一輪2.75億美元的融資,本輪融資由知名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A16z)領投,Greenoaks Capital和Bedrock Capital等機構參投。此輪融資完成後,Flock Safety的估值達到了75億美元。

該公司計劃利用這筆資金在佐治亞州建設一座面積達10萬平方英尺的製造工廠,並開發美國本土製造的無人機。此外,Flock Safety還將繼續投入研發,進一步提升其基於人工智慧的安全監控解決方案,主要面向政府和企業客戶。至此,Flock Safety的累計融資額已超過9.5億美元。
Celestial AI完成2.5億美元C1輪融資
美國光互連技術開發商Celestial AI於3月11日宣佈完成2.5億美元的C1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富達管理與研究公司領投,貝萊德、Maverick Capital、老虎環球基金等機構參與,華登國際創始人陳立武也透過其基金參與了投資。此外,現有投資者AMD Ventures、Koch Disruptive Technologies、淡馬錫及其全資子公司Xora Innovation、保時捷控股和The Engine Ventures也參與了本輪投資。

本輪融資將用於擴大Celestial AI的工程、銷售和技術營銷團隊,並加速Photonic Fabric™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Celestial AI成立於2020年,專注於利用光子學技術解決AI晶片之間的連線問題。其核心技術Photonic Fabric™能夠透過光學互連實現晶片內和晶片間的資料傳輸,打破傳統電互連的“記憶體牆”瓶頸。該技術提供比傳統方案高25倍的頻寬,同時將延遲和功耗降低10倍。
人工智慧藥物初創公司Insilico融資後考慮在香港上市
人工智慧藥物初創公司英矽智慧(Insilico Medicine Inc.)在完成1.1億美元的E輪融資後,正在考慮重啟香港IPO計劃。該公司計劃以超過10億美元的估值申請上市。此次融資由惠理集團(Value Partners Group)領投,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奧博資本(OrbiMed Advisors)及禮來風投等現有投資者參與。

英矽智慧曾於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兩度向港交所提交主機板上市申請,但均未成功,目前其招股書已失效。公司CEO Alex Zhavoronkov表示,公司目前財務狀況良好,收入可觀,上市計劃並不急於推進。
此次融資將用於完善公司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模型與演算法,升級自動化機器人實驗室,並加速核心藥物管線的臨床驗證。
AI機器人初創公司Dexterity完成95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16.5億美元
AI機器人初創公司Dexterity近日完成了9500萬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達到16.5億美元。此次融資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住友商事支援。

Dexterity專注於開發具備類人靈活性的工業機器人,其產品能夠執行重複性或危險任務,例如在倉庫和工廠中進行裝箱和分揀包裹。公司計劃利用這筆資金繼續深化AI與機器人的融合,推動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金融科技公司Zolve完成迄今規模最大的一輪融資,金額達2.51億美元
金融科技公司Zolve近日完成了其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輪融資,共籌集了2.51億美元。本輪融資包括股權和債務融資,旨在擴大其市場影響力並進入新的地理區域。

此次融資由印度私募股權公司Creaegis領投,同時得到了HSBC、SBI、GMO和DG Daiwa的支援。現有投資者Accel、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Sparta Group和DST Global也參與了本輪融資。
Zolve計劃利用這筆資金推出汽車貸款服務,並逐步擴充套件到個人和教育貸款領域。此外,該公司還計劃在今年7月或8月進入加拿大市場,並在明年進軍英國和澳大利亞。
Terabase Energy獲得1.3億美元融資
太陽能技術公司Terabase Energy於2025年3月13日宣佈完成了一輪1.3億美元的融資,由軟銀領投。這筆資金將用於擴大其太陽能技術的部署,特別是進一步開發其機器人輔助裝配線Terafab,以解決建設速度瓶頸和勞動力限制問題。

Terabase Energy的Terafab平臺透過自動化和數字化手段,能夠顯著提高太陽能發電廠的建設效率,降低開發成本。該公司還運營著PlantPredict太陽能建模軟體和名為Construct的建設管理平臺。此次融資將幫助Terabase繼續擴大團隊,並推動其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商業化應用。
Supabase開發者平臺完成超1億美元融資,估值達20億美元
開源開發者平臺Supabase在2025年3月完成了一輪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達到約20億美元。這輪融資由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參與,進一步鞏固了Supabase在開發者平臺領域的市場地位。

Supabase以其基於PostgreSQL的開發平臺而聞名,提供包括資料庫、身份驗證、即時訂閱、邊緣函式等多種功能,被視為Google Firebase的開源替代品。隨著AI技術的興起,Supabase也透過支援pgvector擴充套件,滿足了開發者對向量嵌入和AI應用的需求。
此次融資將幫助Supabase繼續擴充套件其平臺功能,並在全球範圍內吸引更多開發者和企業客戶。